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分享付费听写群的全流程设计思路,其中的优化部分是基于上瘾模型改进的。
这里我们将“付费听写群”视为一个付费产品。
首先什么是上瘾模型: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简单理解:
触发,让用户去使用;
行动,用户用这个产品能做什么事,完成什么行为;
多变的酬赏,行动之后用户能获得什么;
投入,培养重复的触发,也就是“回头客”,在下面我要分享付费社群中,就是“复购”了。
一、拆分大的需求点,找到触发
2020年初,在学生都是想练习口语这个大需求下,我尝试想做一个付费的练习群:
一是丰富活动,提高运营微信号的活跃度,继续巩固“老师”这一角色,而不是客服;
二是检验自己是否有能力独立跑通并优化一个冷启动的小点子;
三是如果跑通了且能持续,可以增加兼职收入。
由于app是跟读练口语,app里没有课程的或引导去练习的,还有哪些相关形式可以拆出来做呢?首先我想到听写,跟读已经把输出做了,那么输入这块还是个缺口,学员的听写能力也需要同步提高,是一个需求点。
触发的痛点很清晰:听力不行,听不懂;听力还行,但不一定能写对;听写都还行,需要保持这个能力。
继续往下拆分,想象学员会问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前期宣传可列出的痛点,每一条都可能触发一类学员。
那不能自己去练吗?一定要花钱进练习群练习?分级痛点来了:自律性差,自己无法坚持。
这里只举例,不罗列,分享下思路。
一开始自己能想到的可能不全面,只有三四点,一旦开始实际操作,开始第一期的尝试宣传,学员私信的问题会暴露更多的触发点,这样可以不断的迭代改进这一步;我个人的这个社群目前是只要咨询的最后一定会报名。
比如遇到过:适合什么基础?如何练习?有没有分能力等级?是什么样的练习材料?等等。
二、行动+多变的酬赏,不做拆分,需要相辅相成,互相加持
这种学习型社群中,我认为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必须一起考虑,因为学生只要完成行动了,至少是有效果的,学习效果是这类社群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这里的酬赏,从普遍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等,我更关注的是学习效果;换句话说这个“产品”有没有疗效,多变性稍后再说,多变性隐含在学生取得效果后再去取得的成果里。
行动这一点,我没有设计很多学生需要做的,因为听写,就是字面意思,听出来+写出来,就完成了,没什么花样,就是练嘛。
反而是在社群提供的练习内容上,也就是“产品”角度,可以做一些花样。
每天练听写是煎熬又枯燥的行为,但是材料每天都不同,学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内容,会有一种开盲盒的惊喜。
在改进过程中我曾经想过要不要出针对某个主题的连续材料练习,学生反馈说不想提前知道下一次的内容,喜欢每天点开练习都是“AHA~原来是这个”的心情,这里就借用了学生的原话“做听写像拆盲盒”。
在多变的酬赏环节,实际操作中初期有一些跌宕起伏,目前来说一年过去了,已经稳定且成熟了;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坚持去练习,获得能力的提高;在他们去应用这项能力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体验到,酬赏的多变体现在如何去用。
四六级考试听力提分了,大学英语竞赛听力部分拿高分了,英语类的剧集,看英文电影等等有点能听懂了,这些应用上都有学生反馈过自己取得的“成果”;那么作为正反馈,也会让坚持的人更投入,同时作为“优秀案例”,触发其他人也想练习。
这里还有一个隐形酬赏,就是学生得到了沉浸式用户体验,学生只需要埋头练习,完全不需要思考“不会让我邀请好友吧?不会分享朋友圈吧?不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帮你宣传的行为吧?”,好评度和粘性非常高;而这些好评,都是由运营也就是我来去做拉新的“筹码”。
三、投入,本质是短期内先有肉眼可见的收获
前面说了有收获就有更多可能去投入,这里的本质问题其实抛给了如何有收获。
方法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我认为是做好督学(比如我这里做的是鼓励大家打卡晒练习),和放大“优秀学员”的榜样力量。
学员收获了会投入,会复购,甚至会安利好朋友一起来,这些都是正向循环。
有同样目标的人聚到一起,他们成为一个群体,具体如何做,我觉得还有一个方向是可以从群体行为的心理再去分析,找找灵感。
以上是通过解构上瘾模型做的付费社群的设计复盘和思路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作者:月半催眠曲;6年工作经验的运营人,19年3月开始接触教育行业,后从全职转为兼职;目前全职在某小众细分行业做用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