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分式的教案

分式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分式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 才有意义.

四、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该例题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分式教案3

总体说明:本节共三个课时,它分为分式方程的认知,分式方程的解答,以及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彼此之间由浅入深。是“实际问题——&sh;&sh;分式方程建模&sh;&sh;&sh;——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过程。本章在前面几节陆续介绍了分式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为本节解分式方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延迟评价学生运算的熟练程度,允许学生经过一定时间达到《标准》要求的目标,把评价重点放在对算理的理解上。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以及七年级学过解应用题,以及在本章第三节所讲述的分式加减时所引入的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解答。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有初步地了解,具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问题建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找出问题等量关系的作用。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在本节的教学中仍要注意复习、总结,并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3)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过程与方法:采用的是尝试——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开始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情感与态度: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6教学环节:小麦实验田问题——高速公路问题——电脑网络培训问题——捐款问题——管理问题——课时小节。

第一环节 小麦实验田问题

活动内容: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g和15000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g,分别求出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如果设第一块实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 ,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___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在第一问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得到了许多等量关系。1、第一块实验田的

面积=第二块实验田的面积。2、每公顷的产量 。3、第一块实验田每公顷的产量 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感觉到每人都能想一点,但都不全。第三问得到也有多种方案。例1、 ,2、 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引导 , , 每步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样帮学生排除了第二种形式。

第二环节 高速公路问题

活动内容: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长路:一条是全长600 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 ,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 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这次讨论的声音比第一次要少些,可能感觉比上一题容易。找出的等量关系有(1)600=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客车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2)480 =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3)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减去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4)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同样注意引导学生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第三环节 电脑网络培训问题

活动内容: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原定是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元。

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___元。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 由浅入深,出了一道比上题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还是为了训练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这次学生讨论的声音又大了点,找出了如下的等量关系

(1) 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 。

(2) 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

根据题意:

第四环节 捐款问题 这个题目不要求学生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内容: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 人,那么 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这次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再借助别人的力量。根据前面几题的练习,看同学们对找等量关系到底掌握了多少。特别关注那些后进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教学效果:

这次不允许讨论,学生花的时间比上二题多些。当然有的学生还是反应很快,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花了有5分钟的时间。在这个班,说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第五环节 管理问题

活动内容 :某商场有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80人,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销售量,商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充实销售部分,使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人数比为1:4,那么应抽调的管理人员数 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 :这个例题还是采取独立思考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刚才教师发现上一题做慢,做错的同学。努力引导他们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效果:再次提醒刚才做错的和做的很慢的同学。让他们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我的提醒和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检查的效果来看,比上一次大有进步。

第六环节 课时小节

活动内容 : 对于一个现实问题 找到它的等量关系 建立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同时注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一定要找到它的等量关系,最好是越多越好。根据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这个方程不是唯一的,今天的分式方程就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小节最好由同学们讨论,再派代表来叙述。而不是让老师说。教师只是顺势把学生的话进行一个归纳。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家基本都知道核心是找到等量关系,从而找到它的方程。

布置作业:P87——随堂练习第一题P88——习题3.6——1,2,3

四、教学反思

1、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些问题的提出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力强的,就要找一些难度大的。学生能力弱的,就要找一些难度小的。还可以因势利导的编一些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必须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不要出一些与实际生活不符的纯理论问题。

2、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多让学生说,帮助学生培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多注意困难学生的疑问。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同学的思考。使小组学习更有实效性。

3、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要比列一次方程(组)稍复杂一些。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定要在这方面多花时间,要让你“会”转化为学生“会”。只要学生脑子里有分析这种问题的“意识”这节课才有收获。

分式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教学流程

预习导航

一、创设情境: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

(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

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

(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 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 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果用字母 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3、思考:

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 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分式的.概念:

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

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

③ 如同分数一样,在任何情况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分式分母不为零是隐含在此分式中而无须注明的条件。

二、例题分析:

例1 : 试解释分式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求分式 的值 ①a=3 ②a=—

例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 (1)没有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

三、展示交流:

1、在 ____________中,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2、 写成分式为____________,且当m≠_____时分式有意义;

3、当x_______时,分式 无意义,当x______时,分式的值为1。

4、 若分式 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应是 ( )

A. , B. C. D. 为任意实数

四、提炼总结:

1、什么叫分式?

2、分式什么时候有意义?怎样求分式的值

分式教案5

教学目标:

学会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求方程的解、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

去分母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叫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3、解方程(学生板演)

讲授新课:

1、由上述学生的板演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检验:将所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的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为0,则为增根,必须舍去;若不为0,则为原方程的根、

2、范例讲解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评)

例1:解方程例2:解方程例3:解方程讲评时强调:

1、怎样确定最简公分母?(先将各分母因式分解)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巩固练习:P1471t,2t、

课堂小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分式教案6

内容:分式的计算—分式的乘除P93-95

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2、由乘方的定义和分式乘法法则,探索出分式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学习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

学习难点:分式乘方的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1.学习准备

1.说说分数乘除法的法则

2.完成下列计算

(1)×(2)-×(-)

(3)÷(-)(4)-÷

2.合作探究

1.仿照分数的运算,你能完成下列计算吗?

(1)×(2)÷

2、结合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总结如何进行分式的运算吗?

3.教学例题例1计算

(1)×(2)÷

4、练习计算

(1)(—)(2)÷

(3)-xy(4)÷4

5、教学例题

例2计算:÷

(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可先分解因式,后约分)

6、练习

(1)(2)÷(x

7、怎样计算、、?

我们知道:

====

====

==(n为正整数)

举例验证你的结论:。

结合上面的过程,可得分式的乘方。

讨论:==

=(m为负整数)

3.学习体会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4.自我测试1、练习

(1)=(2)=

(3)()2=(4)()2=

2、计算

(1)(—)(2)÷12a2b

(3)(4)(x-y)2

3、先化简,在求值其中,x=5。

分式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

分析 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

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

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

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 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

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X进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 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 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 ,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

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原方程的根是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 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 ,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 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 ,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分式教案8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2.分式的通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2.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3.2 A)

第二张:例1,(记作3.3.2 B)

第三张:例2,(记作3.3.2 C)

第四张:例3,(记作3.3.2 D)

第五张:补充练习,(记作3.3.2 E)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较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出示投影片 3.3.2 A)

分式教案9

学习目标:

(一)学习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3、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学习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例1: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解法一:设每年各有x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得方程,

解法二: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_元.第一年租出的房间为__________间,第二年租出的房间为__________间,根据题意得方程,

例2:小芳带了15元钱去商店买笔记本.如果买一种软皮本,正好需付15元钱.但售货员建议她买一种质量好的硬皮本,这种本子的价格比软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买一本笔记本.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的价格各是多少?

解:设软皮本的价格为x元,则硬皮本的价格为________元,那么15元钱可买软皮本_________本,硬皮本___________本.根据题意得方程,

图3-4

活动与探究:

1、如图,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路程为3km,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km,由于小明父母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分钟,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0xx年吉林省中考题)

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全长600千米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千米/时,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3、轮船顺水航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水航行3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若水流的速度为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积累与总结:

1、列方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是数学实用性最直接的体现,而解决这一问题是如何将实际问题建立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关键则在于审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到它就为列方程指明了方向.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设出__________;(3)列出_________;(4)解分式方程;(5)检验,既要验证是否是原方程的的根,又要验证是否符合题意;(6)写出答案。

分式教案10

一、目标要求

1.理解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遇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三、解题方法指导

【例1】计算:(1)[++(+)]·;

(2)(x-y-)(x+y-)÷[3(x+y)-]。

分析: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及括号的关系。

解:(1)原式=[++]·=[++]·=·==。

(2)原式=·÷=··=y-x。

【例2】计算:(1)(-+)·(a3-b3);

(2)(-)÷。

解:(1)原式=-+=-+ab

=a2+ab+b2-(a2-b2)-ab

=a2+ab+b2-a2+b2-ab=2b2。

(2)原式=[-]·=-=-====。

说明: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按分式的运算顺序法则进行计算,但恰当地使用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

(2)要随时注意分子、分母可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以备约分或通分时备用,可避免运算烦琐。

(3)注意括号的“添”或“去”、“变大”与“变小”。

(4)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四、激活思维训练

▲知识点:求分式的值

【例】已知x+=3,求下列各式的值:

分式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使学生掌握运用去分母或换元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使学生理解转化的数学基本思想;

3、使学生能够利用最简公分母进行验根.

教学重点: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在初二我们已经学过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知道了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以及验根的目的",了解了转化的思想方法的基本运用.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12.7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同类型的方程的解法,直接点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类同,及产生增根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归纳总结的欲望,使学生理解类比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转化”这一基本数学思想的理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类比”、“转化”的理解,可以通过回忆复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探求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同时通过对产生增根的分析,来达到学生对“类比”的方法及“转化”的基本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调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新课引入: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化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课讲解:

通过新课引入,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类比地提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式教案12

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通分。

教学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通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前置自学(自学课本7-8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2)=(3)=0

2.通分

和、和

明确:(1)分式的通分与分数的通分类似;

分式通分的依据——。

(2)最简公分母的确定:(1)系数取最小公倍数;(2)字母取所有不同字母;(3)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特别强调,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各分母分解因式,在确定最简公分母。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

(1)(2)

(3)(4)

2、通分:

(1);(2);(3)

三、拓展提升

通分:

(1)和(2)和

(3)和(4)和

四、当堂反馈

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中分子、分母各项系数化成整数为________.

2.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

3.通分:

(1)、

(2)、

(3)、

4.某人骑自行车匀速爬上一个斜坡后立即匀速下坡回到出发点,若上坡速度为v1,下坡速度为v2,求他上、下坡的平均速度为()

(1)(2)(3)(4)

5.已知,求分式的值。

分式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2.P5[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

3.P5例1填空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4.P12[拓广探索]中第13题提到了“在什么条件下,分式的值为0?”,下面补充的例2为了学生更全面地体验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两个条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这一类题目的解。

四、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分式教案14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一、类比同分母分数的加减,熟练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及通分过程,熟练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及通分过程与方法.

数学思考

分式的加减运算中,体验知识的化归联系和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

一、会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会解决与分式的加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能进行分式的加、剪、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整体思考中开阔视野,养成良好品德,渗透化归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点

分式的加减法.

难点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及简单的分式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问题引入

活动2:学习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活动3:探究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活动4:发现分式加减运算法则

活动5:巩固练习、总结、作业

向学生提出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学习分式加减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创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类比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让学生归纳同分母分式的加减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运算.

回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使学生归纳异分母分式的加减的方法.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让学生发现分式加减运算的法则,通过分式在物理学的应用及简单混合运算,使学生深化对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理解.

通过练习、作业进一步巩固分式的运算.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1.问题一:比较电脑与手抄的录入时间.

2.问题二;帮帮小明算算时间

所需时间为,

如何求出的值?

3.这里用到了分式的加减,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问题.学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提出困惑:

分式如何进行加减?

通过实际问题中要用到分式的加减,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活动2]

1.提出小学数学中一道简单的分数加法题目.

2.用课件引导学生用类比法,归纳总结同分母分式加法法则.

3.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例1]

4.教师通过课件出两个小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进一步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通过例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体会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同时教师指出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由两个学生板书自主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师生共同完成例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很棒,自己能够通过思考学会新知识,提高自信心.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活动3]

1.教师以练习的形式通过“自我发展的平台”,向学生展示这样一道题.

2.教师提出思考题: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要遵守什么法则呢?

教师展示一道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题目,学生自然就想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想到小学数学中,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从而联想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方法思路.

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学习的乐趣.

[活动4]

1.在语言叙述分式加减法则的基础上,用字母表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例2]

3.教师通过课件出4个小练习.

4.[例3]在图的`电路中,已测定CAD支路的电阻是R1欧姆,又知CBD支路的电阻R2比R1大50欧姆,根据电学的有关定律可知总电阻R与R1R2满足关系式 ;

试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总电阻R

5.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例4]

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说出分式加减法则的字母表示形式.

通过例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体会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同时教师重点演示通分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道题的方法、如何找最简公分母及时指出学生在通分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师生共同完成,对比物理学中的计算,体会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分式的混合运算,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通分要仔细.

由此练习学生的抽象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语言的精练.

让学生体会运用的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锻炼学生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准确又有速度.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分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会各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5]

1.教师通过课件出2个分式混合运算的小练习.

2.总结: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b)⑴方法思路;

c)⑵计算中的主意事项;

d)⑶结果要化简.

3.作业:

a)教科书习题16.2第4、5、6题.

学生练习、巩固.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教师布置作业.

锻炼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准确性及速度.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分式教案15

课 题: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 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探究解法—归纳反思”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航海”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分式方程组的解的.

2.等式性质有哪些?

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2x1x?1 ??324

(回顾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着重复习去分母的步骤,为学生过渡到分式方程去分母.)

二.探索新知

想一想:解下列分式方程:10060 ?20?v20?v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用类比的方法找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解下列分式方程:480600??45 x2x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并强调检验方程的解.)

2.议一议:解分式方程 110 时,小明的解为5,他的答案正确吗? ?2x?5x?25

(让学生通过解这个方程,并思考问题,从而产生疑惑,展开讨论,了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

3.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上面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⑵主要步骤有哪些?

四.练习提高

解下列分式方程

(1)343?x5? (2)??4 x?1x2x?33?2x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1.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2.体会了化未知为已知、化分式为整式的转化思想。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本32页习题16.3第1题

七.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中,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找到分式方程的解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关于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教学,通过创设议一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分式的教案  分式  分式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分式的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小螃蟹找工作

大班语言教案《小螃蟹找工作》推荐度:相关推荐大班语言教案:小螃蟹找工作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展开)

教案

 适应新环境心理健康教案

小班社会适应活动教案推荐度:适应作文推荐度:长沙新环境房屋租赁合同推荐度:心理健康教案推荐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适应新环境心理健康教案(精选9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