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同诸公登慈恩寺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慈恩寺是唐太子李治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所建,寺在当时长安东南区晋昌坊。后经唐高宗时期玄奘法师所建寺塔,在今陕西西安市和平门外八里处。先有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均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后杜甫的这首诗是同题诗中的压卷之作。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是推开一步,说他自己不如旷达之士那么清逸风雅,登塔俯视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当时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对“烈风”而生百忧,正是感触到这种政治危机所在,使这首诗成为他前期创作中意义深远的一篇。

  【原文】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①。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②。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③。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④。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⑤。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⑥。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⑦?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⑧。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⑨?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⑩。

  【注释】

  ①标:高耸之物。高标:指慈恩寺塔。苍穹:青天。穹:一作“天”。烈风:大而猛的风。休:停息。

  ②旷士:旷达出世的人。旷:一作“壮”。兹:此。翻:反而。

  ③象教:佛祖释迪牟尼说法时常借形象以教人,故佛教又有象教之称。佛塔即是佛教的象征。足:一作“立”。冥搜:即探幽。

  ④龙蛇窟:形容塔内磴道的弯曲和狭窄。出:一作“惊”。枝撑:指塔中交错的支柱。幽:幽暗。

  ⑤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北户:一作“户北”。河汉:银河。

  ⑥“羲和”以下四句: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泾渭:泾水和渭水。不可求:难辨清浊。

  ⑦但:只是。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长安。

  ⑧“惜哉”二句:此喻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饮:一作“燕”。晏:晚。

  ⑨黄鹄(hú):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去不息:远走高飞。

  ⑩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计谋。

  【译文】

  慈恩寺塔高耸无比,仿佛要跨越青天,强劲的风没有休止的时候,吹得整座塔似乎在风中摇晃。我自知不是旷达出世的人,没有那样清逸风雅的胸怀,登上这座塔楼俯视神州,不禁百感交集,心中翻涌出种种忧愁。

  在塔楼上极目远眺,才知道天下佛教的威力之大,也足可以使你追思古人的构思之妙,想去揽胜探幽,领略胜境。仰头向上攀爬,穿过仿佛龙蛇盘踞的洞窟磴道,方才走出支柱交错的幽暗之处,登上顶楼。

  夜间在塔上仰视,北斗七星仿佛就悬挂在塔的北窗口,侧耳倾听,似乎能听到银河的水流声潺潺向西流动。日神羲和鞭赶着太阳车迅速轮回,司秋之神少昊按时给人间带来萧瑟的清秋。

  远望秦地诸山在昏暗的夜色中朦胧一片,恍若破碎成块,零散在那里,流淌不息的泾渭之水清浊也难以分辨。向下一眼望去,只见混沌一片,此时,怎能分辨出哪里才是皇帝所居住的都城长安呢?

  回过头去大声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虞舜的寝陵苍梧之地正生发起一片愁云。真是令人痛惜啊!即便如此,天帝与王母在瑶池依旧日日饮酒作乐,直喝到夜幕降临,日落昆仑山。

  美丽的黄鹄不停地纷纷远走高飞,遗落一串串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它们将要投奔哪里?你再看那些追逐温饱的群雁,它们各自都有着觅取稻谷粮草的智谋,整日里悠然自得。

相关推荐

李白诗歌《留别广陵诸公》原文及赏析

《苏辙·上两制诸公书》原文及翻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慈恩寺  慈恩寺词条  诸公  诸公词条  题解  题解词条  杜甫  杜甫词条  译文  译文词条  
感想

 读《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

读红岩有感推荐度:读《简爱》有感推荐度:读童年有感推荐度:读《正面管教》有感推荐度:亲子共读《童年》有感推荐度:相关推荐读《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有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