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三分之一,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民达3300万人,人均增收9700元。”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在不久前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上表示。
邵琪伟说,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绿色的农副产品、传统的村落建筑、闲适的农家生活、朴实的乡风民俗,使广大中国乡村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
中国人口众多,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每年都有上亿中国农民背井离乡到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打工,而广大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农耕文化、天然的绿色食品却成为亟待开发的“山间宝藏”。
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都市生活压力的日趋繁重,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中国人缓解压力、贴近自然、寻找传统记忆的重要方式。
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处的贵州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紧挨中国西部的直辖市重庆,这个森林覆盖率达70%、夏季常年温度22度摄氏,早起云雾缭绕、晚来虫鸣奏乐的山间村落,如今成为大都市人群放松身心、呼吸高负氧离子的避暑胜地。
“杉坪村在2013年发展乡村旅游之前,是一个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贫困人口约占全村人口四分之一,外出务工青壮年达350人之多的国家二类贫困村。”杉坪村村支书黄光明说,发展了乡村旅游后,杉坪村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仅返乡就业,而且组建了一支30人的农民管乐队,并开设了书画、摄影、健身、舞蹈培训班,“村寨不仅年轻了起来,而且越来越有文化。”
18岁就外出打工的农民邓承勇说,漂泊了20多年,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每天与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太好了。据了解,邓承勇通过开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方式,一年纯收入就有十多万元。
贵州桐梓县杉坪村发展乡村旅游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事例仅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就地就业的缩影。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国将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等。上述举措开启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
邵琪伟认为,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虽晚,但特色鲜明、涵盖面宽,综合带动效应明显,乡村旅游在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旅游脱贫为例,中国目前已有超过8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到2020年,中国将支持6000多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届时,更多的山区农民将通过卖气候、卖风光、卖空气、卖土特产脱贫致富。
据了解,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过20亿人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受益农民可达5000万人,每年可带动约100万贫困农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