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 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含义,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转化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
(2)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以旧探新
这是一幅街区图,上部是住宅小区,中部是街道,下部是学校的大门内外,图上的学校将是我们城关一小未来的面貌。为了使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丽,学校准备在大门前修建两个花坛,那要考虑什么实际问题呢?(修多大的花坛,也就是要计算它们的面积有多大)。(课件依次出现)
这块花坛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如何求出这块地的面积?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方法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每个方格按1㎡)
1.用方格纸制作成的平行四边形放在边长是1米的方格中,数一数占几个方格(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米。这块空地的面积是24平方米。
根据这个例子,让同学将书本80页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也会发现上面的规律!
2.填表并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
(1)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方法二:“割补”法:通过数方格我们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中心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提出假设: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
2.动手实验:(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运用所学过的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那样的话我们就能不用方格就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在操作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就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2)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观察拼出来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2)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剪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得出:(面积=长×宽)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全班交流推导公式:
(1)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
(2)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研究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
(3)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4)字母公式: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是S=ah
三、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1.出示书上82页的1题,请大家做一做。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强化认识:那请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四、巩固练习
1、试一试
计算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同学说说你的方法。
35cm 20dm 4.8m
26cm 28dm 5m
公式: 公式: 公式:
列式: 列式: 列式:
2、我能填得准。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cm,对应的高是4cm,面积是( )。
五、课堂总结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4页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
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名称。(电脑出示)
2.在这几个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呢?
3.大家想不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l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这儿有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作适当点评,使学生明白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都是可以的:即数方格比较大小或把左边的图形转化后与右边的图形进行比较。
(2)出示例l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小结: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2.教学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提问:你能想办法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提出要求: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剪、拼过程)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 (继续请学生演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各种转化方法,进行小结。
(4)讨论:刚才大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的。大家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5)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2)操作: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 底(cm) 高(cm) 面积(c㎡)
(3)小组讨论:
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反馈、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如.下的板书: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二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高
(5)用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S=ah
(6)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通过指名板演和评点,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三、巩固深化。
1.指导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公式。
2.指导完成练习二第1题。
(1)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尝试操作。
(2)讨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相等,它的底和高可以分别是多少?
(3)学生继续操作后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判断,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3.指导完成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指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
提醒学生:测量的结果取整厘米数。
4.指导完成练习二第3、4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5.指导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同桌两人分别按要求做出长12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平放在桌上。
(2)指导观察、思考。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成的长方形和用长方形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为什么?面积呢?
(3)指导测量、计算,验证猜想。
(4)连续拉动长方形,启发思考面积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 使学生了解用数方格方法计算面积时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同时初步学会用这方法估计并计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 使学生体会平移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感受转化的策略。体会平移后图形的面积不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该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
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 ),对角( )。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垂直于BC,E是垂足。如果∠B=55°,那么∠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引导观察。
1.按照课本第30页“探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量一量并观察,OA与OC、OB与OD的关系。
2.在如课本图12。1。3那样的旋转过程当中,你观察到OA与OC、OB与 OD的"关系了吗?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OA=OC,OB=OD。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性质。)
三、应用举例。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O=OC,OD=OB,AB=CD,AD=BC。本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以及对边相等的应用。)
例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相于点O,△AOB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本题应让学生回答,老师板演。注意条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C=26厘米,BD=20厘米,那么AO=( )厘米,OD=( )厘米。
2.在平等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3,BC=4,AC =6,BD=5,那么△AOB的周长是( ),△BOC的周长是( )。
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8厘米,BC =6厘米,△AOB的周长是18厘米,那么△AOD的周长是( )厘米。
4。试一试。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刻度尺度量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得到平行线又一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练习。
如图,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两条平行线I1、l2之间画出其他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五、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课本第34页练习的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问题?
七、作业
补充习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教材处理:
基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内化、整合.
首先,打破了原教材的知识结构,构建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分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这样两部分,本节课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安排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然后,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活动完全开放,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力图构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
最后,把一道命题证明的练习题改编成实验操作型问题.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制作成模型,让图形动起来.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其中不变的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总之,教材处理力求在深挖概念内涵;拓展性质外延;深化练习效用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与态度上的跨越;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
(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四)应用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4、做书上82页2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S=ah或S=ah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