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牧《花城》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作者简介 秦牧,著名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 生于香港。三岁时随父母迁居新加坡,1932年底回国。“秦牧”是抗战 时期写作时用的笔名,以后用它作为名字,沿用至今。童年和少年时代, 在新加坡大坡端蒙学校读书,喜爱文学。回国后,在汕头读书,接触了 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受到了五四精神的影响。1943年至1944 年,开始在报纸上写一些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后来辑成《秦牧杂文》一 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1945年进入广东解放区,参加接管工 作。解放后一直在广东任职,担任中华书局广州编辑室主席、中国作家 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审 查了4年半。1978年底,任广东省文联副主任,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 和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作品有: 《花城》、《潮汐和船》、《长街灯语》,中篇小说《黄金海岸》,文艺理论 集《艺海拾贝》等。

  内容概要

  古战场春晓(节选)

  被郁郁苍苍的扁柏、蒲葵、一品红、木麻黄环绕着的三元里抗英斗 争烈士纪念碑,在晴空下,金色的字迹正闪闪发光。我登临这里已经好 几遭了,但今年第一次来到,望着翡翠似的原野,俯瞰着名闻世界的这 个叫做“三元里”的乡村,却激荡着不平常的感情。“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那样的名句飞到了我的心头。今年是一九六一年,今年五月底, 是三元里等一百零三乡人民,在鸦片战争时代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军 大获胜利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六十年一个甲子”。今年刚好是三元里 人民抗英斗争的辛丑年之后的第二个“辛丑”。一百二十年过去了,中 国已经完全变了样。然而正像一位苏联历史学者站在这座巍峨的纪念 碑下说过的话一样:“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吧!”是的,这是中国近 代史上气势磅礴的第一页。以三元里人民斗争为起点,如果以一个个的 “年代”来划分,那么可以这样说:其后十年有太平天国的革命,将近 后六十年有义和团的斗争,后七十年有辛亥革命,后八十年有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快接近一百一十年的时候新中国终于宣告诞生。中国是经历 过一百多年的奋斗才从帝国主义制造的血泊中站起来的。望着这已经 回春的天鹅绒似的土地,想起百多年来的往事,真按捺不住一种“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的心情。这条车水马龙的广州北郊大道, 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反侵略圣地,这座人烟稠密的村庄,今年将有多少 人要前来凭吊瞻仰!这一片阳光灿烂、山川明丽的大地,后来是一百多 年前的大战场!你在这里纵览低徊,会禁不住想起整个黑暗的十九世纪 的事情。

  土地(节选)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 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也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不是有好些人 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 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 车、崭新的日历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 的想象!这里我想来谈谈大地,谈谈泥土。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 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当你坐在汽车上,倚 着车窗看万里平畴的时候;或者,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 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时候;或者, 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冒出脚缝的时候, 不知道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许许多多的遐想?想起它的过去,它的未 来,想起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为要成为土地的主人,怎样斗争和流血, 想起在绵长的历史中,我们每一块土地上面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和事迹, 他们的苦难、愤恨、希望、期待的心情?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 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 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

  花城 (节选)

  广州今年最大的花市设在太平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三行”一 带,花棚有点像马戏的看棚,一层一层衔接而上。那里各个公社、园艺 场、植物园的旗帜飘扬,卖花的汉子们笑着高声报价。灯色花光,一片 锦绣。我约略计算了一下花的种类,今年总在一百种上下。望着那一片 花海,端详着散发着香气、轻轻颤动和舒展着叶芽和花瓣的植物中的珍 品,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 潮,真是匠心独运!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 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 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南国的人们也 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大伙不但欣赏花朵,还欣赏绿叶和鲜果。 那像繁星似的金桔、四季桔、吉庆果之类的盆果,更是人们所欢迎的。 但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黎明即散的市集中,又仿佛一切事物都和花发生 了联系。鱼摊上的金鱼,使人想起了水中的鲜花;海产摊上的贝壳和珊 瑚,使人想起了海中的鲜花;至于古玩架上那些宝蓝均红、天青粉彩之 类的瓷器和历代书画,又使人想起古代人们的巧手塑造出来的另一种 永不凋谢的花朵了。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特别吸 引人的花卉。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 这是一种先开花后发叶的多年生灌木。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 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通常一个鳞 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多到十二朵的。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 鲜也被认为珍品。牡丹被人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 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 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 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

  作品鉴赏 秦牧的散文在五十、六十年代产生过很大影响。在秦牧 几本散文集中,他比较偏爱《花城》。古人说“青春作赋,皓首穷经”, 是说青春时代那种气质、感情,最适合于文学创作;年纪大了,再作训 诂与阐释。《花城》实际上是解放后起初十年,秦牧的叙事、抒情散文 的选集。那时候他正当盛年,热情易感,因此笔锋上有颇多的青春气息。 之所以用“花城”二字来命名这本散文集,是因为作者喜欢这两个字所 具有的意境和情调。解放以后,作者与每个中国人一样,受到时代的教 育,经历了历史的变化,这些教育的变化照作者看来,是深刻的和巨大 的,于是他在散文里记下了他走过的足迹,和在生活的原野上折过的智 慧的花朵。在这个意义上,他的散文所写的,是他渴望告诉旁人的事物, 是他心中燃烧过的思想和感情的火焰。秦牧在这些散文里所采取的抒 写方式,是像和老朋友们在林中散步,或者灯下谈心那样的方式,从来 不回避流露自己的个性,并且总是酣畅淋漓地保持他在生活中形成的 语言习惯,他认为这样可以谈得亲切些。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坛上,秦 牧散文属于那种有着鲜明的时代意识,从各个角度深情地反映生活,讴 歌时代的文学,因为他认为那生活是奔腾澎湃的,那时代是壮丽的。秦 牧散文最大的特色,是他那烧灼自己也烧灼别人的感情火焰。他海阔天 空,放肆笔墨。他的散文富于知识和典故,他通晓历史,抚今追昔。 《古战场春晓》写抗英圣地三元里的春晓,《花城》写撩拨人的花海春色, 《土地》写面对土地的遐想,《社稷坛抒情》写因五色土而飞起的思绪, 《在遥远的海岸上》写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对祖国的眷恋,《星下》写 古代的人们在星空下的感慨忧惧,等等。这都是秦牧散文的名篇。在这 些散文里,作者告诉我们很多很多的知识、典故、故事;读他的散文, 犹如在知识和典故的海洋拾贝。然而,我们发现,秦牧散文中的知识、 典故是鲜活的,富于魅力和吸引力的,并不是死材料的枯燥堆积,一点 也不冗长沉闷。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因为作者有真实充沛的激情作为创 作的动力和动因,散文中的知识、典故是作者在激情的驱使下,展开创 造性的联想、想象的结果,是作者的气血使得死的材料有了生命。然而, 秦牧散文的长处还不止于此;他的散文不仅富于感情,而且富于沉思和 思想。当他在海滩拾贝,看到辽阔的海滩上留下两行转眼消失的脚印 时,他感到个人的渺小; 但看着那由沙砾积成的沙滩和水滴汇成的海 洋,又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辩证地统一着的,在古战场他思考历 史的真理,在社稷坛他上溯历史的河流,在花市盘桓,他被撩起一种对 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等等,他的散文是带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的,而且,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散文的生命力要更 长久一些。在散文创作中,秦牧把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内在地结合 起来。秦牧曾反复强调写好散文的三个要素是思想、知识、语言。他常 使用亲切的理性的诉说,间以生动的描绘与刻画,在关键地方,写得集 中、强烈。秦牧的散文语言有自己的个性,活泼的口语,精练的古语, 适当的偶句,精彩的警句,生动的比喻,词汇丰富,用词精确,修辞精 妙,很有色彩。秦牧散文在某些方面,与杨朔散文正好形成对照:杨朔 散文单纯明净,有若删繁就简三秋树;秦牧散文丰富馥郁,有若枝繁叶 茂二月花。所以,杨朔讴歌“秋风萧瑟”,秦牧赞美“早春花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牧  秦牧词条  花城  花城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