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推荐度:
教师节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师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通过课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的展示,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本节课能快乐地、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通过简单的比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黄牛、小猫、鸭子、小鸟四种可爱的动物,还向学生展示了苹果、枣子、杏子、桃子四种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认识并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
2.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识字教学中,师生互动,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字形、记字义,让学生掌握生字。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农家小院的景象,初步感知对具体事物的比较。
3.量词运用于教学中,图文相连,结合儿歌的学习多读多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感受农家的田园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认识并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
教学难点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
课时安排
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老师问,学生答。
2.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二)的第7课《大小多少》。
3.教师板书课题,全班学生齐读两遍。
4.师:有一对反义词就藏在题目中,“大──小”“多──少”。像这样表示意思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二、初读韵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68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另外,读的时候既不要丢字,也不要加字。
2.认读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多少黄牛只猫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边鸭苹果杏桃
(1)师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字音上,“边”是前鼻韵母,“黄、苹、杏”都是后鼻韵母,“少、只”都是是翘舌音,“多、黄、边、果”都是三拼音节,“只”是整体认读音节,“少、只”都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确。“苹、杏、桃”都是植物,所以“苹”的偏旁是草字头,“杏”的偏旁是木字头或木字旁,“桃”的偏旁是木字旁。“猫”的左边叫“犭”(反犬旁),“鸭”的右边叫“鸟”(鸟字旁)。
(2)跟着老师读。
(3)跟着小老师读。哪位小老师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带读)。
三、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看课件上的农家小院图。问:这是一个农家小院,看完图后,说说农家小院里有些什么。
2.学生回答后总结:有苹果树、枣树、鸭子、黄牛、小猫、小鸟,桌子上还有桃子和杏子。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huáng niú xiǎo māo yā zi xiǎo niǎo
黄牛小猫鸭子小鸟
píng guǒ zǎo zi xìng zi táo zi
苹果枣子杏子桃子
(1)师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词语的朗读首先要强调读准字音,比如“鸭子”、“枣子”、“杏子”、 “桃子”中的“子”要读成轻声,枣是平舌音,子既是平舌音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让学生拼读图下的8个词语。在读后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词语都是动物的名称,第二行词语都是水果的名称。
(3)看着图下的8个词语分别找一找图画上的动物和水果,找到后跟它们都分别打声招呼。
4.去掉拼音读词语。
黄牛小猫鸭子小鸟
苹果枣子杏子桃子
(1)男女生比赛读。
(2)全班同学一起读。
四、图文结合,学习韵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刚才读的字词朋友带入文中,看全文一共有几节?(4节),标出每一节的序号。每一节有几句话?(1句话),全文共有几句话?(4句话),哪两节比大小?(第一节和第三节),哪两节比多少?(第二节和第四节)。
2.找四个同学分别读课文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3.课件出示第一节,学习第一节。
(1)谁大谁小?(黄牛大猫小),黄牛和猫比什么?(黄牛和猫比大小),谁和谁比大小?(黄牛和猫比大小)。
(2)认识文中的量词,数牛的时候可以一头一头地数,数猫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地数,“头”和“只”都是量词,像这样表示事物数量的词叫做量词,分别在量词“头”和“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个大,一个小,一什么黄牛一什么猫?生: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4)去掉第一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一节。
4.课件出示第二节,学习第二节。
(1)谁多谁少?(鸭子多鸟少),鸭子和鸟比什么?(鸭子和鸟比多少),谁和谁比多少?(鸭子和鸟比多少)。
(2)认识文中的量词,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用“群”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聚在一起)。“很多只鸭子”或“好几只鸭子”在一起,可以说成“一群鸭子”。除了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小鸡、一群小孩、一群白鹅)。“群”一般我们都用在动物身上。同一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群鸭子,一只鸭子;一只鸟,一群鸟。“群”和“只”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群”和“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边多,一边少,一什么鸭子一什么鸟?生: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4)去掉第二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二节。
5.课件出示第三节,学习第三节。
(1)谁大谁小?(苹果大枣小),苹果和枣比什么?(苹果和枣比大小),谁和谁比大小?(苹果和枣比大小)。
(2)认识文中的量词,数苹果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除了一个苹果,我们还可以说一什么苹果?如:一筐苹果,一箱苹果,一篮苹果。
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除了一颗枣,我们也可以说一筐枣,一箱枣,一篮枣。
颗”和“棵”这两个字都读kē,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颗”是页字旁,“颗”多指圆形或颗粒的东西,用在比较小的东西上面,如:一颗星,一颗心,一颗珍珠,你还会说一颗什么?(一颗露珠、一颗水珠、一颗宝石、一颗钻石等)。“棵”是木字旁,“棵”多用于植物,如:一棵大树,一棵小草,你还会说一棵什么?(一棵桃树、一棵柳树、一棵小树、一棵禾苗等)。
“个”和“颗”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个”和“颗”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个大,一个小,一什么苹果一什么枣?生: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4)去掉第三节的文字,看图读第三节。
6.课件出示第四节,学习第四节。
(1)谁多谁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和桃比什么?(杏子和桃比多少),谁和谁比多少?(杏子和桃比多少)。
(2)认识文中的量词,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许多杏子”可以说成“一堆杏子”,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数,还可以怎样数?(一个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等),数杏子时用“堆”,你还知道一堆什么?(一堆苹果,一堆枣,一堆桃子,一堆橘子,一堆花生,一堆树叶等),桃子除了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数,一箱一箱地数,一筐一筐地数。“堆”和“个”都是量词,分别在量词“堆”和“个”的下面画横线。
(3)师:一边多,一边少,一什么杏子一什么桃?生: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4)去掉第四节的文字,看图读第四节。
五、朗读韵文,体会韵味
1.课件出示量词下画横线的课文。
2.我们这篇课文是一篇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相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我们这篇课文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就都使用了相同的韵母ao,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篇韵文读得很好听,要读出节奏感。
(1)听老师一边拍手一边读。
(2)全班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六、根据图画试背儿歌
我们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儿歌。
1.全班学生根据每一幅图画试背儿歌。
2.全班学生把四幅图画连起来试背儿歌。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说。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并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了,认识了2个偏旁“犭”(反犬旁)和“鸟”(鸟字旁),已经会读农家小院图下的8个词语了,我们学习了课文,认识了“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认识了文中的量词,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八、布置作业
1.用量词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一条鱼等。
2.回家后把今天学的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黄牛猫鸭子鸟
苹果枣杏子桃
教师教学设计2
运西瓜
目的:
1.根据带给的"平衡台进行游戏,并且完成必须的任务。
2.发展幼儿自我保护潜力及群众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准备:
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种辅助材料、球、
网球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一同做准备活动。
1.绕场跑(越过不同的障碍)。
2.自己选取平衡台做各种动作。
二、故事情节:
1、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但是瓜地周围是一条小河,我们要想办法把西瓜运出来。
2、进行一些准备:站立传西瓜(引导幼儿多种方法)
3、摆木桩进行游戏,开始运西瓜。(讲一些要求)
4、加大难度运网球
四.游戏评价
1、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和能大胆尝试新方法的幼儿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三、知识与技能: 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草原图片的播放,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大草原。
2.学生自主分组,讨论交流我国的草原分布状况及对蒙古族各种文化生活。
二、新课教学:
1.初步感知:①欣赏歌曲《牧歌》,学生初步聆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②复听歌曲《牧歌》,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
2.探究学习:①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老师,看着乐谱和歌词哼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符号,并探究这些符号的特点。
②学生根据哼唱讨论探究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③再次跟钢琴哼唱旋律,之后请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通过旋律的哼唱和歌词的朗诵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
④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全曲。
三、巩固拓展
1.欣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比较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2.欣赏舞蹈片段《牧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3.学生以五人为一组,任意选择一项任务(a.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 b.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情 c.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播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完这首歌曲之后的感想。
教师教学设计4
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杨华当工作室欧婷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及小说的创作背景;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小说叙述角度带来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的情感意味。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理解作品蕴含的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教学重点理解并分析米考伯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得的巨匠,不朽的作品
1.导入新课
他,被高尔基称赞为“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被萧伯纳评价为“是一位革命者,敢于蔑视重议院”;被后人赞誉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就是狄更斯。今天我们一起来进入他杰出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
2、作者简介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狄更斯的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他从小就能演会唱,所以常被父亲带到酒店去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艰难时世》《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3.作品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当时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创作思想。
附:资料链接
《大卫科波菲尔》故事梗概
大卫科波菲尔还未出生,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大卫出生以后,就和母亲及女仆辟果提一起生活。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段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卫回家后,后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安妮斯结下情谊。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提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访问辟果提一家。已经和海穆订婚的爱弥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提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提福兹私奔国外。辟果提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爱弥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安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但这时,大卫堕入情网,爱上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他俩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因为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密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后因他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贝西小姐为了感谢密考伯,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海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爱弥丽怀念海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嫁。
最终大卫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离开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安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安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4.题目解说
“大卫科波菲尔”是本书的主人公,作者在他身上寄予了自己的情感。作者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大卫科波菲尔》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许多的生活经历,本书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思、雷特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二、琐碎的事件,清晰的线索
1.检测预习
(1)字音积累
污垢()咄咄()怪事
颤抖()招揽()
邋遢()()褴褛()()
契据()诨名()
褪色()诉讼()
(2)词义识记
局促不安:意思是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了坏事,自己遭受到损害或惩罚。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屈尊俯就:委屈对方俯下身将就你。有对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
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2.主要事件
初读课文,小说节选部分叙述了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当童工的经历,共写了哪些主要的事请呢?
(1)“我”在十岁那年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2)结识米考伯先生,入住他家并成为他的房客,与他们一家逐渐成为朋友。
(4)米考伯太太和孩子也搬进了监狱,我另找住处,仍与米考伯一家交往。
(5)米考伯先生将援用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6)多年后回顾这一段经历,“我”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
3.小说线索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通过结识米考伯夫妇,紧扣“成长”这一线索,体现了“我”的善良以及对造成米考伯夫妇这一切社会根源的深刻批判。
三、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1.示范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要人物就是米考伯先生,我们只有弄清楚他的性格与命运,才能懂得课文的主题,那么,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和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
先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出现的人物。
(1)肖像描写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作者运用了肖像描写,通过对他体型、头及脸的描写,突出了他长相滑稽的特点;通过对手杖与眼镜的描写,突出了他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体现了他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的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米考伯先生详细给我介绍地址,设身处地地替“我”着想,多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写出了米考伯先生的善良;“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写出了他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性格特点。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
(3)动作描写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走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将皮鞋擦得锃亮,显示出米考伯先生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又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米考伯先生是一个对我热情、关心、真诚为我处处考虑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滑稽形象。
2.探究分析“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米考伯是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3.自主分析米考伯太太的人物形象
参照上面对米考伯先生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呢?
探究成果展示
(1)语言描写
a.“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b.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写出了米考伯太太对眼下家庭困难的担忧,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
(2)外貌描写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目前生活的不尽人意。
(3)侧面描写
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
表象与实际不一致,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
总结: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能力低下与不务实际的人物形象。
4.小组讨论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1)赋予人物盲目乐观的精神
米考伯太太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部滑稽剧:将娘家的富裕天天挂在嘴边,她的“娘家人”却一直没有出现过,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大吃大喝;米考伯先生遇到债主逼债时,甚至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但债主一走顷刻有说有笑,信奉说法“有朝一日,时来运转”。
(2)让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喜剧色彩
米考伯夫妇在贫穷和债务的苦孩子备受折磨,命运悲惨又滑稽,在他因欠债而被关进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历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
四、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
1.本文选取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分析。
(1)本文选用第一人称叙事,容易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快进入“我”这个角色。
(2)便于“我”抒发情感,对作品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波折性,更生动形象。
(4)通过“我”的视角,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2.作者以“童年”的视角进行分析,它的利弊体现在哪里?
(1)用“我”做小说的主人公好处在于用一个见证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切感、真实。只要“我”愿意,就可以随意吐露心声,即使有时候夸张了也会叫读者觉得是“我”率真的表现。本文的节选就是以“我”的经历为主,让读者见到了一个童工的真实遭遇,了解“我”所接触的周围的人的状况。人物既真实又饱满。
(2)但是,这种叙事角度也有它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人物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表现为年龄、性别、学识、性格、气质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叙事口吻或者格调与主人公身份错位,从而使小说的可信度不高。还有一点就是受小说叙事者身份的限制,往往有些故事背景不是“我”能表达出来的,比如重大事件的背景。再者就是第一人称很难描写“我”自己的形象。比如课文中的大卫,我们就很难具体描述他的长相。
3.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写作背景
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他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2)主题思想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得乐且乐、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五、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1.知识回顾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暗示社会环境。
(2)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3)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交代了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6)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2.小组探究: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组展示:
(1)对货行的描写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a.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已潮湿至腐烂,体现了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b.既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让人心生同情;又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
c.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在残酷剥削下,许多童工贫病交加甚至过早夭折,无不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
d.也暗示了英国社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并改进现有制度。社会差异的悬殊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呼唤着对制度内人性弊病的改革,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2)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a.“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b.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c.也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
(3)对监狱的描写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
A.突出了监狱的简陋
B.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C.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六、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要塑造大卫“孤儿”这一人物形象?读完你有怎样的感悟?
(1)从人物形象上:作品主要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从现实意义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感悟:
感悟1: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能在逆境中成长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如果在逆境中取得自己的成绩是更可贵的,大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只要善良就能被人喜爱。
感悟2: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
感悟3:从大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难之中,拥有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
板书设计
租户租户
我(大卫科波菲尔)
(善良、诚挚、患难与共)
侯晓旭
教师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教师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教师教学设计7
一、课题:《泥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泥塑的制作方法,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泥塑雕塑工具、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民间小泥人,引起大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作品欣赏:
讨论《老渔翁》泥塑浮雕的特点,所用的技法。
(2)基本技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
1)手捏法。
2)泥条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借助它物法。
(3)制作过程:运用合作的方式制作
1)准备材料
2)组织骨架:
思考:扎骨架都有哪些材料、做法。
大型、小型雕塑分别用什么材料扎骨架。
3)捏出各个部位,在粘结起来。然后细部雕塑
4)修整、上色,完成作品。
(三)艺术创作,巩固提高
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注意:生动、合理、速度、纪律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之间利用超市购买法进行点评。
2.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更多教案内容,大家可以下载本文档后按住ctrl 点击:福建教师考试13个学科教案汇总 。如果需要其他备考资料,也可以直接点击: 福建教师考试备考 进入查看。
教师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46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交流前参知识: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比?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什么性质?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 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② 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出示例题,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6)∶(2/9) 0.75∶2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46“做一做”
2、判断: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②把2:(1/4)化简后的结果是8:1。( )
③把1小时:45分钟化简后是1:45。 ( )
3、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教师教学设计9
活动名称:线描画自行车
设计意图:结合现阶段我班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必须的积累,关注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也越来越高。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中,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是他们最熟悉的,因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们来园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些,所以在早晨他们交流的最多的也是这些了。结合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绘画本事,用线描的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尝试和巩固。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不一样线条的连接组合)
1、马路上滚来了两个轮子,会是什么车呢(摩托车、自行车)
2、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哇,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能够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貌。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丝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需要一个斜杠(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我们还能够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车座底部)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齐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观察要点
1、车轮钢丝斜线条的旋转绘画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他的自行车什么地方漂亮,什么地方还需改善一下呢
教师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1.弯道跑2.游戏:十字接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弯道跑“一大一小,内外结合”的技术要领,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的身体倾斜,正确的摆臂姿势以及两脚着地的方法。
【难点】控制重心,保持平衡。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要求:动作规范,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口号洪亮。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围绕操场内的标志桶做绕圈无规则慢跑
2.徒手操
(1)伸展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弓步压腿(5)活动膝关节(6)活动腕踝关节
要求:动作舒展,充分活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三)基本部分
1.提问直线跑和弯道跑的区别,学生思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
2.教师示范直线跑与弯道跑,学生观察教师示范身体的变化并回答刚才的问题。
教师总结:弯道跑的"动作要领为“一大一小,内外结合”,大为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左臂的摆动幅度小于右臂,右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脚的前脚掌外侧着地,身体适当向内倾斜。
要求:动作到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3.学生练习
(1)原地摆臂练习(10S×2组)
(2)学生左腿弯曲,右腿伸直,练习摆臂,体会重心的倾斜(10S×2组)
(3)原地高抬腿加摆臂组合练习,体会脚着地动作与摆臂的协调。
(4)学生分成4组,在4个圈上进行慢跑(慢速1组,中速3组,快速2组)
要求:体会重心的倾斜,手脚协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4.游戏:十字接力跑
学生成四队分别站在练习点(圆圈中两条相交的直径上),围绕圆形路线跑进,学生分别从各点出发后回到起点,与第二位同学击掌后依次进行。
要求:按照规则完成比赛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的氛围中拉伸放松
2.集合整队,小结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散点队形
五、场地器材及负荷预计
1.场地器材:田径场一块、标志物若干、录音机1台。
2.预计强度:
练习密度:36%—40%;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强度:中等强度。
教师教学设计11
7月23日,在我校组织了“青蓝工程”教师学习“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青年教师了解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它和教案的区别,通过学习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的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例如学生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体会,了解到长方体的具体特点。学生还可以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到知识。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师教学设计12
XXXX系
XXX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大学英语》,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向大家展开介绍。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英语》是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根据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遵循“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项:
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语音、全部语法、常用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行文结构;
二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据生活情景、学习情景、工作情景展开内容,遵循情景、遵循认知规律,将各种情景重构、有序的整合成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达到能运用知识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课程内容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基本以大学生活不同阶段的相关话题展开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学习过后使用频率较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运用能力。
(二)内容序化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时间发展顺序,内容从新生的"入学开始讲起,提出怎
么适应大学生活的建议,之后插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交友、兴趣爱好、假期、家庭、购物、环境等,一致到学生即将毕业、求职等连贯性的话题展开课文内容。全部内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深入,不离学生左右。
(三)资源利用
1.纸质材料: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读写及听说教程1,2,3册以及《新时代大学英语同步测试》1,2,3册。建议学生可参考的书籍《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备考指南》,本分简单的课外读物。
2.网络:主要是词典查询、适合口语学习的欧美电影、电视剧、在线英语广播等
3.媒体:通过电视频道观看对外新闻。
4.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讲以上几种资源搬入课堂。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以教学单元的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讲解,教师点评和补充并给与讲解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力练习中设计一系列与话题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任务,让学生用于张口,教师给与点评。
(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视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使用下列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话题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资源。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分为两个方面: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根据话题内容,自行准备词汇、熟悉课文内容。根据词汇量,自行归属A、B、C三级。给出相关问题。
如第一单元中,给出问题“提出大学生活成功的几条建议”。
学生根据自己的级别准备不同的内容,A级的同学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答案,并给出1-2条成功的建议,B级的同学要求背诵或复述答案,C级的同学要求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能流利朗诵。
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进行内容引领,点出本课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子、语法、结构。 之后在学生中进行“攻防游戏”,分两个大组,相互提问问题,如单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
最后进行学生的评价得分,成绩=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的和 (二)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注重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
2.有计划地组织好教与学,强调课堂总结f
,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能力。
3.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的能力的锻炼,并使其树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理念。
以娱乐、竞争、升级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更扎实的掌握英语知识。 六、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上体现了行动导向和分层教学的方法。
2.组织实施中,采用了分阵营竞争法,升级法等,调动的学生积极性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
教师教学设计13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中书写真情,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品读鉴赏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阅读下面三个片段,谈谈你的感受。
●片断一:(以“待人和善”为话题的开头)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对待朋友,我选择最和善的方式。
●片断二:一天,我患了重感冒,发烧至四十度,早饭后独自骑着自行车去医院看病。骑着骑着,正面开来一辆大卡车,眼看就要轧着一位拄着棍蹒跚着正要横穿马路的老大爷。”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的头脑里思想斗争很激烈。去救吧,要耽误自己看病,不救吧,眼看着悲剧就要发生。正在这时,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掠过我的脑海。我想,自己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为人民做好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车,用尽全力一推,老大爷得救了。这时的老大爷激动万分,热泪滚滚,握住我的手说:“娃啊,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你的行为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啊,你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为我们国家有你这样高尚的学生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代表人民感谢你。”
●片断三: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明确:第一篇,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只追求形式。第二篇,凭空编造,情节违情悖理,唱高调。第三篇,虽语言平谈,但感情真挚,文风质朴。写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基础。
2.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艺论。”《易传文言》也说:“修辞立其诚。”什么意思呢?“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3.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4.“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修辞”本指注重文化修养,后指修饰词句。“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要讲真话、说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自读
1.运用批注方式自读全文:标出重要字词;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字词积累
经师: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
曲学阿世: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其提出的方式:
原文:“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概括:“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中心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解释“立其诚”的含义,再引用庄子的话,论证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的观点。
4.清理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的方法: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释。
第2段:总说“立其诚”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3段:“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
第4段:“立其诚”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
第5段:“立其诚”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
第6段:总说“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7-8段: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9段:从端正学风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10段: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11段:总结全文,强调“修辞立其诚”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2)概括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提出问题,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段):本论,分析问题,从“立其诚”的含义和“立其诚”的重要性两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至五段):从“立其诚”的含义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层(第六至十段):从“立其诚”的重要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十一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5.文章的结构方式:
全文总体来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进式的结构方式。
第二部分两大层次:总——分;分述的三个方面并列式。
全文结构图:
三、借鉴
1.知识链接
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并列式(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对比式(正反对照),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等。
●并列式结构
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结构清晰。先总说,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渊明等三位历史名人的行为(分别颂扬他们“自由不羁”“宁死不降”以及“忠贞与高洁”),来诠释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显得生动形象。收篇处呼应开头,思路清晰而严谨。
●正反对照式结构
论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论证: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
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
中心论点: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中心句一: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
中心句二: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
2.这篇文章在在写法上给了我们那些有益的启示?
●安排好论证结构。比如本文把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三种方式结合起来。
●用好引证法。比如本文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文章开头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文章第九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时尚。
总之,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四、运用
1.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
示例1: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
示例2: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特德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
2.阅读《丑娘》,说说这篇文章取得成功的原因。
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或许是这个缘故,在她嫁给我爸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们姐弟四个之后,大家都称她为“丑娘”。
八岁那年,我开始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鞋、一个小书包,书包上面绣着一只小白兔。我依稀记得,把我送到村口时,她流下了眼泪。
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我把它脱下来挂在凳子上。老师看见了。他提过鞋子,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子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啊!”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粘起的鞋底,足有八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他问我:“你娘一定很漂亮吧?”没等我回答,同村的一个女同学抢了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我仿佛明白了“丑”的意思。
或许那位女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娘长得确实不漂亮,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从此,我心里像含着什么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
转眼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娘更加苍老了,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想想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种种伤心话语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前年年底,按照她的嘱咐,年关之前要和女友赶到家里。我事先和女友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劳作,显老显丑,见了面多说宽心话。女友说:“谁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的,我们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弟弟的眼睛红肿,精神不振。我一问才知道娘在三天前生了重病,住院了。弟说娘不想让我知道,要不会冲我和女友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弟又捧过一红布包给我,说是娘特意交代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未来媳妇的。看着看着,我和女友的眼泪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
提示:写真事,不避讳。没有回避母亲的丑,开头的侧面写,中间的正面写。中间的我的心情很真实。
3.总结: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写出“真实真切,感人”的文章,首先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高明的作家或者聪明的初学写作的人都是平实地写生活中的琐事,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作,因为独特的感情来源于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来自于对独特经历和真心感受的提炼。“修辞立其诚”,“诚”是内在的,“辞”是外在的,“诚”是主导,“辞”以“诚”存,“立诚”之“辞”才更有价值和魅力。希望大家面对生活微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它流淌在我们的心间,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教师教学设计15
一、融入情景——让作业充满生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作业设计时,把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高老师计划用2小时批改作业和备课,实际批改作业用了1小时30分,备课用了6/5小时。请问高老师有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愿做、乐学。
二、自主编写——让作业丰富多彩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基本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把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打算为这节课设计怎样的作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远比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丰富多彩。如:生1:进一步弄清什么叫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互为倒数。生2:先写几个数,然后写出这几个数的倒数。生3:跟同学继续讨论0和1的倒数情况。生4:找出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对于完成自编的作业,学生不仅乐意,而且全身投入,作业质量高,既较好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应用——让作业回归生活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几个长方体包装盒,分别测量计算出用料面积;2)将10盒香烟包装成一条,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为什么?3)到超市做一次调查,看看超市里的一条(10包)香烟是怎样包装的,为什么要这样包装?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应用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四、自主选择——让作业满足差异
《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A、B、C”三类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