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灵感的方法:随时记录法
灵感像精灵,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了防止它稍纵即逝,必须做到跟踪记录。大发明家诺贝尔、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爱因斯坦、作家契诃夫等很多留心捕捉灵感的人,都随身携带笔和小本子。贝费里奇认为,这是捕捉灵感“一个普便使用的好办法”。
灵感常在一闪念间出现,而在短时间内又容易忘掉。所以,一切有心者都应把自己的一闪念记录在案,哪怕在当时看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像著名植物学家米丘林就是一个笔记本不离身的人,他能及时记下他电光火石般的思想,为他的科学研究起到了极重要的辅助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曾幽默地说,他有一个“储藏万物的‘百宝囊’”,这个“百宝囊”是价值最大的瑰宝——创作的灵感记录。
诺贝尔有一次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的话:“硝化甘油从容器里一滴一滴地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后来在研制炸药时,遇到液体硝化甘油容易发生爆炸的难题,正困惑不解时,他受到记录在案的笔记启发,不禁产生如下想法:易爆炸而运输困难的硝化甘油,如果注入沙里,是不是就不爆炸了呢?由此,他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达尔文在读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有关人类生存竞争的章节时,猛然想到:生物界也存在着生存竞争,有利的变异会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则被淘汰掉。他立即将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经过后来长时间的研究,才写成伟大的巨著《物种起源》。
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十分形象地写到:“诗思来,怕它跑了,赶紧披衣起床,扭亮台灯……我有两句诗描绘这样的情况:‘诗情不似潮有信,夜半灯花几度红’。”
正由于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文学艺术家都十分留心记录灵感的火花,他们也都凭借记录下来的灵感的一闪念,而取得了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