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度:
雨中即景作文
推荐度: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本课9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理解“泛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节。
4、通过牛顿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的事情,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3、逐步掌握边读课文边提问题的预习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顿。
2、教师补充:牛顿(1642~1727),英国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於林肯郡。他建立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方面,曾致力於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在热学方面,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方面,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一起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
3、板书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
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答案:
(1)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
(2)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
(3)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了些什么?
(4)结果怎么样?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什么后果?(出示)
预设答案: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1)理解“罕见”“袭击”“泛滥”。(出示)
罕见:难得见到。
袭击:侵袭,突然地打击。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请用横线画出牛顿的弟弟、妹妹及妈妈在暴风雨中不同的表现。
(1)四人小组讨论,找到句子简单说说理由。
预设答案:
第一句:弟弟、妹妹害怕极了。(紧挨着)
第二句:弟弟的担心
第三句:妹妹的惊慌
第四句:妈妈的焦急(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终于)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弟弟、妹妹、妈妈的心情)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罕见袭击泛滥心甘情愿
斗篷撑开打扰脖子空旷
2、齐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学家、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精品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区别“向”和“像”,学习并积累词语“罕见、袭击、泛滥、心甘情愿、打扰”,积累描写大风大雨的词语。
2、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4、继续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取得的条件”。
重点难点:
1、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
2、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程度
2、个别交流
板书:罕见、特大理解“罕见”的词意
3、找到描写直接描写暴风雨的语句
(1)媒体出示
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想象这场暴风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体会,练习朗读。
师小结:这些画面是我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特大的暴风雨?自渎课文,用“————”找出有关语句。
(2)交流出示
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淋透了。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终于在这空旷的后院找到了。(指导描写妈妈的动作是为了突出风大,可以模仿动作,学会描写)
师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来突出暴风雨的程度,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为间接描写。
二、揭示课题,学会质疑,理解课文
三、补齐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
学生质疑
过渡:一般在暴风雨中,人们都很害怕,就像牛顿的弟弟妹妹那样——可是牛顿却不见了,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地说——,那么,牛顿到底怎样了呢?真的被大风“刮跑”了吗?你怎么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被大风“刮跑”的?
理解“心甘情愿”(查字典理解“甘”,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第7第8小节,用“——”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用“~~~~~~”划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1)交流出示
“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跳起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
借用媒体讲解“每跳一次————就像一只蝙蝠”理解两个“向”,动作理解“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区别“像”与“向”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真的疯了吗?
(2)交流出示
“牛顿真的疯了吗?不!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他很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
再次理解“心甘情愿”(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因为牛顿对于这么大的狂风十分好奇,为了解风力,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被风‘刮跑’,因为不是真的被风刮跑,因此,这里的刮跑要加上“”
四、交流资料,完成表格,加深体会
过渡:就这样,风一阵一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呢?这又能说明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