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题解】
这组诗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之后所作,这是一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中秋满月来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以及想要回归家乡的迫切之情;第二首全诗写景,景中见情。通过抒写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苦难百姓,表达了诗人忧己更忧民的伟大情怀。
【原文】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①。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②。
【注释】
①归心折大刀:这里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意为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
②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译文】
今夜是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皎洁明亮的满月就像明镜一样,飞悬在静寂的夜空之上,我这思念故乡的心,如同受处罚的吴刚折断了砍树的大刀一样,归心似箭。
我就像那飞蓬一样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离家乡越来越远,也想过攀桂折枝,然而仰望着辽阔的天空,竟然离我那么高远。
浩瀚无边的江湖水面,被月光照映得惨白,疑惑之中让人以为是看到了霜雪;明亮的月光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林中栖息的小鸟正在梳理着羽毛。
此时的月光如水,亮如白昼,我仰望寻找月中的玉兔,真想一步登天,向嫦娥借来玉兔,抱在怀里细数玉兔身上的毫毛。
【原文】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①,轮仄半楼明。
刁斗②皆催晓,蟾蜍③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④。
【注释】
①沈:同“沉”。暗:昏暗。
②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军旅炊具,又名“金柝”、“焦斗”。
③蟾蜍:此处引用蟾蜍的典故。古借指月亮。
④营:营盘。
【译文】
十五的圆月滑过夜空,慢慢坠下巫山峡谷,当行经到白帝城的上空时,犹如衔住了白帝城楼。
江面上腾起沉沉雾气,整个江浦都笼罩在昏暗之中,但是车轮一样缓缓滚动的圆月,依然把半座城楼照得异常清明。
兵营里响起了造饭以及士兵们起床的声音,这些似乎都在催促着天色破晓放亮,月宫的蟾蜍自然也不敢偷懒,也开始移动倾斜天明。
这圆圆的月亮如同张满的弓依偎着被催残的魂魄。而这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临了汉家营盘。
相关推荐
彭荆风《今夜月色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原文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