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到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很多学校将上课、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值周、家访、开会、做课题、听讲座、写学习心得等纳入教师工作量统计范畴,但是,很少有学校把教师读书情况计入工作量,或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学校不注重教师读书管理,是教师已经形成了读书自觉,还是读书不重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于为什么不把读书计入工作量,有的学校表示是因为不好考核,有的学校认为读书本来就是教师要做的工作,还有学校认为教师读不读书对学校工作没有直接影响。
有些学校虽然把教师读书情况纳入了工作量考核,但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教师只能读学校指定的书目,只能读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书籍,认为与教师所教学科不相关的书籍是无用的书籍。如此规定,与激励教师读书的初衷背道而驰,与未将教师读书情况纳入工作量并无太大差别。
教师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阅读情况、专业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对知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强制教师阅读指定书目,对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并没有多大益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众多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多读与专业不相关的书籍,更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张业修将读“无用之书”的好处归结为四点:可以养心,可以怡情,可以增趣,可以益智。广泛阅读,多读“无用之书”,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的需要。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悲哀是一群不读书的人在拼命地教学生读书。教师不读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激励教师读书,笔者认为,可以适当把读书情况计入教师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