【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出处】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意思】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 的事。你来的时候,雕花的窗子前那株 寒梅开花了吗?绮(qǐ)窗:雕镂窗花的 窗户。著(zhuó)花未:有花没有。著,同 “着”,附着。未,用在句末表询问,同 “否”。
【鉴赏1】一个长久客居外地的游子,忽遇故乡 人,激起了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急切地想知道故乡的人事、风物。两 句诗用一种不加修饰,几乎是冲口而出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游子的这 种感情。“故乡”一词的叠用,突出了思乡的殷切,白描记言的笔法, 饱含着浓烈的感情。
【鉴赏2】 诗人怀念家乡,向乡人探听消息。原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 你由故乡来的时候,窗前的的梅枝上添了花朵没有?诗人藉梅花探听故乡的消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这两句诗,充分显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他乡遇故知的兴奋之情。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对故乡思念 不已,很想知道那里的近况。[例]陈香 梅《万朵烟花忆旧游》,把对祖国的情 思,融化在北京的烟花里。那是一种 “初恋的回忆”,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 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梦魂 缠绕的眷恋。(张默芸《彩色的世界》)
【全诗】
《杂诗三首·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注释】
①本篇选自王维《王右丞集》。②著花未,开花了没有。
【分析】
这是一首思乡的咏怀诗。思恋故土、怀念亲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之一,往往表现羁旅流寓的游子在人生道路上遭受困顿、体验不堪忍受的孤寂时的情怀和寄托。一般的思乡主题的咏怀诗,往往直接描述抒情主人公辗转反侧、长吁短叹那种无可排遣的忧愁本身,或者借景抒发矇眬但却浓烈的情绪,使得情景相生相长。而作者在这首诗中却独辟蹊径,采取一种寻常而又寻常的问答体,而且还是那么漫不经意,仿佛只是同家乡来客随便寒暄了几句,优游不迫,简简淡淡:啊,您是从家乡来的,总该知道一些家乡的事吧。更妙的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倾听同乡那琐屑但可能是撩拨人心的桩桩件件的叙述,而是话题一转,没头没脑地问起貌似迂阔的问题。绮窗,是指镂花的窗格。您来的那日,窗前的腊梅花开了吗?作者信口问道。这一方面体现出诗人投射于想像中家乡梅花的细腻、敏锐的感觉,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又因此赋予了这短小的篇幅以深远隽永的表现力,使得这十个字包容了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此外,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的是此日此时,而后两句描述的却是千里之外的空间和若干日之前的时间,在短短四句中如此时空交错、现实与想像并织的结构,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作者驾驭五言绝句技巧的高超本领。
【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 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 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 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 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苏,却表现出 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 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 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 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 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 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 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 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 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 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 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 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 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像这首诗中的 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 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 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 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 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