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雷军找到成功的感觉了吗?

小米即将上市,这离雷军当初的梦想近了一步。

做一家市值与阿里、百度相当的互联网公司,是雷军40岁开始拥有的梦想。那时他已把金山带上市,卖了几家公司,投了几十家公司,个人身价达3亿。中年退休,天使投资做得很不错,走上夏天冲浪冬天滑雪的人生巅峰,是许多人一生追求的“成功”。

雷军要喊林斌一起创业做小米的时候,林斌太太很困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创业?

这个问题往大了说是已经取得的成就无法满足雷军内心的欲望,他觉得自己可以创造更大价值,想试试到底自己能不能搞互联网,想……往小了说是比他大5岁的马云竟然通过搞互联网,几年就拥有了一家市值达200亿美金(2007年)的公司,而比他小2岁的马化腾,居然靠着做个通讯软件五年半就在香港上市了。

而堂堂中关村劳模雷军,在金山16年,“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求伯君之语),公司上市市值却只有6亿港币。

这样一对比,很容易理解成,雷军不服气。

这段故事,也是雷军“飞猪理论”的重要形成背景。不少人只看到“风口”二字,并想象雷军能成功,只是因为站上风口。这句话其实主要是雷军思考“做软件的为什么比不上做互联网的”这一问题的答案。

他认为原因是:没有顺应时代。

小米之前,雷军已经努力了几十年,最早“史料记载”,他在武汉读书时就比别人努力,怕别人超过自己连午睡都放弃了。

但他没成为学霸、程序员,雷军所追求的方向一直在变化。

雷军从湖北来中关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像金山求伯君那样的人。当时求伯君穿西装打领带,是90年代初最成功的程序员。雷军在求伯君身上看到一件事:写程序也能实现成功。那时金山程序员奋斗的动力也是,成为第二个求伯君。那是个写软件能一套套卖钱的时代。

90年代程序员的梦想是被微软给击碎了的。1994年,微软Windows打入中国市场,WPS凯歌骤停。

大溃败重击了团队,雷军意志消沉。那是他少有的落寞时刻:在沙发上浑浑噩噩一睡到天亮。

在此期间他同时明白一些事:把产品做好也没太大意义,了解市场和需求最重要。他开始由程序员变成一个销售,一个营销经理。

雷军对商业的认知发生了深刻变化。

半年时间雷军走出阴霾,开始想办法让金山活下去。最开始是做些“影霸”这样的小产品,直到找到“词霸”,打开了市场,也开了营销的窍。做词霸营销的黎万强,后来也被招至小米

真正让金山实现上市梦的是游戏。包括卖掉卓越,获取7500万美金,也是为了给金山游戏续命。8年上市路,5次冲击上市,金山想上市的欲望非常明显,雷军想要在金山获得一个结果的目的非常明显。

金山最终上市成功。但雷军感到过成功的喜悦吗?或者换句话,这喜悦对他来说有多大强度?

更多是疲惫。

这种情绪从他离职时说的那段话可以看出来,“当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我以为只是累。但四个礼拜休息下来还是觉得身心疲惫。”

金山上市给雷军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财富自由,“人身”自由。再不用背负一个已有几千员工的大家业,求总(求伯君)和张总(张旋龙)的人情债。

事实证明,雷军只是对金山感到了疲惫,他内心蠢蠢欲动的还有一件事。

金山上市前12年,即1995年,雷军就对互联网发生了兴趣。为接触互联网,他做了卓越网,在上面卖金山的软件。雷军当时只能眼看马云马化腾丁磊张朝阳们成功,研究感叹之余,还得安心在金山上班,把这件事做完才能做别的。之后他投UC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烦透了以战养战,你们应该去找钱,然后现在就做UC。

从电商、手机社区、浏览器到硬件,他对互联网的研究越来越多,过了不到两三年,他的兴趣转至移动互联网。

雷军做手机的兴趣始于魅族,但最后决定自己干。做手机仅仅是个开始,在谈及小米如何赚钱时,雷军说,跟阿里百度一样。小米一开始就做了桌面系统、米聊和网站,雷军要做的是“生态”——那是这个词还没被另一个男人说得烂大街的时候。

雷军想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做硬件。

40岁创业,雷军渴望大成。

风险是,他选择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市场是全新的。哪怕8年后,在面对美国投资者时,他依旧形容,小米是新物种。

《一半是悍匪,一半是书生》文章记录了王峰的一句话,当我要离开金山的时候,我不想跟金山的人有任何瓜葛。王峰出来还要雷军的钱,当小弟没当够啊?

王峰同时也说,自己在金山每年的生日都是雷军给过的。

大佬与“小弟”,似乎说明了雷军和其下属的某种关系。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倒有点江湖气。

这似乎是一种继承,像雷军在武汉认识王全国,在中关村认识求伯君,在金山认识傅盛、王峰,在北京认识周鸿祎,做互联网时认识何小鹏、俞永福……40岁的雷军,编织了一张极其强大的人脉网。除了商业竞争导致的交恶,看上去他很少有敌人,伙伴倒很多。

他最为知名的伙伴当然是那7个“土洋结合”的男人。他们来自微软金山谷歌摩托,用互联网加硬件的方式做了雷军不曾做过之事。

小米8年,确实没有金山坎坷。创立之初,她便收获了成功。小米品牌及雷军,以极快的速度为人熟知,“米粉”“口碑”“风口”等词是明证。

出道即旋风,小米初期发展态势被媒体形容为“不正常”,也有不少人嘲讽小米就是靠不断做“饥饿营销”来发展的。但一切正按雷军当初的构想突飞猛进,在国产手机中占据高份额,开始做生态链,布局海外市场。

风暴减速于2016年,标志是小米手机销量下滑。

外界开启新一轮对小米模式的讨论,探讨互联网和实体的关系,探讨商业本质,探讨七位联合创始人的成败得失,探讨小米是否能成功,或就此消沉、折戟。

最后关头,雷军杀回来了。他重掌手机业务,重塑关键环节,外界从媒体获知的信息是,人事换血,改革不少。

2017年7月,雷军发内部信:二季度出货2316 万台,刷新记录。1300多字的信他用了11个感叹号,结论是,小米重回高增长。

2018年4月雷军连发两封内部信,其一是再次介绍小米模式,其二是宣布两位联合创始人离职。外界普遍将这些消息看成是在为上市做准备。

哪两位喝过小米粥的人离开了?除了关心小米市值,不少人也关心雷军身边人事浮沉。

小米公司的组织结构在互联网商业史上也是全新的。消息称,小米上市,工号前100位员工身家将过亿,排名前1000员工,身家达千万。这是罕见的现象。

雷军可谓深谙“共赢”之道。

辅佐雷军成功的七位创始人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最大“赢家”是林斌,一位看上去十分和蔼沉稳的中年男子。雷军说林斌的特点是对产品有热情,“林斌有发自内心对产品的热爱。”他是小米合伙人中最重要、关键的一位,来自微软的黄江吉、谷歌的洪峰,以及后期加入的虎哥(2017年1月离职),都是他拉来入伙的。雷军逆转手机颓势后,便将业务交给了林斌。此外,遍地开花的体验店也是林斌一手搭建起来的。林斌在小米持股13%,仅次于雷军

另一重要创始合伙人是黎万强,雷军在金山时的下属。黎本不做营销,到小米后一手建起了米粉论坛,当时最大功绩是不花钱做营销,聚合了最早一批“发烧友”。黎万强在2014年曾对自己的人生有过一次深度思考,离开小米去闭关,他的解释是“中年危机”(不过也有人说他是“被闭关”)。之后他去做了自己的摄影展。和其他人相比,黎万强最痛苦的一件事可能是,他的工作属前台,每当大家骂小米耍猴时,他往往站在第一线。

七人之中常被媒体猜测走向的有两人,周光平和KK黄江吉。周是创始团队中不多的懂硬件之人。他来自摩托罗拉,懂手机研发,决定加入小米后带了摩托的十多个工程师过来。据媒体报道,裂痕发生在2015年,小米销量下滑之时。查原因,是供应链出了问题,这恰恰是当时周光平负责之事。之后雷军亲管手机团队,到2017年实现逆转。据媒体报道,2017年时周光平其实已不在小米办公了。

雷军人事令发出后,黄江吉也渐渐在公众前消失。外界普遍猜测他淡出原因是,负责的米聊、VR、路由器等业务起色不大。这让人唏嘘。据媒体报道,雷军刚开始找他时,并非雷面试KK,而是KK面试雷军。他问了雷军做手机方方面面的事,想看这人到底懂不懂。

周广平、黄江吉离开了小米这艘船,但也有新船员加入,CFO周受资就是最突出一位。而从最初的7人,到顺为资本投的众多人,再到小米生态链的更多人,“入伙”雷军的越来越多。

雷军面临的事还有很多。小米这次IPO舆论几经摇摆,他将面临更多的思考与质疑。

就手机来说,和OV、华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刚打响,未来竞争方向也会渐渐深入到芯片层面;从手环到毛巾,小米生态链的边界在哪;手机之后,新的硬件增长点在哪;还有始终被外界议论的交付问题……

许多人期待看到小米最终的走向,这是正在发生的商业模式变革。想知道那个振臂高呼“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的人,被董明珠称为“骗子”的人,是否会验证自己对互联网商业的畅想,迎来他一直渴望的巨大成功。

但二十年之久后,小米即将IPO之时,雷军找到当初一直渴望的成功感觉了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雷军找到成功的感觉了吗?  雷军  雷军词条  找到  找到词条  感觉  感觉词条  成功  成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