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推荐度: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推荐度:
圆的认识说课稿
推荐度: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 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 推导公式
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作者:山东省临清市唐园镇中心小学 张延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渗透转化思想,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投影)
两名运动员分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和直径为100米的圆的路线骑车比赛。问: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沿着正方形的什么跑?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4a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4.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是沿着圆的什么跑?
质疑: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圆的直径是100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谁先回到原出发的一点呢?
生:同时到。或跑圆形的先回来……
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新的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学生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创设情景,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为什么?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吗?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围、滚的办法不是什么样的圆都试用。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找关系,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问:①哪个圆的直径长,哪个圆的直径短?拉开周长,你发现了什么?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有关。)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规律,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1厘米、3厘米、5厘米、10厘米。)
②同学们动手利用手中学具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同桌合作测量,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③电脑或实物验证。
问: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吗?
电脑出示2个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边看边数一数。
师:刚才是老师给你的圆,现在谁愿意自己在电脑上任选一个圆,大小由你决定。
指名填到黑板上。
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自己选出一个圆,看一看这个圆的周长是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为什么我们算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的测量有误差。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补充板书:÷圆周率π固定
师: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你知道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谁吗?
放录音:大约20xx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大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生为中国人,应为之自豪。
板书:3.1415926~3.1415927之间
后来人们发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板书:无限不循环
在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即π≈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解决实际问题。
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读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指名列式。
3.14×0.95
板书:=2.983 (先写准确值)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练一练 第112页的“做一做”。学生做在本上,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复习准备中的骑车比赛一题。回答谁先返回原点。
C圆 3.14×100=314(米)
C正 100×4=400(米)
因此沿圆周骑车的运动员先返回原点。
不用计算也可知。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100)的π倍,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100)的4倍。因此,绕圆周骑车的人先回到原点。
2.老师用绳甩小球。算一算小球转动的圆的周长。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绳长5分米)学生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3页第 1,2(1),3(1),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至终让学生动手量、算;动脑发现规律;动口说出自己的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间的导语,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内容,使老师的语言自然,流畅。通过质疑也可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一步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电教手段的合理应用,这样既可画龙点睛,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一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评析:教学目标的拟订,从知识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爱国教育,立体丰满,折射出设计者教育观念的现代、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
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2)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播放,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难能可贵。]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如果学生说: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请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3厘米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0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唐老鸭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如果学生说: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4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5厘米圆片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10页的表格中。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一一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评析:用直尺量→滚动法量→绳绕法量→没法量,既留给学生发挥的时空,又不断制造矛盾,"逼"着学生探求新知。]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绕圆面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径比较,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用刚才测得的第110页表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比值,依次一组计算一个。
(4)观察数据。
第一个圆片: ××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5,也有同学算出的是3.14、3.13。在实验操作中允许存在这样的误差。不管是3.14、3.15,都可以说,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二个圆片: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三、四个圆片:它的周长还是直径的3倍多一此。
(5)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评析:这一环节融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体现了设计者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和师生观,以及较强的选择、组合、优化教法的能力。由"是……"→
"也是……"→"还是……",最后概括出"总是……",反映出教者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和较为精湛的语言功底。]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指导学生读写π,每人在本子上写3个π,同桌比比,看谁写得好。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2)指导阅读第111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在学生汇报"看书后知道了些什么"时,相机板书: π=3,1415926……≈3.14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l)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 =πd
建议学生从第110页表格中任意挑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评析:让学生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再对照验证,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2)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评析:此环节与上一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113页第1题的(1)(3)两小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l
3.出示例1
(1)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3)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这张圆桌的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4.完成第112页中间的练一练。l
5.看书质疑。l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可以有效巩固新知。例1的直径改半径,独具匠心,既练习了求周长的另一种情况,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费时不多。]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同学们从四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
[评析:"变"与"不变"的板书,看似简单明了,其实是设计者苦心经营的。这一环节的组织,使辩证思维方法的培育从高空落到实地,促成了第3条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
2.照应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米老鼠、唐老鸭跑步的路线,如果他的都跑了一圈,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为什么?
3.课后思考。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导读写π。)
(3)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π=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求圆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根据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半径或直径。
教学重点:
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把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一下,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练习指导
基本练习(口答)
⑴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 ),所有的直径( ),直径是半径的( ),半径是直径的( )。
⑵(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⑶什么是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
⑷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倍,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用字母( )表示。
练习指导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米 d=1.5厘米 r=6分米
2、求下面各圆的.直径
C=28.26厘米 C=50.24米
3、求下面各圆的半径
C=12.56米 C=314厘米
以上几题均由学生板演,其余齐练
全班讲评,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绳子长6.28米,在一根圆木上,正好绕了5圈,这根圆木的直径是多少?
2、一面钟的分针长14厘米,经过一小时,分钟针尖可划过多少厘米?
3、小明的自行车轮胎的直径是0.6米,小明骑一分钟车轮转动了100圈。
①他一分钟可行驶多少米?
②他要通过2180米长的大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四、课终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4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实践探索,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七窍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直径分别为5、6、7、8、9、10厘米的圆纸片、绳子、表格。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师:李奶奶决定让小明和小刚进行一次跑步比赛。方案是这样的:让小明沿着一个边长为d米的正方形跑道跑,让小刚沿着一个直径为d米的圆形跑道跑(假设他俩跑的速度一样);方案一公布,小明就说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个方案公平吗?要想判断这个方案是否公平,必须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什么?(周长)
师:对,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圆的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故事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境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
引导探究,展开新课
1.情境导入,借助教具直观感知,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想一想,要想计算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圆的周长)
(2)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3)围成圆周长的是一条什么线?
2.测量圆的周长。
(1)滚动法。
拿出一元硬币,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学生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滚动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强调: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做好标记;②不能滑动,要滚动;③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小结:对于较短的圆形物体的周长,我们可以用滚动法测出圆的周长。
(2)绕绳法。
课件出示:一个圆形水池,提问:要测量这个水池的周长用滚动法可以吗?那你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学生提出可以用绕绳法测量)
绕绳法:用一根绳子绕圆形水池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度,即可得出圆形水池的周长。提醒学生用绕绳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②绳子是无弹性的。
(3)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呢?
教师甩动一端系着线的小球问: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上面提出的方法测量吗?
经过对比,感受滚动法和绕绳法两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3.操作实验,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1)观察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随着直径或者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四人一组,合理地分配任务,分别量出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逐项填入表中。例如:
周长c(cm)直径d(cm)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3.14213.14
9.533.17
12.643.15
15.853.16
31.4103.14
(3)观察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①你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比值都是三点几)
②你认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什么关系?(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进一步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下面我们共同来验证一下之前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课件出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却是一个定值)
(5)认识圆周率。
①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有谁知道它叫什么?(圆周率)
②圆周率的概念是什么?(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③关于圆周率,你们还知道什么?(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④感受文明,激发情感。
结合教材63页的资料介绍《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说法,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
(6)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半径×2×圆周率)
②如果把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你们能总结出求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吗?(c=πd或c=2πr)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
(7)进一步明确复习题答案。
结合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说一说小明和小刚谁先跑完?小明跑完一圈的路程是4d,小刚跑完一圈的路程是πd,4比π大,所以小刚先跑完。
4.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例1,这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让学生板演。
c=2πr
2×3.14×33=207.24(cm)≈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m。小明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做例1,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64页1题。
2.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2)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与直径的乘积。( )
(3)当半径为3cm时,圆的周长为18.84cm。( )
3.爸爸用卷尺量得圆桌面的周长是4.71m,这个圆桌的直径是多少?
4.完成教材66页7、8题。
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材66页9、10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半径×2×圆周率。
教学设想:
利用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使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课件中两只小兔子进行赛跑比赛是生活问题,却是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际动手操作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十一册第137~13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圆周率的历史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圆形实物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教师播放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
黑兔和白兔比赛跑步,黑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白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白兔获胜。黑兔看到白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
1.回忆正方形周长:黑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那白兔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师: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出示课题 圆的周长)
3.小组合作,测出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记录。
4.反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5.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6.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教师甩小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这个圆吗?刚才大屏幕上白兔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
(三)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一生用绳子拴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四人小组讨论,猜猜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生:我猜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
3.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
(生1:我猜3倍。 生2:我猜3.5倍 生3 :…… )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
1.明确要求:将前面测量的结果填入表格,并计算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2.反馈数据
生1: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4倍。
生2: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2倍。
生3: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4倍。
师: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二)介绍祖冲之
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三)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 2πr
3.应用
(1)甩动小圆球,告知绳长3分米请学生选用公式计算此圆的周长。
生:我选 C = 2πr,2×3.14×3=18.84分米,此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
(2)课题外的圆的直径是20厘米,用哪个公式计算?
生:我用 C = πd计算,3.14×20=62.8厘米,此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解答开始的问题: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黑兔和白兔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3.14 ( )
2.出示例1,学生自己计算。
3.如果黑兔沿着大圆跑,白兔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一个茶杯口的直径你有什么方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