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图画解决问题,也是在这册书中出现的最完整的解决问题的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在新课程中,已经没有“应用题”的说法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则是“解决问题”或“用数学”。但其实,由于学生的识字障碍,这里的图画实际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围绕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句话,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图意,掌握图画式问题解决的"方法。
课一开始,我便出示情境图,这里出现了学生此前没有见到过的“大括号”,所以,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大括号的意思,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图上色彩鲜艳,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兴起的劲头,引导他们说说图画的意思。图一:“有4个学生捉蝴蝶,2个学生捉蚂蚁,一共有几个学生?”图二:“一共有7个向日葵,采下了3个,还剩几个?”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幅图画的区别,引导学生归纳:问号在大括号下面就表示合起来以后一共有多少的意思,要用加法计算。如果大括号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表示一共有多少已经告诉我们了,问号跑到大括号上面去了,表示求剩下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在这里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看着图说说这幅图中要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并不单单符号所表示的含义,不过,借助符号来理解图意是更方便、直观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复式统计表是在一年级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能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统计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统计,认识一般的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新课开始,先让学生猜测:上一节课我们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红队的`身高占优势,那么身高高的队员,弹跳的高度是否也一定高呢?然后投影蓝红两队的弹跳高度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蓝红两队的弹跳高度呢?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1、求平均数
师接着引导:若人数较多,求平均数不简便,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将数据进行整理一下,数一数各队跳45厘米的有几人,46厘米的有几人……
学生列表后发现很麻烦。
3、进而将数据进行分段统计,列出了两个表。
学生观察两个表后,仍然很难比较红蓝两队的弹跳情况。
4、学生交流,画出了复式分段统计表
本节课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引导,层层深入,由学生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外高兴,印象深刻,并且体会到了复式分段统计表比单式统计表具有优越性,效果很好。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我出示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该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一定能进步的非常快。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后进行的。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受物体的形状特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难点是知道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将实物放在封闭的纸箱里,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实物摆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在那里见过,并说出它的用途。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通过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大多能说出物体的名称。只有在说到圆柱的时候,学生会说成:圆柱体。球,学生会说圆或球体。对名称反复强调,学生便能准确说出各物体的名称。
3、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体,可以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比比谁的手巧,就能获得这片金钥匙!
不足之处:
1、在突破难点上,我没有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
2、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经常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通过谜语引出钟表,用音乐引出漂亮的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其次,抛出钟面上有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了解1----12这几个数的排列规律,认识时针和分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表达的机会。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来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整时、半时的认识。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自主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讨,从刚开始的提出问题,到寻找资料,然后设计教案,最后网上交流,第一次体会到了网络教研的魅力。4月份的研究主题是《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试卷讲评》,首先发表一写自己的观点~
1、讲评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答卷的记录,哪些题目是答得好的,哪些题目是失分较多的;哪些是因知识性失分,哪些是因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现象,哪些是个别现象等等。
2、讲评试卷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题目的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有主有次分层次进行点评。
3、点评的过程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并且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第二,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数学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考试之后,往往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试卷讲评课。
进行了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一年级下册)的考试,改完试卷后,我把试卷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题目记录下来,并将学生出现的错误答案一一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一节讲评课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一、导入。小结本次考试的情况,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在考试中自己处于怎样的地位。
二、讲评过程。开设“数学门诊部”,让学生充当小医生,为小“病人”诊断病症,从中找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例如:我出示“5角+8角=58角”,问“这道题目哪里有问题?怎么治疗?”把错题进行整合,比如人民币换算的题目,解决问题的题目等,进行归类讲评。
三、巩固拓展。讲评错题之后,还要针对错的较多的类型,再出题进行巩固,对于一些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出一些拓展题进行练习。
这些都是自己一些初步的思考,通过网上交流,我又学到了其他老师一些讲评课的“绝招”,比如刘老师的“学生反思小结”法,黄老师“对差生的单独辅导”法,梁老师进行的“一题多变”,陈老师的“归类讲评”。今后的讲评课,相信我一定能从容面对。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xx同学,请认真听讲”,“xx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xx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神态,都在学生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师好好配合。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并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让这节课上的不单调,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于是我设计这样一节课。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巩固了一下100以内数的顺序,这让学生学习的非常扎实。我用不同的`数学方式进行了巩固,一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二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然后再出示课题。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紧接着,我让学生用刚才数的这些数中的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猜一猜”活动中采用了如下三个层次的活动:
(1)首先我来示范,通过观察、模仿、认识“一大把”。要求学生不能抓得太紧,也不能抓得太多。
(2)数出一把蚕豆的粒数。
(3)以一把蚕豆的粒数为依据,分别估计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黄豆的粒数。
(4)并在合作中让小组长明确分工,安排抓、猜、数的同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由于活动前安排了学生示范、活动要求的指导这两个环节,因此,在活动时,孩子们进行得比较有序;另外,由于小组长的及时分工调节,每个小组合作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最后一个环节“数一数”时,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数校园的大树,数校园的房间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在快乐当中掌握了数,运用了数,并对枯燥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调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加或减》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设计的一种数的计算的学习活动。借助富有合理数学意义,包含情感价值和数学价值的“逻辑图式”这一学习载体,使学生在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加与减”的整合,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入门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倍感亲切,参与欲望强,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数学背景的联系。要学生讲出游戏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学数学有用。而将设置成游戏状态的“逻辑图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计算内容巧妙而自然地还原于生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与数学的"亲和力。
以“讲一讲,问一问、喜欢哪个组的方法?”为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线”,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己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讨论争辨中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
(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各用“1 2 3 4 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生:从小到大排:1、2、3、4、5 5前面有1、2、3、4 4个数。从大到小排:5、4、3、2、1 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1后面有2、3、4、5 4个数
师: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例如:卡片是 , 让学生摆出4根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巡视,摆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教师及时表扬会写的同学,对于格式错的进行指导。)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①今天我们学习1、2、3、4、5 5个数字。②也学习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③学习5个数字书写。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棒极了!
二、巩固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 2、设置游戏情景 3、选择题)
教学构思: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习巩固。(出示打乱卡片)
①提问题:你们看到什么?请你们找出本课学习的数字。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习兴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3、选择题
看下面各图,选出与图相应的数字在前面圆圈涂上颜色。
4只小鸟 01 02 05 04
03 04 01 02
04 01 05 03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习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例如: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由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近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1.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
如:完成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板演这个环节中我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分小组内同学的"铅笔……。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2.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图时应该指导学生看图,找到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这节课中学生只能找到图中都有什么,不能感觉到同类的商品分类放在一起,起不到导课的作用。低年级开始要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都是可以适时点拨,指导,不应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不应该教师说,教师说了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学生板演时“可不可以按颜色分?”书包内课本分类,学生如何分的应该让学生自己说出道理,不应该教师说;货架上物品的分类让学生自己说有什么规律;学生复习巩固过程中学生答错的问题应该当作错例来分析、指导如:5比3少几时有几个学生答5减2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但让学生分学具时,学具数量和种类都单一(黑板上的分类教具种类和颜色都单一),所起作用不明显,像是个小练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体现了合作、探究但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不单单是了解交流情况还应该注重一下儿指导,低年级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小组学习。如: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东西(发现了什么?)这一节课上下来,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反思:其实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没抓住对于孩子来说的知识的重难点,只考虑本节课的知识在学前班都学过,觉得他们在接受上不成问题,却忽略了这个新知识点,只进行了讲解而没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做练习题的情况来看,平时能力强的孩子都做对了,错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课堂中的表现恰恰是把他们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其实课堂中的他们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随着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让他们独立完成就不行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位置》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同学上台表述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请下面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
二、 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数的顺序 比大小》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比11大比20小的数可能是几?刚开始部分学生认为答案只能有一种,所以回答时只说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发现了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再回答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很快说出全部答案。因此在教学中以猜为动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我在板报上设计了“小小擂台”板块,分小组进行“夺红旗”比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比赛项目,或以小组集体成员的力量为小组争得荣誉,或以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争得荣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8、7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位计算。本节课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其中6+5,6+6是新学的算式,可以用前面所学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计算,其他的题目都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为学过的算式,而这种转化的方法在7+9时已经学过。所以本节课完全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尝试计算。总得来说大多学生掌握的较好,但还有少数人不够熟练,因此回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所有的加法都已经学完,学生要熟记一些算式,在做题目时才能做到既快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