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及赏析

  《梅花·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咏梅花诗鉴赏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重重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明王世贞称赞这首诗是“古今咏梅第一”(引自《杜诗详注》卷之九)。虽然诗中不见梅之颜色、形状、香味,与一般咏梅诗不同,但它突出描写了梅的感兴作用,使梅由一般的供观赏之物变成引人共鸣的知心朋友,这就远远超出常人所咏之上。

  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初春的成都草堂。裴迪是杜甫的老朋友,天宝年间在长安结识,当时在蜀州(今四川崇庆)节度使府中作幕僚,常有诗与杜甫唱和。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别客人时,忽见梅花早开,因而想起老朋友杜甫,于是写诗寄来。这首诗就是和裴诗的。和诗有许多要求和限制,不自由,也就不大好作。然而杜甫以自己真挚性情的抒发为目的,不与原诗亦步亦趋,不虑咏梅诗一般写法,遂写出这首别具一格,“古今咏梅第一”的好诗。

  前四句,借鉴裴诗,写了梅花的动诗兴、忆故人的兴发感奋作用。梅花迎春凌寒而开,尤其早梅,报告人们春天已经来临。春天唤来生机勃勃的新世界,诗人的诗兴也因见东亭的官梅而勃发,于是写出象南朝著名诗人何逊在扬州(南北朝时扬州在今江苏南京,非隋唐时扬州)《早梅》那样的好诗。何逊的诗受到杜甫的高度评价:“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七)阴、何指阴铿、何逊。这里是称赞裴诗,比何逊是称赞裴迪,借梅美而赞诗美。

  古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传说为陆凯《赠范晔》,陆、范生不同时,相差百年。有误。)折枝梅说赠一枝春,梅是美好春天的象征。梅花盛开洁白如雪,称梅为雪,益见朋友情谊的纯洁。三、四句“见雪”、“逢春”,处处咏梅,见梅花已发老朋友思念自己,自己也想念老朋友,蜀州益州百里之遥,不得相见,只借咏梅之诗以寄相忆相念之情。借梅以颂朋友真挚情谊,寄托纯洁友谊。

  以上见梅感兴的诗情、友情,都是令人喜悦之情,自然流露了得裴诗的欣喜之情。

  然而见梅感兴还有另一方面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即对时感怀,益增愁伤。后四句写这一层以愁为主的梅的感兴作用——伤岁暮、乱乡愁、催白头。幸亏朋友只写来了逢梅相忆的诗篇而没寄来一枝春,如果寄来一枝梅,将使我更感到岁月匆匆,老之将至。岁暮喻年老。倘若真让我看见了梅花,思乡之愁扰乱我、折磨我,又怎能受得了! 五、六句触人伤愁者是梅花。“幸不”、“若为”呼应,假设想象,忽正忽反,曲折往复,总是写梅,写梅的感兴作用。此指蜀州之梅。

  虽然蜀州之梅没寄来,但我的浣花溪畔就有一株渐渐盛开的梅树,时时刻刻在催我头白,它自己也白满头。七、八句从蜀州来的咏梅诗写到益州的江边梅。想梅尚伤情,更何况自己门前朝夕可见的梅树呢?白头者亦人亦梅,物我融合。

  浦起龙说这首诗:“本非专咏,却句句是梅,句句是和咏梅”(《读杜心解》卷四之一)。信然。全诗就是咏梅,句句不离梅:梅动诗兴,何逊写梅,对梅相忆,逢梅送客,折梅伤时,看梅思乡,梅发江边催人白头……意绪千端,衷肠百结,都借梅以抒发,既和裴诗,又自呼应,婉曲周至,往复尽情。誉之“古今咏梅第一”不为过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相忆  相忆词条  东亭  东亭词条  早梅  早梅词条  蜀州  蜀州词条  送客  送客词条  
感想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汇编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