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学设计方案

《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教师节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角度】

句段读写──从语言角度进行积累、提炼、仿写,深得语言精髓。

【主要教学步骤】

1、诵读,理解形象:

用给浪、雨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诗人笔下浪、雨的个性及喻义。

2、摘读,积累语言:

⑴ 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⑵ 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

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联想丰富的句、透射哲理的句、特别喜爱的`句;

段分排比结构成的段、浯意对举与反衬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3、熟读,仿写句段:

自由选择有特色句段,或揣摩特点,或提炼句式,训练仿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5、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展示收集的谚语,学生朗读。问:这些谚语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谚语)。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好段序,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2、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辨别字形,读准字音: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ào 纬度 wěi 销声匿迹 xiāo 蓑衣 suō 阻挠 náo 忌讳 huì 悄然无声 qiāo

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次第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四、摩拳檫掌

通读全文,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学生课堂交流,师简评并指出:物候学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五、各抒己见

(出示小黑板)对这篇课文的层次划分,有四种不同的意见。选出你所赞成的一种分法并说明理由。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学生发表意见。师明确,A、B两种分法都是可以的。但同学们发现没有,不论哪一种分法当中,6至10段始终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否可以探究一下这几段之间的`关系呢?

六、细嚼慢咽

学生齐读6至10段,提问: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

七、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布置作业: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熟读课文,把文中的雅词美句摘录下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个)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

板书:(2,5)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3)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戏:接龙。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学的位置。

D、寻找新位置。

同学们都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下面这个环节要检验你们每一个同学是否真的会了。

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学生的数对里有两个特殊设计:

二、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飞禽馆和南门的位置。

请你写出狮虎山,猴山,大象馆的位置。

观察这三个地点在图中的.位置和他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周六,小红和妈妈去动物园玩,她们的游玩路线如下

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请你设计一条路线:

(1)从南门进,从北门出。(2)经过所有的景点。(3)不走重复路线。

用数对写出路线方案。

2.老师的礼物。

老师相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看到这份礼物。

学生按照数对涂色。

介绍经验:这么多数对,你是怎么做到不丢不重,又准确的找到位置的。

看来这些同学取得成功时有方法的,老师真心祝贺你们,没有成功的同学也别气馁,老师把信心送给你们,只要吸取好的经验,下次一定会成功。

思考:在这幅图中,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

3.第5页第4题第(2)小题:描出下列各点并按字母顺序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这道题的构图方式和刚才的心行构图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师出示:地图、围棋图…

四、小结

五、小小设计师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构图方式,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一个图案。把设计方案和效果图都记录在图表纸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检查背诵

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鉴赏

1.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⑴齐读第一节

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2.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

老师语: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学生齐读第二节

⑵前后桌四人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⑷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抒情表态)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

进步性: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3.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四.作业布置

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鉴赏。(小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的点和线,表现雨中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创作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表现人物动态、雨具在雨中的不同情景。

解决措施:通过观看图片,观察雨的多种形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体验用点、线不同的美感画雨景。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同雨声的录音

学生:彩笔或油画棒

4、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答(下雨的声音)

板书?? 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欣赏图片,观察下雨的情景,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画看到的雨,老师示范引导,说说看到怎样的雨景。

展示课件: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

那雨是什么样子的?是大雨、小雨还是……(出示有关雨的图片)。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小雨?(生答听着雨声沙沙,看着画面上细细的雨丝)(出示城市里雨中情景)快看雨下大了地上有很多积水,汽车驶过溅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真漂里亮啊!谁能给大家说说水花什么样子,怎样能画出来?(生讨论说说)我们创作的时候可以试试画画。

(出示范画课件)

欣赏图片《听雨图》,教师讲解。

简单的几笔勾画出一幅悠闲的雨景,几笔瓜叶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幅绿油油的瓜田画面。小朋友在听雨,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示雨中情景图片)学生欣赏;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重点讲解。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给大家说说。

3、谈创作,学生作画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知道大家也想创作一副雨景图。我们先来谈谈创作雨景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讨论,重点讲解)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 一霎那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预兆)

轻巧优美。 (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读课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导学生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⑴ 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⑵ 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⑶ 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工具: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茉莉对话,营造爱的氛围。

1、揭示课题,欣赏茉莉图片。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读。

3、说说自己心中的茉莉。

4、生活中有一种爱也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感人至深,所以人们说:爱如茉莉。

5、指导读题。(淡淡的,却深有感触)

二、与文本对话,感受爱的真谛。

1、这种爱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知道什么叫细节吗?交流。

总结: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可以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细节,感受文章的语言,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2、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小节,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要读出你的感情,写出你的感动。

3、请同学们选择一处最感动你的细节,把它读给大家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动。

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己的病跟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

3、练习朗读,读出虚弱的语气。

4、小结: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细节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1、感受到谁对谁的爱?从哪里感受到的。

2、从“直奔”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爸爸当时心里很急,很担心师)

你真会思考,我们读书还要学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你能把爸爸这急切的担心给读出来吗?

3、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从他俩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来了?

是啊,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虽然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让人感动。

细节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他们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再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字词知冷暖,文字是有温度的,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度?(爸爸的叮嘱、恬静的微笑、紧握)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

2、大家想一想,爸爸睡着了,那就握着呗,怎么还会“紧”握呢?一个“紧”字告诉了我们爸爸是时时刻刻在照顾着妈妈呀!

3、原来爸爸妈妈内心的爱就体现在他们的神态、动作上。谁把这样的爱给读出来?有感情地读。

这是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去体会的,如果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读这句话?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不惊动这样的画面。

4、阳光悄悄地“探”了进来,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

5、学生齐读。

6、小结:师: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我们渐渐明白爱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上。这种爱平淡无奇,却细微体贴。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7、但是,他们真的睡着了吗?从那里看出来的?

细节4: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1、“布满血丝、边打哈欠边说”体会到什么?

2、小结: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细节5、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1、“清醒含笑的眸子、麻木”体会到什么?

2、小结: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3、他们既然都没有睡着,却为什么都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睡着了呢?

4、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就让我们默默地聆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师范读)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

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前后呼应,加深理解

1、出示:在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2、是什么钻到了我们的心中?

四、归纳延伸,引起思考

1、生活中需要爱,除了爱情,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爱、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爱,甚至与那些你并不叫得出名字的人的爱,有了爱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写一句话: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音字形,并能学以致用(造句)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4、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

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

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美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写。

【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一首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到云南去,同学们想不想去?既然这样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感受云 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板书课题

师: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本课。(多媒体展示)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师:示范朗读1-2段学生推荐学生朗读 师指名学生朗读 集体朗读 )

2、朗读评价(师生评价指导:学习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和用词)

3、多媒体展示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引经据典、滚瓜烂熟、别开生面等成语进行造句,全体学生对每个字词读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问(多媒体展示)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每一个歌会场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呢?

(提示:地点+方式或内容)

( 师 板 书 )1、山野对歌2、山路漫歌3、山寨传歌

2、说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场景,给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段中的精彩语句,并且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训练:补说句子“我最喜欢其中的 场景,因为 。”

提示:

1、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A:在写山野对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唱歌的人)

B: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这里的人吗?

(提示:淳朴、热情、灵秀)

2、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在写山路漫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环境)

(3)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同学分享。

例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

3、山寨传歌――民歌传承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在写山寨传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场面)

(1)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寨传歌的场面吗?(盛)

(2)“盛”体现在哪些方面?(人多、时间长、服饰如同过节)

(设计目的: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四、小结:

云南歌会我们学到现在,大家觉得云南的歌会美吗?如果美,没在哪里?(学生能够围绕话题,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小结:学了《云南的歌会》,我们不仅要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作为一名商南人,如果让你给外地游客介绍一种商南的民俗文化,你会介绍什么?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六、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山野对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环境美

山寨传歌――场面盛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

2、小组读。

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

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方案  方案词条  教学设计方案词条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展开)

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推荐度: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推荐度: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推荐度:《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推荐度:《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劳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