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尊严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尊严》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尊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尊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严》教学反思1
回顾我所执教的课文——《为了他的尊严》,课文记叙的是一位女主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我所教学的是第二课时,重点研讨的是乞丐搬砖内心活动、引导学生想象并进行学法指导。
纵观上周第一次的试教与今天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我整个教学理念设计基本没变。首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读的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感悟对比赏析读的方法,通过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不同与对待搬砖神态不同的两句话,让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读出个性。从读中让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发展为敬佩,从而引到主题“尊严”。
其次是挖掘教材因素,启发想象。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课文重中这重,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刻画出乞丐搬砖后的内心活动。我没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读中发现,启发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来填补空白,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
最后引领文本进行读写结合。叶圣陶生生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最后读写结合的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迁移第四自然段“乞丐怔住了”的写法,提供中心句让学生写“我怔住了”的一个场面。因为有了文章范例的铺垫,再加上对语句的挖掘及习作的指导,因此学生写起来思路较流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语言的评价中我鼓励学困生、在提问时倾向学困生,问题设计上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感。
当然,在第一次试教后,我在教学中还是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教研组和各个成员也向我积极地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
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内容还不够丰富。学生的激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激发。回顾课堂教学,确实也是。有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不错”、“回答真棒”等,而没有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去评价、去鼓励。
2、对一些关键词的指导还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我怔住了”的教学,我只是要求学生去观察、品味乞丐怔住的情景,而对于“乞丐为什么会怔住了”这重点内容的挖掘却忽视了,这样造成上下文的脱节。
3、由于担心时间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抢”孩子发言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针对以上不足,在集体讨论后,我又一次修改了一些教学细节。今天的这堂课在整个教学理念不变的情况下,我及时调整有关一些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学评价上,我尽量用上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激励。当学生在读中悟情时,我及时肯定:“你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只有把心融入文字,才能读出这么真切的情感。”当学生在理解语言有创意时,我及时鼓励:“你不仅读懂了文字,你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了不起!”“你真会读书”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及时反馈并获得对一些关键词的
2、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想象及学法迁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亮点,学生在想象乞丐搬砖时的内心活动时,都能较成功地进行角色的换位,如搬砖前学生能想到:“这么多砖,我能搬得完吗?”“妇人一只手能干的活,我为什么不能干呢?”搬砖时学生能想到:“这么多砖,我能坚持下去吗?,我一定行,我能第一块就能第二块”“我一定得坚持,不然女主人会笑话我的!”搬完砖后,学生的想象是“我终于能把这些砖搬完”“我终于能用一只手干活了”“真累啊,但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因为我能劳动了!”……学生的想源自对内容的感悟,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多富有创意呀!在教学最后环节要求学生联系日常学习生活谈“我怔住了”的情境时,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有的说:为金鱼妈妈竟然会吃自己的小宝贝而感到怔住了;有的说:看到我们学校大厅的厨窗里摆放着的闪闪发光的奖杯与奖牌而怔住了;有的说:为父亲能从外地匆匆赶回为自己庆祝生日而怔住了;有的说:为自己是校督导员在检查卫生而发现自己教室竟有纸张而怔住了……学生不仅说得精彩,而且在当场写作时也能游刃有余。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虽然较圆满地完成了,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层性问题显得还不够些,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想,只有今后在教学中不断进取与探求,才能接近教学的真谛。
《尊严》教学反思2
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信。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1、学生56人,喜欢争论,爱听故事。
2、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知识面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想弄明白。
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辩论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
2、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
3、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4、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尊严一词。
方案2:学生的回答中引不出尊严一词,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根据上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老师设想:这组人少,原因1、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2、有个性3、顺应老师的想法。)
(3)两组开始辩论。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板书设计: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1、世界首富的故事,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尊严》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情景材料。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创新有生成。
特别是在分析案例:某摄影爱好者把他人在公园里随地吐痰以及破坏草坪、花卉的行为拍摄下来,将照片寄给报社,报社将这些照片在报纸上刊登出来。
问:这位摄影爱好者和报社的.做法是否合法,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构成侵权了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我认为不合法,摄影爱好者和报社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他们未经本人充许私自把他们的照片刊登出来,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所以是不合法。
“我认为合法,不构成侵权,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予以谴责。”
全班自然分成两种观点,而且认为合法,不构成侵权的,只有王静一人。但是王静力战群儒,唇枪舌剑,辩论激烈。
场面沸腾,该收拢了,于是我来了一个总结: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是赞同王静同学的观点,因为这位摄影爱好者和报社的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恶意。这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就应该惩恶扬善,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发现有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想拍照向报社或有关部门反映就就不用担心侵权。
不成功之处:课堂气氛过于热烈,有点乱,以后要注意增强调控能力。
我有点专制,该放手时,不放手;不该放时却放手。
《尊严》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赏识尊严。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
首先,我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来突出了重点。其次,落实词语的教学,通过表演、想象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次,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此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把感受写在语文书上。最后,再回到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中,理解“富翁”与“尊严”的关系。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上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自我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在上课时由于时间原因每个环节进行得比较匆忙,有个别问题只让个别学生来回答,没有照顾到全体,如在找出形容哈默词语,展开想象的时候,只找了两个孩子,而且回答得也不
是很理想,在这里其实还可以再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这样一是能更好得理解词语,还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训练时间比较少,尤其在抓住哈默三次对话上,只是在老师的情境引导下齐读了一遍,如果在此段让学生进行个性朗读,个性化体会感悟,让学生先读,读完后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会相互启发,我想会更好一些;在最后出示哈默资料时,尤其当介绍到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xx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时,下面的孩子出现了小小的波动,而此时,我却以一句“等同学们下课了再讨论”来匆匆结束,上完课后我在想,如果在这里,可以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感受应该会更好些。
总之,针对这次讲课所暴露出的不足,我要在教学中努力改正,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尊严》教学反思5
《尊严》主要讲述了一代石油大王哈默以自尊赢得镇长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今天听了实习生孟文清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总的说课堂气氛不错。孟老师个性活泼,反应快,说话有亲和力,善于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积极,都能做到发言,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孟老师能认真的准备教案,态度端正,教态大方自然,对于课堂发生的偶然事件能灵活处理,应变能力强。指导生字词扎实,方法灵活多样,书写认真,能在课文的讲解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学习文本过程中,孟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主人公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通过朗读加深理解,从而让学生从主人翁身上学会做人就要有尊严,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这样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不足:由于是第一次登上讲台讲课,不可避免有些紧张,语言不够简洁,今后还要加强对教案的掌握,对课文的朗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尊严》教学反思6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在教学前,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通过教学,感觉前面两个方面还是落实的比较好的,联系生活实际方面做得很失败。
(1)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尊严的含义。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逃难人的语句细细品读,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哈默的句子对比着读,在两种对比强烈的语句中,学生们初步体会了尊严的含义,然后梳理出镇长和哈默的对话以及描写哈默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尊严的含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铺垫,对理解镇长对女儿讲的话的含义就容易多了,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尊严的含义。
(2)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会具体传神地表现了哈默的尊严,离不开外貌、动作的描写,动作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比如“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具体的范本研读,学生初步明白了写作的要领。失误之处是结合生活实际方面做得不好,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时,他们没有什么话可以讲,课后我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发现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被死死地圈在了文本中,让他们一步登上天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收获:我应该要学生科学地使用教材。
《尊严》教学反思7
《尊严》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不论是知识能力方
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面,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思想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进而与人物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尊重他人尊严的。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围绕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哈默有尊严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中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并读出自己的感悟。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在教学中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我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通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例如: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角色,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在读课文时,先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了解课文,再指导学生有层次地去读人物对话,读出当时当地的那种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直到读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读,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整个过程,在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2、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空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更能有助于体会人物形象。
《尊严》教学反思8
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几次修改教学设计,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节课我呈现给大家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突破重点
教学中,活动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常识尊严。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了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当学生读完这句话时,并不理解,随之问到为什么大叔说哈默有尊严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呢,让学生画一画,把读书的感受写出来。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能引导学生来理解感悟内容,又指向文章中心的一个体会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大,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实现有效阅读。
再有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我做到了以下工作,一个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二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读书体会、对问题看法的机会。三是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四是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互相补充,互相纠错。
二、合租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过程。一是组内合作,整体感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心得,感语课文,通过讨论学生找不同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从而感悟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落实了抓住重点词语的教学,“面呈菜色”、“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等词语,体现年劲人他及逃难人饥饿至极,对狼吞虎咽“对比读,体现出年轻人及逃难人饥饿至及。就这样年轻人仍坚持以劳动换取食物,写出了年轻人是有尊严的。学生通过讨论,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对两个“狼吞虎咽”我进行了对比读,体现了年轻人吃的心安理得,进面理解他讲尊严之可贵。二是同桌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如:“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对这句话教师做了重点指导。通过合作学习读文感悟,让学生走近哈默,体会心理活动,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默,组内商讨研读进行再一次的情感升华。在学生讨论中,学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到了他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人,也感受到了杰克逊大叔是个尊重他人的人。感受到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时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共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在理解杰克逊大叔语言时,我住了最后那句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别看他什么都没有,他百分之百是个大富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句话。此时,孩子们课文已学完,对一开始不是很理解尊严,此时已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理解大叔对哈墨的评价的话,加深
了,达到了预期效果。在课尾我还让孩子说出了有关尊严的事例,再次体会尊严,还在此注重了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把感受写在语文书上。
此段让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个性化体会感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
《尊严》教学反思9
下午第一节,不是最好的上课时间,课的开头有点“冷”,被《长歌行》绊住了,结束时已是“火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
1.梳理词语关注人物概括课文。
这篇课文字词不少,研读发现,可以充分利用。导入新课时,我让孩子们读两行词(1)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2)善良、朴实、款待、赞赏、惬意;引导发现,从这两行词中你会想到哪些人?具体到哪两个人?课文的人物得到关注,再辅以口头填空,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不难概括。(课文写了哈默在___时,以___换取___,从而维护了自己的___,赢得了别人的___。)比较遗憾的是我没有及时梳理方法,除了以主人公为线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也可以按照故事的开头、经过、结果来概括。
2.抄写词语辨析字形扎实基础
词语的充分利用,除了用以关注人物,适时读、写,理解,当堂消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一课,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3.聚焦“哈默”品读“不同”体会尊严
研读课文,从人物入手。先让孩子们找出文中带有“狼吞虎咽”的句子,同样是吃,这个年轻人和这群人一样吗?展开阅读,孩子们纷纷找出描写哈默的词句,朗读体会时,我的小结语是: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理解了,虽然饥寒交迫、疲惫不堪,迫切需要食物,但在哈默的"心里,始终有着这样的信念,那就是——哈默认为要劳动才吃食物。这就是他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4.关注言行指导批注体会写法
对于故事的展开,聚焦人物,关注的写法,孩子们一下子便能梳理出“语言、动作、表情”,在品读句子中,我相机引导孩子们体会人物的内心,并把相应的词语在旁批注。如写法——人物的言行,如心里——期待、失望、激动、坚定。孩子们的回答很到位,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透过这样的文本,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体会“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语言。这是本节课及下节课都要关注的重点。
《尊严》教学反思10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这一课,涉及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人格尊严问题,如何让学生懂法、学法并且能够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设计这堂课的一个宗旨。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学生通过日常熟识的场景打开思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去思考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法律保护我们的隐私权”内容中,通过“小明的一天”环节的设计,然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评价之后让学生谈应该如何做。这一部分内容属于拓展内容,重在指导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而实际效果也基本达成。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一是对人格尊严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先谈生活中所听到、见到的损害人格尊严的事,学生举不出例子的教师再举例,再归纳。不要担心学生说不出来、说不对,往往正是这时候教师及时点播,更有教育效果。二是拓展内容:对于同学们身边亲近的人如父母、同学等侵犯隐私权应如何解决,学生交流后应呈现在PPT上,加以强化。
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钻研、多反思,以取得有更大的进步
《尊严》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播知识之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逐步达到能独立阅读的目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的操练,于是教师一味地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
《尊严》这篇文章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的第三篇文章。四年级第二学期是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此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
养。我在教学《尊严》这课时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复习结束导入新课时我用问题“课文中那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哈默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直接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在理解重点段落时又把重心落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给学生自读自悟挤出了时间。之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书,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我始终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
《尊严》教学反思12
《尊严》教学反思本文题目叫《尊严》,是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目的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这个故事,给不同年龄的人带来不同的思考。对于10岁的孩子,他们的感受就是不能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吃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食物就是尊严。学生概括为一句话“不能不劳而获”。这句话说得很恰当,他们的感悟,也就仅仅停留在“不劳而获”这个词上。什么叫有“尊严”?也许,只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会慢慢领悟。
这节课,体会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作用是个重点。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先让学生划出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的句子。“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仔细读这句,然后提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们说,他们很累很饿,哈默好久没有吃到东西了,快要饿死……从哪些语句,你看出来他们急需食物?孩子们立即找到了接下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这里,自然引出了课后第三道思考题,“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体会”。我顺势引导,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把人物的感情自然体会出来了,这样写作的好处也领会到了。
《尊严》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来,我不断地探索“导学案”的编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段时间自己的探索、国培学习以及听公开课、与同仁交流等,不断反思,要秉承《思想品德》课的理念,达成其课程目标,我深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地方。现以九年级《<法律的尊严:与法同行>教学设计》(见国培作业)为例,谈谈我的思考,谨向各位老师请教。
学习“与法同行”主要是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拟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尊重法律,追求公平、公正;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用法律保护自己。”事实上,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从认知过程来说也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就行为过程来讲其由从低到高产生可分为个体利益心理、群体归属心理和荣誉心理三个层次。
当前,我国普法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法律意识已经觉醒,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初中学生“情感”上对追求“公平、公正”较为敏锐,实际生活中也能利用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行为。也正是受“情感”因素影响,初中学生的“态度”也只能是源于基本的需要的“个体利益心理”,从而决定这一阶段的价值取向较为多地表现为“自我中心”、“坚持己见”类,“成人”意识较为浓厚,这样导致初中学生较多表现出索取“权利”远大于尊重“权利”,尤其是对“规范”的约束表现出极为不适应。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多从“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法律”,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基于上述分析,我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将别人创作的"一些内容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微博上将身边的人的一些信息也无意中公开了,比如他人的身高体重、手机号、家庭住址、个人感情史等”引起学生的探讨,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在学习中,我注意到讨论教材“一分钱”案例以后,进入“体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的设计,有点思维不连续。事实上,曾有对“一元钱官司要不要打”引起争论,这里不妨让学生通过“辩论”该内容,更容易深化学生“对法律的尊重”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处理“正确行使权利,正确履行义务”时,我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该案例被称为“不能拒绝的义务”,选取该案例的出发点在于现实社会中,子女对父母要求得过多,而对父母作为子女付出的太少,不仅是一次法律意识的教育,“赡养父母”是子女不能“拒绝的义务”;也是一次道德责任的教育,子女应该真正孝顺父母,尤其是父母需要子女付出的时候,子女不能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
通过案例,还应该进一步讲清楚的是,“权利”不仅指“自己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还有“他人所具有的合法权益”;“行使权利”既指“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指“尊重他人的权利”。这就法律所强调的“公正”。因为“公正”特别反对只看重自己的权利,而忽视甚至蔑视他人权利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恰好是初中学生“自我权利中心”的体现,需要加强引导。
“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部分,学生通过看书能够把握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有关“新闻媒体监督”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监督”的必要性,从而理解“监督”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行使监督权时,强调“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否则违法。 在这次教学设计中,存在较多欠缺,如“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还是缺项。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进。尤其通过本次国培,慢慢去消化老师们所讲解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
《尊严》教学反思14
《尊严》,这是一篇易懂又含义深刻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到“尊严无价”的道理。
这节课学生状态很好,个个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被主人公自尊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
课堂上,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组织孩子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年轻人的尊严?让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们谈体会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体会几句对话上,这时我适时提醒“他不吃因为还不是很饿吧?”孩子们一听纷纷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来反驳。从而学会联系全文来读书并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
这种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进一步体会杰克逊大叔的高贵品质,唯才我用。
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
遗憾的是,学生读书还不够,低沉的读书语气,使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这一点还有欠缺。
《尊严》教学反思15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此刻引导学生练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质,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结果,孩子们体会的很深刻。故事中,这个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由于,这的教学处理得当,后面的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让学生讲述身边有关“尊严”的实例时,他们却有些牵强,讲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在总结全文时,我又讲了一个《嗟来之食》的故事,这对理解“尊严”有益处。同时,我还把孟子的几句名言写在黑板上: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这样,加深对“尊严”的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