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学习的成语习语,多半和“吃苦”有关。比如“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等等等等,难道学习就不能成为快乐有趣的事情吗?——
我的同事Jim也是老师,他和我经常切磋教学方法。有一天他从教室回来,问我:你听到教学楼那边传来的爆炸声没有?
我一惊。
他笑着说:It"s students" minds being blown away!他是说他用的某个教学方法管用,学生为之震撼,教学效果形势大好。It blows my mind.意思是某事听来让你震撼,约等于中文中说的“震撼麻痹而昏倒”。思维的激荡,也可以这么说。一个老师,最欣慰的事情,是在学生的心中点燃了火焰,引发了他们思维的大爆炸。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学习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这种激情的培养,是一门细活,所以关于学生学习动力的书汗牛充栋。
我曾经从瑞典一培训公司了解到一种教学法,叫Discovery learning,发现式学习。该方法强调学习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里老师不多灌输,而是借助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大脑里的灯自己点亮,出现Aha moment,亦即我们所称的开窍。
英文中关于学习的话语,多与发现、探索、惊奇、喜悦有关。学习不完全都是让人喜悦的过程,但是学习过程也不必要排除喜悦。但中文语境里的学习,似乎更偏重吃苦,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吃苦,吃苦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近日在中文学校,听到两个讲座,一个是说钓鱼,一个说教学。在教学的讲座上,一辈子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张教授总结说:中国关于学习的成语习语,多半和“吃苦”有关。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等等等等,学习被认为全是苦差。用Outliers里的话来说,这就是我们这个农业社会的“水稻田心理”,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点不容否认,但我们也看到。方法不得要领,不能入门的人,再吃苦也没有用。
在钓鱼的讲座上,我发现,有经验的钓鱼者,会有机调配鱼的品种,水的深浅,气候的变化,鱼饵的配置等多种因素,才能经常钓到鱼。一个有经验的老农,和一个有经验的钓鱼人一样,知道作物、土壤、天气和季节的相互作用,能合理调配,创造出最适宜成长的环境,故而能花相对少的功夫,把庄稼种好。学习也是一样。Robert Gagne称,好的教学必须是在创造学习的条件(Create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不得要领,只靠苦学的办法耗时间耗身体,靠“苦”来“学”的做法,有时候纯粹是折腾。农家养小鸡,有经验的农妇叫小孩不要老是折腾,一会儿抓手里,一会儿放窝里,一会儿喂虫,一会儿喂米。你会活活把它“盘”死。
由此我这里说到第二个话题,小孩的兴趣是,怎么没被盘活,而给“盘”死了?如果说在”怎么学“的问题上,老师用“苦”字糟蹋了兴趣。其实此前在”学什么“的问题上,家长已经用“逼”的方法糟蹋了一回。他们逼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为他们好”,“他们日后会感谢我们”。我不否认这么做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多反例,让我们怀疑这种做法的效果。听说有学生在父母逼迫之下,学习钢琴,拿到最高级别证书之后,就丢掉,再也不弹,让过去自己和父母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东流。与其怀着一身技艺最终自废武功,倒不如我们这样纯粹的乐盲——尚能带着对于艺术的向往和崇敬,去走近它。虽不知关节与经脉之所在,倒目有全牛,能去欣赏完整的音乐带来的冲击——接受这种冲击有时候是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只要你的热爱没有给摧毁掉。Sir Ken Robinson写了一本书:The Element: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他说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热爱,passion,其他的一切,比如专业、职业、名利,都会take care of themselves我们中国的父母,在摧毁孩子的兴趣爱好上可谓毁人不倦,说句不好听的话,有很多人是在“为你好”的名义下,给孩子的思想里下慢性毒药。
这种一苦二逼的教育,造就的是苦逼的人生。我们用工业思维,让孩子像流水线上的零配件一样,一个接一个补充我们认为重要的技能,让他们匆匆走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不让他们散漫地在游戏中学,去探索,去想象,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到了成年之后,容易变成一个乏味的人,一个空洞的人,甚至是一个有害的人。除了工作,除了换房子,请问还会什么?还喜欢什么?
逼迫孩子学习的爸妈也称虎妈虎爸,美国人对这个概念的反应跟过山车一般。一开始十分震惊,接着开始反省,但是再接着觉得不过如此,自己该怎样怎样。到现在,这种威逼类型的中式女性,又回到了起点,成脸谱化贬义词了。Salon杂志最近一期上有一篇关于“剩女”的文章,文中说女性倾向于“高攀”(marry up),找比自己强的,所以一些高学历高工资的女性成功得嫁不出去。而男性,则习惯“低就”(marry down),亦即找比自己逊色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位评论者的发言很有意思:
Maybe these imperishable leftovers should use their prowess to take on the real culprit -- the legions of dragon mothers who scare boys forever after away from strong women. Poor guys.
意思是这些剩女要怪就要怪那些张牙舞爪的龙妈虎妈,是她们太要强,害得孩子从小萎缩,活在她们的阴影之下,感到压抑,长大以后,都不敢娶比自己更出色的女子。如果这种心理确实存在,那是足以和俄狄浦斯情结(弑父娶母)相对应的心理畸形,值得学者研究。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努力训练自己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吧。
文/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