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院士认为,“很多网络留言和评论,都不是理性地讨论问题,也不是正常的学术争鸣。意见不合就侮辱、谩骂,甚至上纲上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教育不够。”科学教育是要“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用科学研究这种重证据、唯真求实、讲道理的特质去影响人,让大家能够正确认识问题、认识世界”。“把科学当工具来进行科学教育是没有前途的。”(7月22日光明日报)
科学教育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我们在谈教育之前必须要搞清有关科学的知识。如果对科学没有深入的、本质的了解,谈科学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笔者以为,当前科学教育中之所以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不够。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人们通常情况下所称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很多人认为,科学是人们长期总结出来的知识成果,但这并不是科学的全部,这些知识成果只是科学这一庞大体系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功的公式是:A=X+Y+Z。如果A代表成功,那么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方法就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独特而且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科学方法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中介,是连接科学现象与科学知识的纽带,在科学理论的发展中起着桥梁作用。可以说,没有科学方法,就没有今天自然科学的成就。也正因为科学方法如此重要,所以才使得它向社会领域和生命领域扩张。
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在求真的路上,人们形成了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就是科学精神。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众多,其中以物理学家费曼的概括最为简洁,他说:“科学就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怀疑和求证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动力。
由此可见,科学是一个由知识成果、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所组成的庞大体系。我们对科学认识的肤浅之处就在于,把科学跟知识成果划上了等号,而直接无视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一点在大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在很多从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身上同样明显。
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很多科学教师让学生背概念、背实验过程、背公式,还大搞题海战术。并不是说他不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是在他的意识中,科学素养就是这些,就是概念、公式和实验。
所以说,科学教育出问题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科学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不够。现在的中小学科学教师,学科背景与科学相关的人很少。要形成科学素养,除了要求教师精熟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对科学史,科学哲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在大量的阅读、思考以外,还需要时间的积淀。专家们要做的就是在阅读和思考方面给予教师指导和帮助。不得不提醒的是,那种妄图通过短期培训来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做法,即达不到目的,又暴露出其对科学素养缺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