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杜甫《忆昔二首》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杜甫《忆昔二首》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忆昔二首

  【题解】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在借忆昔之笔讽今时政。

  第一首忆昔是在感伤肃宗之失德。描述了唐肃宗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路,以致将来误国;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

  广德元年,杜甫被召为京兆功曹参军,参谋工部员外郎之职,未去赴任。到了广德二年春,杜甫便寄居阆州。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也是来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或许,兴唐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原文】

  其一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①。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②。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③。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④,

  劳心焦思补四方⑤。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⑥。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⑦。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⑧。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⑨。

  【注释】

  ①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入咸阳:指至德二年九月收复关中,十月肃宗还京。与汉灵帝末童谣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

  ②阴山骄子:指回纥。《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东胡:指安庆绪。胡走藏: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③“邺城”句: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史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关中”句:关中小儿,指李辅国。

  ④“张后”句:《旧唐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上:指肃宗。至令:一作“至今”。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⑤劳心:指处理政务而身心疲劳。焦思:焦虑思索。

  ⑥“我昔”二句:指诗人杜甫昔日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故日近侍。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故曰叨奉引。叨:忝也,自谦之词。出兵: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当:势不可挡。

  ⑦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之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岐(qí)雍:唐凤翔关内地一带。

  ⑧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此处指吐蕃。跣足:打赤足。形容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

  ⑨傅介子:西汉时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尚书郎:作者自谓。

  【译文】

  回忆起当年先皇肃宗起兵灵武,收复凤翔等关中之地,带领千军万马入主咸阳。骑着汗血宝马,统率阴山骄子回纥之兵不远万里直驱东胡,而后收复两京。唐王朝兵马节节取胜,迫使东胡安史叛军安庆绪退兵河北,死守邺城。

  直到史思明出兵邺城,解救了安庆绪。史思明既是降将又翻脸叛变,如此反复无常地反过来又攻陷东京洛阳,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肃宗皇帝用人不当,凡是他认为有才能的人都委以重任,故而错用了关中小人李辅国,致使他权倾朝野,败坏了朝钢。

  肃宗不理国事,整日诚惶诚恐地讨好信任李辅国,更主要的是宠惧后宫张良娣,任其干预朝政,致使纲纪沦丧而国政乱,以致于当今代宗皇上,不但要去拨正后宫之难,还要身心劳累地去肃清纲纪,焦思国家前途,更要挥使兵马补救失地,平定四方。

  当年我官拜拾遗时,近侍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皇帝委任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为了肃清叛乱,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眼看就要大功告捷,然而代宗却听信宦官程元振的谗害,夺去郭子仪的兵柄,命他居留长安,如此致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因而骄横的吐蕃兵马直接入侵,坐上龙椅御床,自此两京再度沦陷,府库闾舍,被他们焚掠一空,百官狼狈逃窜,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跟随皇帝逃往陕州。

  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多么渴望能再出现像西汉傅介子那样勇猛的人物手起刀落一雪国耻,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老儒我无所谓做不做这个工部尚书郎。

  【原文】

  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①。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②。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③。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④。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⑤。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⑥。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⑦。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⑧。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⑨。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注释】

  ①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小邑:小城邑。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②“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③“九州”二句:因为没有盗贼,旅途平安,所以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随时可以出行。说明了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豺虎:比喻寇盗。

  ④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商贾不绝于道。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⑤圣人:指天子。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天下”句:是说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间。

  ⑥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公元618年)到开元末年(公元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⑦“岂闻”二句:开始由忆昔转为说今,写安史之乱后的情况:以前物价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却是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一匹绢。直:同“值”。

  ⑧“洛阳”句:用东汉末董卓烧洛阳宫殿事喻指两京破坏之严重。广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之后,所以说“新除”。宗庙:指皇家祖庙。狐兔:指吐蕃。

  ⑨伤心:指不堪回首的心情。不忍问:不忍心过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心。耆旧:年高望重的人。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⑩小臣:杜甫自谓。鲁钝:粗率,迟钝。记识:记得,记住。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参军,未赴任。

  【译文】

  想当年开元盛世之时,仅仅一个小城邑就能有万家人口。那时候,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白花花的稻米就像流动的脂膏,不论官家还是私家的储米仓库,都是装得满满的,一派丰盈富足。

  社会秩序安定,九州大地一片祥和,根本就没有寇盗横行。因为天下太平,旅途平安,所以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吉日出门。当时齐鲁大地的手工业丝织品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那些商贾贸易往来的船只、车辆络绎不绝,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宫中天子率文武百官到祠庙,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云门》,普天下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相互友善,亲密无间,关系十分融洽。百余年间,从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兵变。吹奏叔孙通制定的礼乐,使用萧何制定的律令,因而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之乱以后,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战乱使得民不聊生,有田地而不能耕种,致使田园荒芜,到处是流血死亡的惨状。吐蕃攻陷长安,洛阳的宫殿就像东汉末董卓火烧洛阳宫殿一样被焚烧殆尽,好在他们仅仅盘踞了半月,代宗皇帝就率兵收复了两京,重建了皇家祖庙,捣毁了吐蕃的巢穴。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攻陷两京时说起,惹得彼此伤心。小臣我愚钝,没有成就大事的才能,犹记得当初,承蒙朝廷赐召补京兆功曹参军官职给我,但没及时赴任。只希望当今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虽然身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但也一样会感动涕零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首  二首词条  题解  题解词条  杜甫  杜甫词条  译文  译文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感想

 《蓝海战略》读后感300字

《海的女儿》读后感推荐度:《老人与海》读后感推荐度:《海蒂的天空》读后感500字推荐度:《老人与海》读后感1500字推荐度:《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推荐度: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