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幾年前剛回台灣接觸UE時,優使性設計/使用者中心設計概念對產業界來說,似乎是個很理想化的想法,除了外商企業外,幾乎沒有人會覺得這件事是必須被落實的工作流程。
幾年過去了,隨著一些指標企業從代工走向品牌,優使性也逐漸有成為設計顯學趨向–優使性成為相關科系的必修、人因研究室陸續出現在學校裡、秒殺的UI聚會報名的速度、』使用者經驗』這五個字頻繁地出現在各類文宣中, 與幾年前不同,現在,業界開始懵懵懂懂地瞭解』使用者經驗設計』 或者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可能是一件還滿重要的事,雖然,大多人還是不知道實際上該怎麼進行。
的確,從表面上看來,優使性設計的相關資訊感覺起來很生硬,似乎很難進入,在這個領域中,我們常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方法論、圖表、工具還有看不完的資料,更糟的是,以上的資料大多都會是英文…許多人因而認為優使性設計是很學術的領域。
但我個人認為,優使性設計和學術研究有很大的差異,因為通常進行優使性設計活動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某個假設,不是找到某種普遍性原則,不是為了瞭解使用者的腦波運作,也沒有時間去寫100頁的報告,優使性設計要的東西其實很單純—找出讓使用者可以愈用愈高興的產品設計方向,當然,最好也能同時也要從中探求出能夠讓產品設計者能更快達成目標的策略。
不可否認的,在優使性設計裡,偏重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這並不是說過程不重要,重點是,如果設計者將焦點過設放在優使性設計過程中的方法論或是數據資料,那麼很容易會乎略最重要的目標:
瞭解自已正在作的是什麼產品,探索真正的問題根源,即便真像令人不相面對
完美的設計永遠不存在,我們只能在瞭解上面兩點後,權衡現實,找到』目前』最佳的設計方案。
對於剛開始接觸優使性設計的朋友,我想說的是,要找到上面三個重點,並不一定要花好幾年讀理論,需要的是對產品設計的熱情,與對人的好奇,另外,就是實際的設計經驗。
經驗可以幫助我們跳出許多制式的流程,將優使性設計溶入血液中靈活運用在不同的設計情境中,最後你會發現原來沒預算沒時間也可以有優使性設計、瞭解使用者有時不一定比瞭解老闆更有利於設計、有時偏向主觀的決定反而可以讓我們用更快的周期找到下一輪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