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了解街子、认识街子、走进街子

  崇州市街子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为青城山古镇,著名古县城之一,后蜀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设永康县,隶属蜀州(治所在今街子场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省西南山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现存建筑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实物。街子镇政府重视古镇的保护建设与发展,多次被国家建设部及省、市命名为集镇建设先进集体,小城镇建设名列川西十大古镇前列。历代历史名人曾在此流连,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此演绎,历史上西川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市场现在仍繁荣兴旺。

  一、   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目前都江堰实施成青路与街子镇接壤,建成后将街子镇至成都车程缩短至30分钟。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地貌属半山半坝区,西北部山区 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海拔为700-1100米。最高峰是莲经村二组的土地岭,海拔1149.6米。山水秀丽而又独具特色。街子镇域的地质构造为龙门山褶断带的强烈上升地质,境内多奇沟异壑,自然景观突出。

  街子镇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5.9℃,最高气温25.9℃,最低气温5.2℃。暑热天较成都城区平均低3℃。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12.6毫米。年日照为1163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80-300天。地温略低,冬暖夏凉。气候特点呈“春迟、夏凉、秋来早”。空气、水源、植被等绝少污染。

  街子境内主要河流有味江河、泊江河、横山渠、干五里河。天国山下的味江河环抱古镇缓缓南流,味江河发源于崇州市三郎镇境内的大崩槽老顶、奔腾于崇山峻岭之中,味江平均宽120米,年平均流量4.95m3/秒,最大排洪量841m3/秒,至街子场始出山,入平原,流至元通场二江桥下汇入文井江。横山渠自都江堰青城山注入街子场的大街小巷的明渠浅沟里,使居民们能就近在清澈透明的流水里洗衣、淘米、清菜。“水在街上环绕,街在水中活跃”,成为街子场特有的景观。

  街子场古代即为水陆码头,交通枢纽。从都江堰至大邑的沿山路发展为今天的川西环线,从阿坝州至川西平原的山间羊肠小道已逐渐被盘山公路所代替。辖区内有水泥道路7 条,机耕道10余条,通往各行政村、组。省道川西旅游环线经场镇北至都江堰,南到大邑,路面宽12米。县道从集镇始经上元至崇州与国道318线相接,东至成都,西至大邑、邛崃,南至双流,距离均在50公里左右。沿街道公路瞬间可至青城山,经凤栖山风景区达九龙沟、鸡冠山景区亦有高等级水泥路,路面宽6米。

  2、社会经济

  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31538人(其中农业人口28538人,劳动力人口13878人)。镇区人口7600人,城镇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镇域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镇域主要土壤为紫色土、再积黄泥土、棕紫泥土,土壤肥沃、宜植宜种。镇域植被良好,植物种类多达1000余种,盛产梅、竹、棕、黄柏、杜仲、厚朴等。境内气候宜于盛产兰草。由于其处山坝结合处及土壤和气候等因素,街子植物资源特别丰富,埴物种类达1000余种,盛产梅、竹、棕、黄柏等。境内特别适宜茶树生长,种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也特别适宜兰花生长,是著名的兰花种养植基地。

  街子凤栖山的千亩原始森林保留下许多珍稀物种,有树龄千年以的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红豆杉等古树近三年余株。森林植被覆盖积达90%以上。夏日,即使林外酷日、林内却十分清凉,林内林外十米之内温差可达4度。境内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候鸟的迁移地,常见白鸽群飞、松鼠串树的景象。街子种养植兰草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兰草不仅丰富而且珍贵,街子人除种粮、油外,广泛种植艺兰,种养户占60%;街子的茶树极多,种植历史悠久;药材、棕、竹也大量种植。中国西部兰花研究会会址即在此,居民包飞机去昆明等地展销兰草,各类兰花远销海内外。附近县、乡的茶叶在此上市,清明前后每集三百多家,交易量万斤以上。居民还从事竹编、藤、棕编及食品加工,此外还有少量的造纸、铸造铁业。传统的手工劳作已逐渐被机器耕耘、加工所代替,新的食品保鲜包装技术使许多名优食品越洋过海。山水、森林、文物资源逐渐开发利用,伴随旅游业发展起来不少服务业,大量外地人来度假、避暑、居家,使第三产业高速发展。

  街子镇场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 万平方米,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有着闻名遐迩的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晚唐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就生长于今街子唐公村。街子镇的唐公祠、字库、御龙铁索桥、国家级忙城遗址、上元宫、上、下古寺和近7.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神韵。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

  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一般体量不大,用材小巧、风格朴素。但也有现在已罕见的、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

  场镇上新区建设发展很快,开发商纷纷前来。传统的土特产品以兰花资源的利用为代表,已形成西南地区有影响的市场。在场镇建设中,镇政府加强对古镇区的保护,制订规划,相继恢复街区旧貌,治理周边环境,特别注意建设新区时与古镇协调。下古寺、字库等一批古建筑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些文物古建筑正被推荐为保护单位。近年又派人外出考察、学习保护经验,重新编制规划,妥善处理保护和建设的关系,以保持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二、历史沿革

  街子场镇位于环山道中、味江河畔,根据崇州城及街子镇附近场镇,因在渡口上为便利待渡行旅而兴起的住宿、餐饮、交易等行业逐渐集中,形成幺店然后扩展为集镇的有关记载推测,街子也应是这样形成。加以此地是青城、三郎一带山民与坝区交换物品、山货从这里水运下坝的场所,所以唐代就名横渠镇了。

横渠镇隶属蜀州(今崇州)青城县,为青城著名古镇。时有全国最大的草市。

  唐代中期,诗僧中寤、道士张令问、王仙柯曾在此活动。杜甫出峡,留一子于凤栖山后、南宗时尚人丁兴旺。

  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韩求起义攻陷青城、横渠为义军占领。

晚唐高僧无可(贾岛之兄)挂单翠徽;唐求出于味江,李洞、顾非熊等常来盘桓,山水之胜,在诸人笔下流传至今。

  附近盛产茶叶,后有“诸蕃尽食永康茶的”记载,永康茶税为唐王朝的主要茶税收入,朝廷以永康茶与“诸蕃”换军马。

  文井江和岷江河谷由朝廷设关后,吐蕃间道从味江河谷来蜀州。文物部门在此查得唐代小道。街子为汉藏交流通道。

  后蜀广政十二年(公元949),割青城郭信八乡,在横渠镇设征税院,管理茶税。十六年(953)升为永康县,治所在今街子场镇。

  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青城茶农王小波起义,根据地在今青城后山及街子。

  熙宁间(公元1068—1078),永康县向州府纳税200万贯钱以上。

  南宋初,政府对永康茶控制松驰,“吐蕃因之深至腹心内郡”“精好之茶渐损”而“朝廷马益少”,蜀州人严苍舒因而上书。嘉泰初设四川茶马司并提举茶马事,重新控制永康茶。

陆游于淳熙元年(公元1174)数游街子,诗多记山水民情。

  张增撰《永康县志》,惜已亡佚。

  元二十年(公元1363)永康县,并入崇庆州,名四界镇,后改孝感乡,屯置兴元、金州等处军户1161户。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366)明玉珍称帝,复置永康县。

明代,相继为孝感乡、清泉乡、班巷上村、维新轩等建置及地名。初,法仁和尚驻锡常乐寺,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蜀献王赐鸾驾及“洪武南藏”和皇锅。法仁和尚(即悟空祖师)从西藏带回梵文贝叶经。“每届初春,喇嘛咸远而至”。汉藏交流在继续。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因场镇仅存味江边数十户人家一条街——今江城街,故名河街子。

  清代,街子场隶属崇庆州北五甲,继属怀远镇。镇域寺庙恢复,以僧人为对象的素食盛行,由此诞生川西名小吃汤麻饼。

民国时期,中央、省政府要员尹昌衡,林森、于佑任,高僧丈雪、藏教章嘉相继来古寺,遣墨尚存。1925年建街子联保。1940年更名街子乡,乡公所即在街子集镇上。汉藏交流仍在继续。

1950年以后,先后为街子乡,街子人民公社,旋又改为乡,至1992年撤乡建镇。

三、古镇区描述

  古场镇平面略呈长方形,坐落在味江与横山渠交汇的三角洲上,西靠天国山,北为笔架山。镇区现存清代建筑7.3万平方米,周边有不少文物古迹。数株巨大的银杏、古楠挺立场头南北及街后。

  1、建筑群落

  场区北起御龙桥,南迄魁星楼,以江城街为主街道。横山渠穿过镇北,渠北为横山渠街。江城街由东西走向的木皮市街和水井街分为北段和中段,由闸子巷隔为南段。魁星路隔川西旅游环线主干道与江城街口相接。

  横山渠街长33米,街面宽5.5米,两边街房对称。清光绪末毁于火,民国初按原貌重建。过渠上拱桥与江城街北段街口连接。

江城街北段132米,街面宽4.3米,街房为清代晚期遗物,檐柱排列,整齐划一。

  水井街北侧现存长111米,南侧长48米,街面宽6.3米,房屋建于清代晚期。南侧街沿有一眼古井,条石砌筑,井口砌石为菊瓣状,市文物工作人员鉴定为明代遗存。

木皮市街与水井街相对,街长27米,街口临江边。旧为木皮、棕片、青果市。

  江城街中段264米,街面宽6.8米。房屋形制、高度参差多样,建造年代从清代中期至晚期。街边亦有明代古井,井上架四角井亭,木皮覆顶。街中有三处,共长约20米,由集体单位改造为砖混结构楼房。

  闸子巷横穿江城街,全长229米,东段宽5.9米,西段宽4.3米。街房大多为清代后期建筑。西段街口即味江古码头。

江城街南段长272米,街面宽5.5米,街房多为清代后期建筑,街口南端有古银杏数株,数人合抱,高欲参天。

  魁星路长95米,街面宽6.4米,继续遗存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的街房。

  街道连接处建为歇山式屋顶,创脊翘角即为转角。阶沿因街房形制而宽窄不一,多用三合土铺面。除江城街恢复为原青石板街面外,都为三合土路面。两旁阶下有30至50厘米宽的小沟,由横山渠引水,清溪淙淙,四季不断,空气清新,凉爽宜人。

场区绝大多数建筑采用《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小青瓦屋面。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铺面面阔一间宽4.1米到4.4米,一般4穿用6柱,通高3.5至6米单檐,檐柱高3.8至3.9米,乳伏前伸,阶沿宽1.8米至2.0米。铺面梁架楼板,以木梯上下。铺面后递进二至三个小院,房间形制较小,高度一般低铺面30至50厘米。天井大小不一,大者10×2.5或10×3米,小者4×3 米。三院者通进深30米以上,偶有4院者,通进深最长42.8米。或不置天井,以通道连接前后,房间光线较暗,这种格局较少。大多一间铺面为一个业主,形成前楼后房、前店后院的布局和功能。铺面与铺面之间共用梁架,连成整排街房。这种形制占镇区的大部份,集中在横山渠街,江城街北段、中段、闸子巷东段。

  第二类铺面面阔与一类基本一致,但为完整的楼层,楼上有梁檀窗户,不设乳伏,穿前出挑,挑下撑枋,挑上架板,在阶上空形成吊脚楼。通高8米左右,檐高 5.4米,铺面进深6.7米,楼层空间高3米左右。阶沿宽1.5至1.8米。铺面后亦为小院落,与第一类同制。以江城街中段,闸了巷西段,江城街南段为多。

第三类既无吊脚楼,亦无乳伏,在梁架的穿上置楼板。阶沿宽1至1.2米,房檐低,无天井,通道窄,光线暗淡。分布在水井街,江城街南段,魁星路,为数较少。

  建筑大都陈旧,原有油漆剥落,色泽暗黑。少数居民将后院门窗改造、装饰,但基本构架完整。清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业主在门前加上哥特式装饰,如水井街27号、德荣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不是雕刻,但也有例外,如闸子巷西段临江小楼。除群益旅馆外,所有建筑均为单檐。

    水井街27号座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结构。门厅面阔3间9.8米,通高5.2米,4穿用6柱,乳伏前伸,阶沿宽1.7米,方堆式柱础。明间为大门,进深 4.1米,门前梁架上驼峰雀替,垂柱挂簏,均浮雕人物,卷草、花卉。门厅前后为院落,左右厢房面阔各3间长11.1米。正厅与门厅同规格而通高仅4.7 米。地伏下石板刻为钱形园窗。木结构大门外另用砖砌哥特式门。

  群益旅馆(江城街70至80号)座东向西,砖木结构重檐硬山式门厅,面阔3间 11.5米。4穿用6柱。乳伏前伸,阶沿宽2.6米,方堆抱鼓式柱础。门厅前后左右设楼梯。厅后天井较大,左右厢房面阔4间10.6米,单檐无楼。过厅梁上彩绘八卦太极和十二时辰字样。中院形制大体同前院。中、后院门窗墙壁已被改造。四周封火高墙,拱脊塑花。

  德荣堂建于清光绪末,位于江城街中段南端西侧,六厅面阔5间19米,吊脚楼式,础柱为方堆,风化严重。穿逗梁架,通高8米,檐高5.4米。门厅后为砖砌二门,塑菊叶装饰门楣,门枋,菊叶部塑亭台楼阁,林木山水。门后青瓦小平房院落形制如上述,构架基本完整。

  闸子巷临江楼(1至3号)建于清代中期,临街铺面面阔8间37米,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梁架,5穿用7柱,通高8米,进深6.7米。阶沿宽1.5 米。檐柱出挑,挑下支撑拱承托吊脚檐楼。楼上方格窗户。明间为大门,椽下假设卷棚,枋、檩上为驼峰垂柱、雀替挂麓。挑上浮雕花草、静物。6道斜撑拱镂雕竹枝、葡萄、人物戏文,工艺精湛。大门旁7形撑共透雕卷草、花果。挑上蹲狮以代驼峰。撑拱已有倾斜断损。门厅后有6个天井,三进院落,大部份构架尚存。

  2、文物古迹

  唐公祠位于江城街南段西侧,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唐求而建。

唐求,街子人,性纯憨,善游历,隐居于今御龙桥头,人称唐山人。王建帅蜀,召为参谋,不就。写诗常捻为丸置大瓢中,世号一瓢诗人。《全唐诗》收其诗一卷。街子人早在其故居建祠祭祀,今存清代联匾文字多则及祠记、序跋数篇。因原祠破败,辟新址于今地。有清代建筑一楹,木结构单檐歇山式,抬梁架,6架椽伏,前后乳伏,前塔牵,面阔5间17.1米,进深11米,通高8.5米。方堆抱鼓式柱础,素瓦花脊,宝顶鸱吻。祠前竖道光十三年“唐诗人唐求故里”碑,碑阴为唐山人诗序,书法文辞俱臻上乘。祠前广场塑唐求像,浓眉虬髯,忧思狂饮,脚下青牛泅水,势欲与主人飘然入海。

  祠旁有川西现存唯一字库——朝阳寺字库。

  字库建于咸丰三年,砖石结构,六角攒尖楼阁式塔形,底层每边长2.9米,五级通高20米。每级叠涩砖砌为出檐,塑筒瓦,檐下塑龙抱柱,壁上塑水漫金山、雷峰塔等戏文情节,颇有生动。葫芦形宝顶。现为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库旁并排四株巨大银杏,据专家鉴定,已历数百岁沧桑。

  北场口,御龙桥架于味江上。桥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咸丰时重建,桥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1986年因故断裂,当年12月20日按原样修复。铁索飞架深潭,长42米,上铺木板,宽4米,桥两端均为三叠檐牌式桥亭,歇山顶鸱吻戗脊,创脊蹲吉祥兽。屋面塑“秋江”等川剧人物、情节。通高9.4米,面阔3间6.3米,进深2.7 米,素面台基高1.1米,垂踏道宽5.9米,蒲团形柱础。

  场北5公里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下古寺。

  古寺藏于凤栖山中,始建于公元864年,名常乐寺,宋更名为翠围院。明代敕赐光严禅院名。占地14537㎡,现存清代康熙至民国初年的各类建筑1752㎡。近年按原貌修复的尚有数百平方米。建筑布局纵横交错,在川西寺庙中仅见。历代著名诗人、政府要人均有莅临,留下墨迹。寺属《洪武南藏》为明版孤本、贝叶经弥足珍贵。寺内碑刻,书法端庄,纹饰精美。寺后唐善思塔,明悟空塔完好如初。寺周山峰壁立,古道盘曲,崖泉滴淌。山林中多楠柏、银杏,老态龙钟。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每到暑天,山林中草舍、帐蓬星罗棋布,笑语喧哗,钟磬之声响传山坝。

  场北山上尚有明清时代的摩岩造像,如播旗山观音造像、彭家林观音造像、凤栖山弥勒、龙王像,均惟妙惟肖。

  场镇旁火烧坡为永康县城衙署遗址。民国4年(公元1914)曾出土银器窖藏,有瓶、壶、卤、盘、杯、盒等,或饰凤形、或刻镂为芙蓉、菊花,瓶高30几厘米。多有铸工姓名,为宋代遗物。据文物工作者调查,该地应埋有不少历史故事。

  四、古镇保护与城镇建设

  1、规划与保护及保护措施

  1992年镇政府委托四川省建设工程学校,编制了集镇建设规划,规划主要原则为古街以保护为主,不得改造,发展要另辟新区。

  1996年2月,成立集镇管理办,专门负责古镇保护和新区建设。同时为把街子场镇建设成清洁、优美、文明的集镇,印制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通告》分发给场镇各企事业单位和各住户。

  1996年9月,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通告,旧街区所有住户未经允许不准将古街房推倒重建和任意装饰,特殊需要应先申请,并附建设图纸和装饰效果图,经批准同意方可。所有居民要保持古镇风貌,不得随意倒垃圾和杂物。新区建设在东、南两方,邻近古街区的协调地带内其建筑色泽,体量必须与古镇建筑协调。

  1999年镇政府组织人去周庄、乌镇、丽江及周边集镇考察、学习。2000年10月,镇党委会决议了古镇保护实施方案,规定街道铺面后40米内为绝对保护区,保护区周围,即协调区内只准修建仿古建筑,且不得超过二层。同年斥资8万元将街道滴檐瓦全部恢复,并把脱落油漆的木质部分重新漆上。相继又修缮下水道,将部分光电缆埋入地下,将江城街青石板街面恢复,基本上恢复了古街区的旧貌。

  2001年7月镇政府专门聘请具有较高资质的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于同年9月通过省市评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2年江城街青石板、路灯安装、下水管、地下光缆铺设等工程完成后,为加强江城古街的管理、维护,制定《江城古街维护公约》分发给各住户,并广泛宣传请各住户自觉遵守,违者重罚,相互监督,举报有奖。

  2003年3月,制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文件街府发[2003]8号《关于加强街子古镇保护的通知》,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产特色,加强街子古镇保护工作,按照规划古镇保护区按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三级保护。

  2003年3月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完成了街子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对于古街区的保护有详细的设计,从保护山林、水源、空气质量到供电情况、建筑维护和营造原则、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如何与古街协调、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定位和关系都作了细致具体的方案,政府严格按照规划,对古镇实施保护。

  2004年10月制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执行崇州市街子镇规划的通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崇州市街子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和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2005年2月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街子镇总体规划,同年12月又设计完成了街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待审批)。

  2005年9月,按照新一届市委、市府的总体思路要求,提出了“八个一”的发展战略,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由崇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街子镇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我镇定位是:实施古镇保护与开发,做大做强兰花产业。按照规划,我镇已积极开展做好了前期工作。

  管理措施:维护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规划批准后,政府加强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并制定地方城镇建设法规。城镇建设与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分批建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原则,切忌遍地开花,把城镇建设的架子拉得太大。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变投资环境。加强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自觉执行和维护规划。

  2、城镇建设

  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城镇规划规模为2.6平方公里,建成区占地1平方公里,场镇道路长8公里,有广场两座(唐求广场占地3亩,露天文化广场2亩),绿地率12%,场镇居住人口7600人,住宅总面积577600 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76平方米。场镇有中学和小学各一所,有一座中心卫生院。镇一级行政经济管理机构齐备,公安派出所1所,农村信用社金融网点3处,在场镇有较为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污水管道长600米,无污水处理厂,采用沼气净化处理。

  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设置了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集镇管理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7月成立了街子镇规划和建设管理所和街子镇环境卫生管理所专门负责对场镇进行城市化的管理。

  1991年—1993年完成真武街100米长延伸段街房建设。

  1994年场镇拓展新开一条磨坊街,至1999年完成磨坊街160米长场镇街房建设。

  1995年场镇拓展新开一条聚贤街至2003年完成聚贤街158米长场镇街房建设。

  1998年,对江城街、闸子巷、井水街街道路面进行一次全面沥青铺设补烂;对朝阳路上方新开200米长的排水沟;完成真武街100米长路面沥青铺设。

  2002年,投资175万元完成对唐公祠前唐求广场建设(含10户拆迁),唐求广场雕塑、绿化、广场青石板铺设,唐求诗馆维护等;完成江城街全长668 米宽7米青石板铺设,总投资70万元;完成江城街全长668米,朝阳路174米,清明街225米,下水管、地下光缆铺设总投资135万元,以上工程由崇州市路桥工程公司承建完成,建设业主为街子镇政府;对核心保护区江城古街进行风貌整治、路灯安装,投入37万元。

2003年,完成对集镇新区、磨坊街、聚贤街三条全长500米、宽10米的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对磨坊沟230米长、宽3.5米进行整治并完成“三面光”,投资140万元。对磨坊街、聚贤街及金鱼街进行路灯安装及电线、光纤、通信线路铺设,投资21万元。在场镇入口处配套建设公厕一座并在公厕前面建公共休闲绿地游园,投资13.5万元。完成天然气配气站建设。

  2000年—2004年完成朝阳路延伸段100米的街道建设。

  2000年—2005年,完成江城古街31户仿清末民初古建筑修建。

  3、风貌整治

  街子镇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场镇风貌整治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配套铺设青石板路面约11200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约20000平方米,修缮集镇范围内房屋并进行风貌改造,所有管线地埋处理等,估算投资1700万元;三列牌坊及土建等,估算投资120万元;街子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及附属工程,砌筑毛石砼保坎2400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800立方米、检查井120座、钢筋混凝土管铺设2400米等,估算投资313.5万元;街子镇“天水归源”广场工程,配套铺设广场面积1200平方米,配套戏楼厢房面积约500---600平方米,引环山渠水流入味江河等,估算投资150万元;以上合计总投资2283.5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已于国庆节前完成。

  集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共9条街道,570户住户,商店100余家,餐饮单位27个,宾馆2个,集镇和凤栖山景区共有农家乐112家,每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00万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了解街子、认识街子、走进街子  街子  街子词条  走进  走进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认识  认识词条  
旅游

 护照过期了怎么办

操作方法01:我国部门有规定,一般护照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但是可以办理延期。02:延期对象为正在使用中的护照,延期时间最短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五年。03:如果护照...(展开)

旅游

 大理:一个浪漫天堂

     对大理最初的一点点印象是从儿时看的露天电影《五朵金花》中得来的,但那时太小,还不懂得欣赏电影中大理苍山、洱海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