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李清照·满庭芳》原文及赏析

  《梅花·满庭芳》咏梅花诗鉴赏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这首词的主要形象是梅花梅花的形象即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开始这三句,首先交待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幽雅、寂寞。小小阁楼,重重门扉,好象要把春天藏在屋里;扇扇窗子,常常关闭,似乎要把白昼锁在房中。堂舍虽然很宽敞,光线却较为暗淡,给人以十分幽深的感觉。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篆香是一种样子象篆文的盘香,燃后的香烟也象篆文一样萦回、缭绕。这两句词写出作者终日闲愁的情绪。篆香已经慢慢燃尽,日影也渐渐移下帘钩。由于“篆香”、“日影”不再继续相伴,于是,本来深幽的堂舍便显得愈发幽深,本来孤单的词人也感觉更加孤独。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词人在寂寞中偶然见到亲手栽种的江梅,心情豁然开朗。她不禁想起两位古人:陶渊明曾经临水赋诗,王仲宣也曾登楼写赋,现在自己面对着亲手栽种的江梅,就不必象两位古人那样登楼临水了。更何况,把江梅栽在这样深幽的庭院中,长期没人来访,其寂寞程度要比何逊在扬州赏梅更为深沉,别是一种境况,别有一种韵味。

  整个上阕写的是赏梅的环境和情趣。

  下阕写的是对梅花的惋惜和咏叹。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所谓“韵胜”,指的是梅花的风韵超过其它的花。唐代的崔道融曾称道梅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代范成大也在《梅谱 ·后序》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李清照这几句是说,很久以来,大家都知道梅花是以风韵之美胜于它花的。象梅花这样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风韵美妙,哪里经得起春雨浇注,春风摇曳呢?更为难堪的是,不知谁家竟用横笛吹起《梅花落》的曲子,使得困境中的梅花愈添愁绪。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如果说前面几句是在称赞梅花的风韵,怨风雨之无情,那么这几句则是面对梅花,倾肺腑之言,既有对身处困境的将要凋零的梅花的抚慰、劝勉,也有对“疏影尚风流”的赞许、倾慕。可爱的梅花啊,你不要为暗香逐渐消散而懊丧,也不要为雪白的花朵日渐褪减而怨恨,应当相信,即使你的香气已经飘尽,即使你的花朵已经凋谢,即使你的踪迹已经扫得无影无踪,但你的风韵、你的情意还将久留在你的横斜疏瘦的枝干之上,继续为人们所欣赏;而最叫人珍惜、最叫人难以描摹的还是那美好的夜晚,在淡淡的月光下面,你的疏影还会同样的风流、酝藉,同样的叫人心醉。

  这最后几句,点出了词的旨趣所在,寄托高远。自古以来,咏梅之作虽多,佳品却是少数。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吟咏所发,志惟深远”,指出咏物最要紧的在于命意,在于寄托的高远。咏梅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咏梅而闻名的北宋隐者林逋,曾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这两句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梅的特征,素来为人称道,抒发的却仅是孤芳自赏的隐者胸怀。号称“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咏梅诗词的格调升高了许多。他的著名的《卜算子·咏梅》把自己所坚守的节操融进了梅花的形象。这首词不是描写冰雪中盛开的梅花,而是描写花朵虽被碾作尘土,但香气依存的梅花。然而,他的词有些暗淡、低沉。李词也有感伤,也有孤寂之感,但总的情调是向上的,是坚信“扫迹情留”,坚信香消花落,情意仍在。她的美学理想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哪怕只剩枝干也依旧风韵美妙。以往的人们在谈起咏梅词时,常常不能给予李清照以应有的地位,这是不够公道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清照·满庭芳》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  李清照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感想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推荐度:读《论语》心得体会推荐度: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推荐度:《论语》读书笔记推荐度:论语十二章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1800字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