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有多少痴情男女,会在此夜对着那轮明月悲忧!
早晨没有月亮,有思维。从七月七隔着银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想到了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
这诗是唐玄宗令宫中嫔妃为边关将士缝制衣物时,一宫女悄悄题在她所绣的战袍上的。记得看到这故事时,先是吃惊,后是同情。吃惊的是这宫女胆子真大,这种事一旦泄漏,那是要杀头的。更吃惊的是,在那种封建道德束缚的社会里,一个年轻女子竟然对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男人写出如此情意绵绵的诗,竟要“结后生缘”,真是不可想象。然而细想,吃惊就被同情取代,想那深宫之中,“后宫佳丽三千人”,那唐玄宗怎么顾得过来?这是对人性的摧残。于是,在高高的宫墙下,那年轻宫女对异性的渴求只能对着明月倾诉,可以想象,在每年“七月七”,那宫女是如何地哀怨凄惋。于是,天性的冲动压倒了理智,她写出了这首诗,并绣在了战袍上,送与一个不知为何人的男人。她也许认为,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与一个平凡到可以与她结为连理的男人的交往了。绣完后,她也许根本不把可能随之而来的死罪放在心上,她连作个女人的资格都没有了,恐怕不会再怕死。于是,我深深地同情她,于是,眼前便是一个宫妆女人对着高墙上弯弯的月亮垂泪。然而这宫女运气极好,她遇到的是唐玄宗。
是维护作为统治根基的道德还是搏取边关将士拥戴?按理,一般帝王恐怕会选择前者,将这个大胆的宫女处死。可是这唐玄宗偏是个多情种子,不知道那时候他是否遇到了杨玉环,但从《长恨歌》最后几句,我想唐玄宗还是个很有人性的皇帝,诗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想想在那深宫之中,唐玄宗一人孤寂地对着那轮明月思恋着杨玉环,怨怨哀哀,凄凄惨惨,跟那高墙下思春的宫女有何区别?不过都是人,都是有情有义的人罢了。脱掉黄袍宫妆,他们是一样的。
于是,我理解了“不爱江山爱美人”,从人性上来说,不能不算个壮举。
故事的结局很完美,唐玄宗不但没有发怒,反而亲手促成了这桩美事,收到战袍的边关战士娶了这位如花似玉的宫女,皆大欢喜。
故事是完了,“七月七”年年都还有,明天就是,于是思绪就不断。
“牛郎织女”、“柳毅传书”、“雷锋夕照”、“鸿雁传书”、“破镜重圆”、“王宝钏守寒窑”一类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些故事究竟是想说明什么?固然可以从天各一方的爱情来理解,可是我总觉得这爱情的背后还有点什么。想来想去,可能是人性吧。这些故事中,人性总是被某种力量摧残,于是人性反抗了,就有了这许多动人的故事。于是,“七月七”,我对那些用艰苦的劳动积攒着钱想娶个媳妇的小伙子、为大睁着眼盯着天上的月亮梦想有朝一日背着书包进学堂的孩子、甚至为那些陷入污浊想挣出的灵魂说一声:“祝你们好运!”至于情侣们,不说也罢,他们至少还有爱。
中国人融入了国际社会,一时间眼花缭乱,从衣着到食品,从语言到行为,到书藉到思想,变得越来越“洋气”。“七月七”我想到的是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一类的节日过得热火朝天,虽无可非议。然而,中国的有些节日国人们不怎么重视了,对此,有些担忧。这个“七月七”,我想是无论如何丢不得的,如果连这样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节日都被中国人丢掉了,那真是天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