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出处】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意思翻译】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用浓重彩笔来夸饰卢家少妇的 闺房之美: 四壁用郁金香涂饰,顶梁用玳瑁壳装点,华丽而又芬芳以至 海燕也双双对对来此栖息。“双双”暗用比兴,见海燕的双双而触发自己 的情思,构思巧妙,比喻精当。

注: 玳瑁(dài mào),一种爬行动物,跟龟相似。甲壳黄褐色,有 黑斑,很光滑,可做装饰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砧 (zhen): 捣衣石。辽阳: 指辽州,唐置。故城在今辽宁省辽阳县西北。此处用来泛指东北边关。句意: 秋天九月,西风落叶,砧声阵阵,妇女们为出征的丈夫赶做寒衣。丈夫出征,一去就是十余年不能归来,在这秋风萧瑟,严寒将至的时候,怎能不教这些妇女朝思暮想、心挂边关呢?

九月秋天的夜晚,枯黄的树叶在急切的阵阵砧声中纷纷飘 落,而捣衣的少妇也不由思念起那远在边关征战戍守、多年未归的良人。 叶落知秋,凋零的黄叶预示着天气的转凉,也催促着闺中少妇加紧捣制寒 衣,而一阵紧似一阵的砧声似乎又反过来催促着枯叶的零落。秋季万物 衰残,本就令人心境悲戚,更何况夫妻分离,天各一方?“催”是万户捣衣 的急迫,也是节令变换的匆匆;“忆”是思君不见的愁苦,也是独守深闺的 寂寞。整首诗纤巧秾丽,又真切动人。

【全诗】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解题】

此诗约作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题一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乔知之是年以左补阙随武攸宜出征契丹,次年凯旋回朝,即因爱妾碧玉被夺作诗事为武承嗣所杀。诗中写思妇想念征夫之苦,当为乔知之出征时所赠,或疑即拟碧玉代赠。古意:拟古乐府之作。诗为七律,却是古乐府风调。辞藻秾丽,意境流动。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评为“初唐七律之冠”。

【注释】

①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处以“卢家少妇”作为思妇的代称。郁金堂:堂中燃烧着香料。郁金:贵重的香料,产于大秦国(古罗马帝国)。②此句以海燕双栖在装饰玳瑁花纹的屋梁上,反衬思妇的孤独。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玳瑁(dai mao):又作“瑇瑁”、“蝳蝐”,海龟名,背甲呈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可作装饰品。③此句意谓九月寒风中的捣衣声似乎催下了落叶。九月是准备寒衣的季节,捣衣声引起思妇对征人的思念。砧(zhen):捣衣石。木叶:一作“下叶”,即落叶。④十年:泛指相当长的年月。征戍:出征防守边疆。辽阳:泛指今辽宁省一带,唐代属边境地区。⑤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流经锦县人海。此处“白狼河北”即泛指上句征人所在地“辽阳”。音书断:断了音讯。⑥此句意谓长安城南的思妇秋夜不眠,感到夜特别长。丹凤: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降落秦都咸阳城,因称咸阳为凤城,此处指长安。长安大明宫南有丹凤门。城南:唐代长安城中,宫廷在城的东北部,住宅多在城南,故此处“城南”乃实指。⑦二句意谓有谁知道思妇含愁独处不能与丈夫相见,又使明月照着织机上的黄绢,更增添了愁思。流黄:特指黄色的绢。古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作者】

沈佺期,生卒年不详,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中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他与宋之问对格律诗的形成颇有贡献,当时并称“沈宋”。补阙:官名,乔知之当时任此官。寒砧:制作寒衣的捣衣石。辽阳: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古代的东北边防要地。白狼河:在今辽宁境内。丹凤城:指京城。流黄:黄紫相间的丝织品,这里指女子所居处的帐帏。一说指女子所捣的寒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辽阳  辽阳词条  海燕  海燕词条  卢家  卢家词条  全诗  全诗词条  玳瑁  玳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