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生活的避风港,是心灵的栖息地,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家更应当是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欢快乐园。可是,在一些孩子惊恐或冷漠的眼睛里,家却成了暴力、压抑、挫败的代名词。他们一次次逃离,宁可选择风餐露宿和衣食无着,甚至堕入社会的底层,沦为小偷和乞丐……——Psy525.cn
从媒体、警方和帮教组织,获取一些信息,但已足够让人震撼。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至今,仅在南国今报刊登的被全国各网站转载的有关孩子出走的报道,就接近20篇,涉及的当事孩子有数十人。
“我们这里有个最高记录,两个月内帮助了10名出走孩子。”在柳铁专门给“问题青少年”提供帮助的顺德帮教小组,杨顺德警官说这句话时面色严峻而忧虑。该帮教小组在它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帮教过的“问题孩子”接近300名,其中有10%是出走、而且是反复出走的青少年,在他们中间,出走次数最多的达11次!而在2005年以前,铁路警方极少和这些事打交道,每年处理类似的事件不超过5件。
家庭破碎寻找慰藉
“我是管不了他了,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电话那头的中年男子啪地挂断电话,这一头,站在柳州火车站民警值班室里的贵州都匀少年小龙别过头,泪水滑过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我们帮助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杨顺德认为,这些孩子在家里承受着父母失和的痛苦,他们缺少最起码的爱和温暖,或者安全感,他们出去也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理的补偿和慰藉。
体面家庭走出叛逆者
离家出走,并非单亲、离异、犯罪家庭孩子的“专利”,去年秋季以来,多起家庭和睦、经济条件不错的学生离家出走,这些孩子的行为,更令人深思。
一位教育专家在给家长做报告时发现,一些“当领导”的家长对这些交流很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学历高,又有管理经验,教育孩子绰绰有余。“我的家庭很幸福,儿子很听话,没什么问题。”这位专家说,如果家长说了这话,可能会意味着“问题大了”,很多乖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埋藏得很深,而且还有潜伏期,家长以及他自己意识不到,结果错过了及时调整心理的机会。
出走群体出现“大小孩”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出走孩子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年龄上已经成熟的“大孩子”。
“大孩子”出走现象不可小觑。他们心理上需要抚慰和帮助的时候,父母们往往以他们已经是“大人”为由,严格要求他们或者认为他们靠自己可以解决;另外一方面,父母又把他们看成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包办管束生活的所有细节,不让他们独立面对生活。这时候,孩子没办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举动来解决,出走是其中之一。
离家出走,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来说,由于没法分辨所有的是非,难以抗拒一些诱惑,很可能遭遇不法侵害,甚至可能为生活所迫,干出违法的事来。那些孩子为什么会迷恋布满危险和陷阱的出走生活?他们到底想从中得到什么?请关注明天的报道――与出走孩子的对话。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