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华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1

教学要求: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 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 随课文 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1、 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二、 细读品悟:

1、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 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 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 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 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 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 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 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 引读:啊!华山……

4、 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 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 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 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 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朋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如果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朋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 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朋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 哪位小朋友找到了?指名说。

(4) 小朋友真聪明,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 同桌互做游戏。

(6) 男女生互相考考对方。

(7) 小朋友已经弄懂了诗的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对诗中的几个字不明白,你愿意帮助他吗?“齐”“回首”

(8) 谁愿意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9) 集体配乐吟诵: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到华山的美景,小孩情不自禁吟诵起来……

10、 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妙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 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 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 赏读全文:

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 结语: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咏华山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引入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

五、小结

形式:开火车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咏华山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

(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

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

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

《咏华山教案4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他们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了,激动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咏华山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

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

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

练习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咏华山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板书)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

3、再次自读课文 ,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想要赞美它一下!师朗读第一节。

11、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赞美华山吗?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2、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齐读

14、你读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其实课文里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15、配乐朗诵诗歌,加上动作。

16、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写出了华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

17、7岁的寇准已经能写这样的好诗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8、再次配乐朗诵诗歌。

19、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通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姿势摆得最端正,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这三个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记住它们?

4、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咏华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孩子之前也有过接触,所以想尝试用一课时上完,部分生字的书写留到写字课进行。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本身的登上经验也很少,所以无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学生调皮的较多,上课注意力坚持不长久,易走神,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画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四、说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

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简笔画的展示,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自主参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理念。在阅读华山风光的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读、找、议、悟,体现华山的高而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突出一个高字,配以简笔画,理清课文脉络。

《咏华山教案7

教学内容

华山(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

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预习作业设计

读通课文,圈出生字词

学程设计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2、听老师来背《咏华山

3、出示课题,齐读《咏华山

二、理解课题

1、看图,说说对华山的初步印象

2、读好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3、知道课题中的咏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1)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沿着山路艰难宋代寇准七岁与齐山腰间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华山山顶

(2)再读音准,指名领读,领读者要提醒音准。

(3)出示词组进行检查。

(4)理解部分词语,当学生一下子无法理解,可以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让学生多读几遍,再理解。

2、读好古诗

3、了解文包诗

4、分自然段读课文

5、出示:寇准,领读,分男女生读

四、引导发现,指导写字

1、学习山字头,记住岁

2、观察比较华、齐、岁看看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3、给字找朋友

4、描红临帖

版块一

1、小朋友,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来背两首的?

2、小朋友们能背这么多古诗,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吟诵一首,欢迎吗?(师背《咏华山》)

3、你们想学这首诗吗?这首诗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

板块二

1、瞧,这就是华山。(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你对华山的印象。

2、是呀,课文中就有一句:(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3.有个小孩也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由衷地赞美华山。这里的咏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

4.这个小孩是谁呢?他是怎么赞美华山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好吗?

板块三

1、首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到老师背的这首诗,把它多读几遍。来,打开书,翻到137页,开始吧。

小结:当我们一下不知道词语的意思时,我们可以放到文中、句子中去理解,这就叫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2、小朋友读得真投入啊,谁能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一起来读!

3、这首古诗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这就叫文包诗。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而是和前面的一段话连在一起,属于一个自然段(出示整段课文)谁能把这个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4、这么难读的一个自然段你都能读的这么好,这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5、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得真响亮,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的真流利啊,第四自然段呢?

6、读得真认真,大家听仔细了吗,这首诗是谁写的?

7、是啊,当时才7岁的寇准在登华山时,看到华山那么的高,情不自禁的吟了一首《咏华山》,受到了先生的夸奖。

板块四

1.出示生字:岁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学习新偏旁山字头,比较山字头和单独写的山。

2.观察三个生字卡片上的字,华、齐、岁,有什么发现?同样是上下结构,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组词

4.描红临帖

《咏华山教案8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 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 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 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 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 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 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 学习第2、3自然段。

3、 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 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 指名读。

6、 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 吟诵诗句。

8、 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 齐读第2、3自然段。

10、 分角色朗读。

11、 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 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

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咏华山教案9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读全文

1、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2、第二自然段:

(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师边画边述:

(3)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4)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5)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6)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7)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8)学习第四、五句

(9)指名读

(10)说一说句子意思

(11)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12)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13)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14)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15)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16)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7)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8)交流

(19)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0)师读诗,生接句

(21)指名读诗

(22)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23)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3、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本课教学要求主要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同时认识1个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这才具备了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入室。所以识字、写字、读书无疑成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是这课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咏华山教案10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⒉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 指名读句子。

b 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 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 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 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 师巡视)

c 指名读句子,点评。

d 质疑问难:

e 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 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 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

⒈竞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⒊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

附板书:

22 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 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咏华山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3、检查、

你会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咏华山教案12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习几遍。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读。

师:练习背一背,好吗?

生练习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

(下课)

《咏华山教案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光盘、.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借图初解:

1、好多小朋友都对寇准写的这首诗很感兴趣。现在就请大家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读了这么久,你都读懂了些什么?(交流)

4、现在就请大家到这幅画里去找找诗句的意思。(出示挂图)

5、交流:从画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紧紧围绕“高”生发开去)

6、我们已经在图中寻找了那么久,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明白了一点,把你对诗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由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篇课文很特别,这首诗的意思,不光图里有,课文里也有。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细心地把古诗的意思找出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

出示句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3)谁来读读第一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那句诗的意思?

(4)谁来读读第二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谁看出来了,这句话是哪句诗的意思?

(5)师读诗句,生读出相应的解释,再换一下。

(6)现在你们一定对这首古诗游乐自己的认识,请把你们对在这首古诗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同桌说说诗的意思,师巡视)

(7)读到这里,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试着读出感情(指名——齐读)

(8)是的,华山真高!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躲躲白云。所以,寇准见了才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艰难”看出华山的特点:高大,险峻)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寇准的这一首诗,把华山的高大、险峻、神奇、美丽全道出来了,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2)先生都称赞了些什么?能加上先生的动作说说吗?

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3)如果你是先生,你还会称赞些什么?

3、演读课文:

(1)四人小组演读课文

(2)指名演读课文

(3)全班表演读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咏华山教案14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文法。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前活动:背诵关于山的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写课题)

2.复习生字,认读词语

(1)听写词语:中间 古代 七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都还记得吗?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拿出生字本,坐正写字姿势,准备听写。

学生听写——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对照检查

(2)复习读词

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寇准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情不自禁 (学生开火车认读)

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男女生合作读)

2..检查读文

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在山顶小寇准还情不自禁地写了下了一首诗呢!知道他写了一首什么诗吗?《登华山

二、以诗引文,借文悟诗

1.

师:这首诗你们会读吗?谁来读?你来读。(指名读诗)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读得好!还有谁再来读?(再指名读诗)

师:正确、熟练还很有节奏呢!还想读吗?

师:好,想读是小朋友一起来读吧!(学生齐读)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的“高”

师:这首诗你们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那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师: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就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吧!还可以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这首诗的意思找到了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谁找到了?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的意思谁找到了?请你来读读。

师:嗯,不错,都找准了!

(3)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同学们看,课文中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这首诗的意思,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过渡:读了这些句子你感觉华山怎么样啊?(指名回答:高)你从哪儿读出华山高的?

3.逐句指导朗读,感悟华山的“高”。

(1)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指名发言)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这间多媒体教室,高不高?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六七十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指名读,评价:“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我想,你的头脑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再指名读,评价: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评价:我想,这高高的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

师:大家一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儿读出了华山高?

(2)生读句子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远处的山,(师在黑板上画远山)师: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上台指)好,我就画在这儿。(师画好近处的高山)

① 指导读词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远远近近的山”)你来。(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刘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想读的一起来读吧。(齐读)

②指导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指名回答,感受华山的高。)

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华山比这些山都高?(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 师:哎呀。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谁再来读?(再指名读)

过渡:还从哪一句也读出了华山的高?

(3)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更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该画在哪儿呢?看看书上怎么说? (指名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边画边说:太阳离华山顶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一起说:山腰间。)

师:山腰间的位置就是---谁来指给我看。(学生指在山的中部)

师:同意吗?(师指在半山腰)这儿就是山腰间。

师边画上朵朵白云边说: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师: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吗?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同桌练习)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想读,你来读。(再指名读,师: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景色啊?)

师:好,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请坐。还有谁能这样读?你来试试看。(再指名读)

过渡:多美的华山,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会激动得赞叹。

4.再次感叹华山的高,理解“艰难”

(1)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得比刚才好。你来试试看。(指名读)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谁还想来再赞叹赞叹?(再指名读)

师:了不起,你把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谁还想读一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大声赞叹。(齐读)

(2)理解:艰难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华山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华山不仅很高,而且山路又陡又窄,可难爬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山的高和险。(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一起告诉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艰难并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谁能读好?自己先读读试试看。(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指名读,评价: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师:你再来。(再指名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模样了。)

师:大家一起来爬爬华山,读。(齐读)

过渡: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想不想欣赏欣赏?

5.欣赏美景,朗读背诵

《咏华山教案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咏华山

教材解读: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学生字。

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⑷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咱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

⑴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

⑵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xx

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

⑸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读,师生点评。

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咱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

⑴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⑵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⑶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

⑷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

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

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

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

1、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1、到抽屉里找一找。

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

自我评点: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诗意更是难上加难,“文包诗”这种新的课型解决了这一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引领学生理解文包诗的特点,是本课设计的重点。

为突破这个重点,在设计中我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零距离的交流

营造师生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中,我利用语言、动作、神态,与学生尽情交流,有时甚至跟他们故意拉近乎。努力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

二、情境中的对话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与学生在情境中对话。首先利用图片把学生带入华山的美景中。接着让学生跟着寇准登上华山,感受华山的高与美。最后又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画、动听的乐曲声中朗读课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三、激情下的乐学

为了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我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欢乐的活动、精彩的表演,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在激情下学习,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投入、专心。尤其是字词学习这个环节,让学生闯关、竞赛,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分组过关,由组长把关。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踏实,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咏华山教案之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咏华山》教案  华山  华山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咏华山》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展开)

教案教案

 《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教案推荐度:《火烧云》教案推荐度:《火烧云》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火烧云》教案汇编十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展开)

教案教案

 小班教案

《秋天》小班教案推荐度:防雷电小班教案推荐度:我会排队小班教案推荐度:垃圾分类小班教案推荐度:雪孩子小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锦集7篇作为一名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