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三卷。后人多认为此书非一人一时之作,故作者事迹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本书原著早已亡佚,其内容多保存于后世其他著作之中,如《证类本草》即较完整地保留了本书之内容。
本书首为序例,总论药性理论及配伍规律。次载药三百六十五种,其中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动物药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根据药物功效及应用目的之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本草学最早的分类法。类下列药,每药分别记述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功用主治等内容。所载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中:上品一百二十种,多为无毒之品,功能偏于滋补强壮,虚人久服,能益寿延年,如人参、地黄等;中品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无毒者能补虚扶弱,有毒者能祛邪抗病,如当归、龙眼、黄芩、黄连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种,为有毒攻邪之品,因毒性较强或作用较烈而易伤正气,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如巴豆、甘遂、乌头、大黄等药。书中简要地概述了辛甘酸苦咸五味,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等基本药性理论。提出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等用药原则。总结了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及君臣佐使等配伍用药规律。药材方面,记载了药物的特殊产地,采收时间,真伪鉴别,炮制贮藏等内容。用量用法方面,强调有毒药物应从小量开始,随病情发展而增减;服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特点及病位所在而定。书中提及的各种病证多达一百七十余种,涉及内、外、妇、五官等多种疾病。所载药物延用至今,疗效确切,如麻黄治喘、黄连止痢、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本书是汉以前用药经验的总结,初步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体系,对后世本草学的影响很大。
本书现存最早的是明卢复本,而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本、顾观光本及日人森立之本。
孙星衍辑本有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本、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本;顾观光辑本则有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本;森立之辑本则有日嘉永七年温知药室重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