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individual),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samplesize)。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如人口普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

师:很好!下列问题也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

(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

(2)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

(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

(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二、例题讲解

【例】(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解:(1)电视台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对这?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调查对象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

《6。2普查与抽样调查》课时练习

2。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数不多,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所以A正确;

B。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B错误;

C。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C错误;

D。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

《6。2普查与抽样调查》基础巩固

1、(知识点1)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

2、(题型二)下列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禽流感H7N9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3、(题型三)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做调查,以下调查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是()

A、查阅外地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统计资料

B、测量该市一所中学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C、测量该市两所农村中学各1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D、在该市市区任选两所中学,农村任选两所中学,每所中学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50名八年级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2

4.3角:学案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

难点:在度、分、秒之间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说一说生活的角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4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P144

4.做一做:P144从角的运动定义出发,得到平角、周角的定义。

平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钟记忆:角的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反馈检测:

1.如图, 可以表示成 或 可以表示成______, 可以表示成______.

2.两个角的和是( )

A.一定是锐角 B.一定是钝角 C.一定是直角 D.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

《4.3角》测题

二、选择题

10、一个角等于它的"补角的5倍,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 )

A.30° B.60° C.45° D.150°

11、两个锐角的和( )

A.一定是锐角 B.一定是钝角 C.一定是直角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度比是3∶2,这两个角是( )

A.108°,72° B.95°,85° C.108°,80° D.110°,70°

13、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为( )

A. 周角 B. 平角 C. 直角 D. 直角

14、如果角α和角β互为余角,角α与角γ互为补角,角β和角γ的和等于周角的 ,那么此三个角分别为( )

A.75°,15°,105°B.60°,30°, 120°C.50°, 30 °,130°D.70°, 20°, 110°

15、如图15,图形表示的是( )

A.直线 B.射线 C.平角 D.周角

16、船的航向从正北按顺时针方向转到东南方向,它转了( )

A.135° B.225° C.180° D.90°

17 有两个角,它们的比为7∶3,它们的差为72°,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互为余角 B.互为补角 C.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3角》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 .(知识点1)有下列说法:①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②一条射线旋转而成的图形叫作角;③两边成一直线的角是平角;④平角是一条直线.其 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知识点5)一块手表,早上8 时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如图4-3-1,那么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小于平角)的度数是( )

A.60° B.80° C.120° D.150°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3

学习目标: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辨别直线、射线、线段,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条线段.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3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地面上有两点和,处放有一块骨头,三只不同颜色的小狗从点跑到点吃骨头,所经过的路线不同,请同学们辨别,哪只狗更聪明.

结论:

2.探究: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方法:

3.探究:比较线段的长短

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方法:

4.探究:线段的中点

通过学生玩跷跷板,抽象出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中点的定义:

因为点在线段上,M是AB的中点

所以AM==0.5.

1分钟记忆:说说线段的性质、线段的中点

反馈检测:

判断:

1.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

2.如果点是线段的中点,那么( )

3.如果,那么点是的中点( )

选择:

1.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是( )

A.线段的中点B.线段最短

C.这两点间的距离D.线段的三等分点

2.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长度相近的绳中挑选一条最长的绳子参加比赛,最简单的选择方法是( )

A.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

B.把两条绳子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C.用尺量绳长

D.没有办法挑选

3.已知线段,在直线上画线段,使,求线段的长.

实践应用

1.有一弯曲的灌渠流经一片农田,为了缩短流程,以减少分水的.过分流失,现要将该灌渠改直,请问这应用的是什么结论?

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课时练习

知识点1线段基本事实及两点间的距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

C.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叫做A、B两点间的距离

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

2.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的道理是( )

A.两点之间,射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4.2比较线段的长短》同步练习

2.(知识点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

C.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 .(题型二)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路,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线段有两个端点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判断,并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 初步掌握列代数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正确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代数式的意义以及正确地列出代数式。

三、学习过程

1.(1)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请你填空。

①七年级一班有男生20人,女生n人,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__人。

②买苹果s千克用了4元钱,买1千克苹果需要________元。

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a厘米和b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c厘米,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是_______。

(2) 上述各问题中出现的如20+n、 、4n、(ab+c2)以及以前学习的n-m、2(a+b)、ab+ac等式子,都称为代数式。

(3)指出下列哪些是代数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1) m+5 (2)2x-y+1 (3) 2+3+5 (4) 3

(5) (m-5n)2 (6) abc (7)a (8) 2+x=3

2.(1)例1 填空:

①甲数用a表示,乙数比甲数大3,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②甲数用a表示,甲、乙两数的和为10,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③甲数用a表示,甲数是乙数的5倍,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④甲数用a表示, 乙数比甲数的平方少2,那么乙数是______________.

⑤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cm、b cm .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cm

(1)自主归纳。 结合上面所有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总结出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2)下列代数式中符合书写要求的是________ ,并说明理由。

(1)x×y×2 (2) a + b 厘米 (3) 2(b-a) (4) (a + b) ÷c (4.像“x的.3倍与y的2倍的和”、“x与5的差的3倍”等用文字表述数量关系的语言称为自然语言(或普通语言);

像3x+2y与3(x-5)等用代数式表述数量关系的语言称为数学语言。

5.将下列代数式用自然语言表示: (1) (a+b)2 (2) a2 -b2

6.请同学们将下面的代数式赋予它实际意义。a-b ___________4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存在问题的地方:

五、课堂检测

1.列代数式表示(注意规范书写)

① x的 与a 的和是____________;② a,b?数和的平方减去a、b两数的立方差____________;

③ 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它的宽为xcm,那么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

④ 某商品的利润为a元,利润率为1

《3.2代数式》测试

3.(题型三)某汽车的油箱里储油20 L,如果该汽车每行驶1 km耗油0.04 L,那么当汽车行驶n(n≤500)km时,油箱中还剩汽油______L.

4.(题型二)已知x2+x-1=0 ,则3x2+3x-5=________.

《3.2第2课时代数式求值》同步练习

解题突破

⑤根据设计的程序进行计算,找到循环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导计算.

命题点 3 利用整体法求值 [热度:96%]

10.⑥已知-x+2y=5,则5(x-2y)2-3(x-2y)-60的值是(  )

A.80 B.10 C.210 D.40

解题突破

⑥先通过改变符号变换已知代数式,再利用整体代入法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四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同级运算按照从___往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的运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p66,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作业

9.用符号“>”“<”“=”填空.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月工资2500元,按规定: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部分又要分为两部分,并按不同税率纳税,即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超过500元不超过20xx元的部分则按10%的税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会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进一步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及应用.

难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你们知道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1)2x+3=x+4;(2)5x+4=5-3x.

学生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问题展示: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师: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

生:2x台.

师: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

生:4x台.

师: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列出方程:x+2x+4x=140.

用框图表示出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二、例题讲解

解下列方程:

(1)2x-x=6-8;

(2)7x-2.5x+3x-1.5x=-15×4-6×3.

解:(1)合并同类项,得-x=-2,

系数化为1,得x=4.

(2)合并同类项,得6x=-78,

系数化为1,得x=-13.

三、巩固练习

解下列方程:

1.3x+4x-2x=18-7.

2.y-y+y=×6-1.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经验?

学生发言,教师予以补充.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规律。

教学准备: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口算:7+(-5) (-5)+(-4) (-10)+0 (-8)+8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交流、归纳,自主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小学学过的.加法的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3.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值,并观察寻找规律。

(1) (-7)+(-5) (-5)+(-7)

(2) [8+(-5)]+(-4) 8+[(-5)+(-4)]

(3) [(-7)+(-10)]+(-11); (-7)+[(-10)+(-11)]

结论: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

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三)验证结论:

例1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例2计算:31+(-28)+28+69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计算比较简便)

解:31+(-28)+28+69

=31+69+[(-28)+28]

=100+0

=100

《2.4.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步练习

3.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一定都是负数B.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C.一个为零,另一个为负数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  )

A.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而定

D.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而定

5.如果a,b是有理数,那么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如果a<0,b<0,那么a+b>0

B.如果a>0,b<0,那么a+b>0

C.如果a>0,b<0,那么a+b<0

D.如果a>0,b<0,且|a|>|b|,那么a+b>0

《2.4.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测试

7.张大伯共有7块麦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增产为正,减产为负)情况如下(单位:kg):+320,-170,-320,+130,+150,+40,-150.则今年小麦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  )

A.增产20 kg B.减产20 kg C.增长120 kg D.持平

8.一口井水面比井口低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48米,此时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请通过列式计算加以说明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会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比较“加减法统一为加法”与“省略加号的代数和”两种计算形式。

学习重难点:

1、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2、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

学习过程:

任务一:温故知新

1、完成课本44页习题2、7的第1、2题,写在作业本上。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D、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答案:D

解析:解答:D选项应该是有理数相加时,如果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的加法法则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2、有一架直升飞机从海拔1000米的高原上起飞,第一次上升了1500米,第二次上升上-1200米,第三次上升了1100米,第四次上升了-1700米,求此时这架飞机离海平面多少米?

3、10名学生体检测体重,以5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数记为正,不足的数记为负,称得结果如下(单位:千克):2,3,-7、5,-3,5,-8,3、5,4、5,8,-1、5

这10名学生的总体重为多少?1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为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9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号两数相减。难点:异号两数相减。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3.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如何计算?

4.3-10有意义吗?它应当等于多少?

注:问2是要向学生强调,两数的和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一个数加一个非零的有理数,其和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问3是向学生说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多少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要用减法运算。问2和问3都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

Ⅱ.新课讲解:

1.由问2、问3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在正有理数范围内3-10是没有意义的,因为3比10小,问3比10大多少,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但引入负数就不同了。如果你有3元钱向售货员买了10元的物品,如果售货员让你先把物品拿走,那么你将欠售货员7元。这件事实如用算式表达,即3-10=-7。

由实际运算的例子归纳有理微减法法则。

考察:3-10=3+(-10)=-7,3-(-10)=3+10=13,

(-10)-(-3)=-10+3=-7,(-10)-7=-10+(-7)=-17。

等式左边的运算结果,用减法意义求出。3比10大-7,3比-10大13,-10比-3大-7,-10比7大-17,或画数轴,让学生观察得出。考察以上计算后。提问:减法是否都可转化为加法计算?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讲解例题:

(l)补充例题:问15℃比5℃高多少度?15℃比-5℃呢?-5℃比15℃呢?

解:∵15-5=10,∴15℃比5℃高10℃;

∵15-(-5)-15+5=20,∴15℃比-5℃高20℃;

∵-5-15=-5+(-15)=-20,∴-5℃比15℃高-20℃。即-5℃

比15℃低20℃。

(2)教科书例1、例2。

Ⅲ.做一做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82页练习第1~3题。

Ⅳ.课时小结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Ⅴ.课后作业

1.习题2.6A组第1~9题,B组选做。

《2.5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

2.(题型一)李明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计算|(-3)+_|,其中“_”是被墨水污染而看不到的一个数,他翻看了后边的答案得知该题的计算结果为6,那么“_”表示的`数应该是.

3.(考点一)计算:(1)-2- (+10);

(2)0-(-3.6);

(3)(-30)-(-6)-(+6)-(-15);

《2.5有理数的减法》测试

16.下表记录了七年级(1)班一个组学生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正号表示比标准体重重,负号表示比标准体重轻),标准体重是50 kg.

姓名小明小丁小丽小文小天小乐

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kg)-5+3-7+4+60

(1)谁最重?谁最轻?

(2)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10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难点: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几何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数轴:规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一条直线叫做xxxxxxxx.

2.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正数大于,负数小于,正数大于一切。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p32,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二、精读教材

4.相反数的意义

+3与—3,—5与+5,—1.5与1.5这三对数有什么共同点?还能列举出这样的数吗?

归纳:如果两个数只有xxxxxx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xxxxxxxx,也称这两个数xxxxxxxxxxxx.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xxxx。如,+3的相反数是—3,也可以说+3与—3互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2.3绝对值》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

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 )

A.正数B.负数

C.零或正数D.零或负数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可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零的绝对值是零;所以答案选择C选项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绝对值,注意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0个B.1个C. 2个D .无数个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绝对值得定义可知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分析:考查绝对值这一知识点.

3.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 )

A.5 B.-5 C.5或-5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分析:考查相反数的基本概念。

2.3绝对值》同步练习

10.如果|a|=-a,下列成立的是(  )

A.-a一定是非负数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正数D.|a|不能是0

11.下列说法:①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②-a一定是一个负数;③没有绝对值为-3的数;④若|a|=a,则a是一个正数;⑤-20xx的绝对值是20xx.其中正确的有xxxxxxxx.(填序号)

12.若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距离为6,则这两个数为(  )

A.+6和-6   B.-3和+3   C.-3和+6   D.-6和+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上册  上册词条  初一  初一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数学初一上册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推荐度: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反思推荐度: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推荐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总结推荐度:高一地理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七年级地理《极...(展开)

教案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推荐度:小学美术教案推荐度:幼儿美术教案推荐度:小学的美术教案推荐度:高中美术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热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展开)

教案教案

 花钟的教案

花钟的教案推荐度:花钟的教案推荐度:《花钟》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花钟的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