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改变领导心态

读者提问:——Psy525.cn

       好烦人啊!最近父母又开始和我唠叨“生孩子”的问题了。小时候,他们管着我的学习;长大了,要求我赶快找对象结婚;好不容易结了婚,现在又催我生孩子。白天工作已经够操心劳神了,晚上回家还得思量着怎么和他们周旋。只要我稍微表现出“不想生”,他们就会说:“你都30多岁了,在过去,孩子都应该上小学了。”我真不明白,从小到大,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就这么喜欢替儿女安排生活?我究竟要“老”到什么程度,才能给自己做主?

       解惑者:

       陶然,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专家

    卢悦,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

       □文/本报记者    蔡虹                                                                         

       事件背景: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在去年9月到10月联合进行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结果令人忧心。

研究人员在对北京、陕西、黑龙江、浙江等20所中学的1506名高中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33.6%的中国高中生遭受过父母打骂,31.4%的人被父母讽刺挖苦或者冷落,8%的学生被迫学习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与其它三国相比,中国子女父母的聊天最少,更多人选择与网友沟通。

       专家释疑:

       “中国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成长,一直都伴随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像领导一样,对子女的学习、作息,以及业余生活都进行分配和要求,缺乏安慰意识,导致子女出现心理压抑和强烈的孤独感。

在美国,家长通常会尊重子女的选择。在沟通上,美国大多只表达“建议”而不是“命令”。比如,孩子如果不喜欢学校的物理老师,向父母抱怨,他们通常会说:“孩子,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今后你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尝试去适应他?”相比之下,中国父母则往往会语气严厉地说:“老师能有什么错,成绩不好别找借口。”

更糟糕的是,“中国式父母”不科学的沟通方式,并不只限于针对青少年群体。待子女成年后,矛盾同样会在工作、择偶、生育等方面延续。父母们经常会无休止地唠叨自己并不美好的成长环境,以此证明“吃过苦的人更有经验,更正确”,并要求子女继续服从。

事实上,这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关系密切。当下“70后”、“80后”的父母们,大多成长于文化经济的贫瘠时期。尤其在文革后,文化的空白使人们普遍缺乏信仰与精神寄托,内心焦灼。他们始终认为,外界是不安全的,因此在教育子女上会过分小心,展现出权威式的溺爱,甚至期望从孩子的成长轨迹中寻求一种心理

补偿。

目前,中国“教育失范”的家庭已多达85%。父母们急需改变的,不是他们的措辞,而是“领导心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改变领导心态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词条  心态  心态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  领导  领导词条  
综合

 乘电梯心理学

    美剧中有很多人物乘坐电梯的场景。在《广告狂人》中,往往是同事们下班时一起乘电梯下楼。在《格雷医生》中,剧中人物在电梯相遇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