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进击的苯
恰逢毕业季,上周末我参加了大学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
虽然,总有人把同学聚会比作炫耀攀比的名利场,但我还是很热衷参加。
就如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所说的:“每次聚会,我们都可以观察,当年同一起点的人,多年后,历经时代洪流冲刷,人生境地又是何样。”
是什么让他们终生受益,又是什么让他们停滞不前?
人生百态都浓缩在这场聚会中,同学们不同的人生,也带给我许多深刻的感悟。
1、幸福没有标准定义
刚毕业那会,大家要么考研、要么出国、要么争相竞聘大企业。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希望有更好的发展。
十年过去,大家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男同学杜林毕业后南下深圳,进入了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
几年的努力工作,他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升任了中层管理的职位。
前年,公司上市,他轻松实现了财务自由。
每天看他生活照旧朴素,工作依然保持全力以赴,忙碌且充实。
同学王昆毕业时拼尽全力进了一家大国企,从此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解决了户口问题,又找了个本地姑娘结了婚。
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悠闲稳定,家庭和谐,每次见到他总是笑容满面。
女生李玲毕业后考了研,然后又读了博士,后来留在大学做了老师。
32岁的她,仍旧单身,总是被父母催婚。
但她并不着急,一心扑在科研和教学上。她说,课题和学生就是她最好的伴侣,她很知足。
同学谢欣毕业后嫁给了大他两岁的学长,工作不到一年,就因为怀孕辞了工作,当起了家庭主妇。
自己拉扯着两个娃,每天忙碌于家中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
但是丈夫对她很好,孩子也很懂事。她说全职妈妈也是一份事业,自己感觉也挺幸福。
还有一部分同学去了国外发展,有的考了公务员,有的早已结婚生子,有的还是孤家寡人。如今,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活里自得其乐。
你看,其实幸福并没有标准定义。
一个班的同学,走着不同的路,过着各自的生活,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
漫画家丰子恺曾说:“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
过去,总有人跟我们说,要努力赚钱,要结婚生子。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得着幸福。
但是,有多少人在追逐金钱、将就婚姻中过得一地鸡毛。
说到底,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求仁得仁”的旅程,你可以野蛮生长,也可以细水长流。
没有哪条路一定通向幸福,因为到达幸福的路径本就是因人而异。
2、存款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室友陈飞上学时花钱就大手大脚,每到月末几天都靠着我们的接济过日子。
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但还是忘不了老毛病。成天和同事出去吃喝,买各种东西,每个月的工资都没有结余,标准的月光族一个。
他自己倒是过得挺开心,我们劝他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时,他总是毫不在意。
三年前,他父亲突发疾病,需要手术。家里凑了钱,却还差几万块,问他有没有办法。
他急了,工作了几年没有半分存款,只好到处借钱。
很多人知道他花钱大手大脚,都不太愿意借给他。最后我们几个同学凑了点,给他应了急。
从那以后,他明白了存款的重要性,不再乱花钱。
这几年,他还了我们的欠款,也存了一小笔钱。他说,自从那件事后,他感觉自己手里没钱就特别慌,现在有了些存款,才感觉有了底气。
手中有粮,心中自然不慌,存款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没有存款的人生,经不起任何挫折。银行卡上的数字,有时甚至是救命的筹码。
《圆桌派》一期节目中,嘉宾丁学良教授聊到他在美国留学时最好的犹太人朋友。
他那位朋友告诉他,在别人眼里,犹太人都是贪钱的。
可是犹太人遭到迫害的时候,只有金钱,才能把一家人的命买下来。
犹太人爱的就是这个钱,能救命的钱,所以他们一定要努力赚足够多的钱。
王尔德曾说过一句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现实的世界中,钱就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金钱。
存款多一点,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一分,人生的选择就多了一点。
当生活得到保障,麻烦不再分散你的精力,你会发现,人生充满了意义。
而存款,就是你最大的底气。
3、人生低谷时,往前一步都是转机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曾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
是啊,人生就像一条正弦曲线,波峰波谷总是交替前行,很少有人能够一马平川。
同学魏伟毕业两年后开始创业,项目好,发展快,成了同学口中的魏总。
买了别墅,娶了白富美,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三年前疫情爆发,他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一落千丈。
短短一年,他卖了车,卖了房,还负债了几十万。妻子受不了生活的变化,也和他离了婚。
事业、家庭双双陷入滑铁卢的他,人生仿佛失去了希望。
很多人都劝他放弃自己的事业,先找一份工作过渡,等疫情过去再重头再来。
他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放弃。
很快,他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并且积极寻找转变之道。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把渠道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疫情对他的影响减到了最小。
又过了一年,他还清了欠债,生意也越来越好。
经过了这几年的沉沉浮浮,他更加坚信,只要不放弃,一切艰难终将过去。
每个人都害怕遭遇挫折,跌入谷底更像是灭顶之灾,于是宁愿在谷底郁郁地过着一生。
然而,也有很多人,拼尽全力,从谷底爬出。因为他们明白,有一个词叫做触底反弹。
白岩松曾说:“什么事走到低谷,再接下来可能就是转机。”
谷底之中,境况再坏也不过如此。
一味的消沉,只会搭上一生;唯有奋力拼搏,每一步都是前进,都是希望。
这个世界自有他运行的规则,当你无法再失去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获得的时候。
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终究能从低谷中一路向上,越来越好。
4、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线
赵梦和王玥都带了女儿来参加同学会,两个孩子年龄差不多,都是5岁左右。
她们的表现,让我确定了一件事情: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还是学生时,王玥就特别喜欢看书,经常整天呆在图书馆。毕业后,她在一所中学当老师,也常常在朋友圈晒着自己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赵梦沉迷于游戏,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文员,工作清闲。常常看见她在群里发一些游戏分享,或找人组队的邀请。
等待吃饭的时候,我们几个聚在一起聊天。
赵梦的女儿缠着找她拿了手机,玩起了游戏。
王玥的女儿,却安静地看着一本书。
从她们身上,我似乎看见了上学时的赵梦和王玥的影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的确,孩子的言行举止与父母息息相关。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也当以身作则。
BBC有一部神级纪录片《人生7年》,探讨过父母是否会决定孩子的未来。
导演挑选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开始,每隔7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如今已记录到了63岁。
上流家庭的孩子,会从小跟着父母读《金融时报》,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他们读顶尖名校,进入上流圈层。
底层家庭的孩子,连“大学”都不曾听说。男孩热衷打架,女孩以为人生就是结婚生子。成年后,他们大多停留在底层。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成功的轨道、终身的财富、人生的格调。
不同的父母,养育出不同的孩子。
儿童时父母赋予孩子的见识和习惯,是孩子的起跑线,将影响其一生。
想要孩子优秀,父母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用身教代替言传,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5、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盘
聚会聊天时,我们谈到了班长张秋,都不禁感到唏嘘。
张秋是我们公认全班最勤奋的一个,上学时,每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直到熄灯才会离开。
工作后,经常加班到凌晨。
正是因为这种拼劲,没几年他就成了一家大公司的副总,工作更加繁忙,应酬也变得更多。
曾经有人劝他,要注意身体,别太拼。他只是笑笑没说话。
就在前几个月,他在又一次熬夜加班中,突发脑淤血。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却至今还只能躺在病床上。
前段时间去看望他,听了他语重深长的一番话:
之前总觉得年轻,为了事业和金钱,不顾身体。现在倒下了才知道,所谓名利,虽然诱人,但如果要拿健康去交换,就太不值得。
从小我们就知道,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赢得所有财富、快乐、成就的前提。
然而,我们却总是仗着自己年轻,身强力壮,毫不在意,就肆意挥霍自己的健康。
等到失去健康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前几日,22岁女孩连续熬夜加班猝死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如花般年轻的生命,在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后,突发疾病进了ICU抢救。
最终不幸离世,留下了黯然泪下的父母,和40W的治疗费。
马克思的父亲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望你用功不要超出健康所能容许的限度。”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其他的一切都建筑在健康之上。
有了健康,才不会被疾病折磨;
有了健康,才能专注于事业;
有了健康,才能照顾到家庭;
有了健康,才能享受人类的创造。
若把人生比作数字,健康是1,名气、财富、地位、家庭等等都是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用。
健康,是每个人幸福人生的基本盘,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是人生最大的错误。
△
写在最后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
一场同学聚会,让我感慨万千。
每个同学的人生,就如同一部小说,能读到人生百态,读到命运无常。
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并不是与别人的竞赛,而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使人踏实的,是生活的底气,健康的身体。
让人幸福的,是坚强的毅力,内心的丰盈。
以彼此为鉴,在命运的无常和深意中,探寻生活的意义。
回顾往事,展望未来,愿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繁花似锦。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进击的苯。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闭环之苯。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