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多老师也为了提高自己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开始要求学生努力的学习,对于道德方面教育的很少,那么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后果有哪些?
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后果如下;
一、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德育僵化,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每周两节的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就是德育。当德育考试时,不管你平时做人如何,只要背掉书本中的条条框框,就可以得高分。而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定:现代教育的思想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习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而这些要求对于当今农村的中小学生来说,是无用的,因为它无法给他们带来分数。这就是我们学校德育的尴尬。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却缺乏科学的评判,成为学校可有可无的事。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或在课堂集中灌输,或是能省则省。而那些写在德育成绩单上的则永远是孩子们对德育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学生讲道理是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是言行不一。这就是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分离现象。中小学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使中小学教育产生严重畸形。
二、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德育范围狭窄单薄
应该说,在以前的学校德育中,受一种简单泛道德主义的意识影响,把德育简单政治化。这种高度政治化的德育,对中小学生基础文明养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如“文革”前的学生是老实、厚道的羔羊式的学生;“文革”时是造反、斗争、带刺带角的学生;市场经济条件下,前“文革”式、“文革”式的学生还存在,又滋长了“经济人”的向度。时至今日,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情况,仍然存在。如对中小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即使在大学生中,也开展“人走关灯”的“修身教育”;在成人中进行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的倒错仍然十分普遍。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内容虽然已由政治理论扩大到心理、法律职业道德等,但仍然比较狭窄单薄,德育教学空洞、苍白无力,德育工作出现了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三、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在教育长期积贫积弱的背景下,作为中小学校既难吸引优秀人才,也难对教师进行高标准的严格要求。时至今日,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消极现象还严重存在:教育观念上,许多教师不能建立完整的学生观和素质观,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样情况下,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英雄”,在分数的功利面前,谁还注意对品德的要求;同时,有些教师又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每一个学生感情投入是不平均的,而对所谓的好和坏,又没有一个发展观,既然谈不上公平,又何来品德的培养;具体的师德体现上,有的年轻教师竟穿超短裤、超短裙去上课;有的教师往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脖子里灌凉水,脸上刺字,或是差几分及格就扇几记耳光,还有的动不动就请来家长对号入座,念到谁的分数谁的家长就起立,如此等等。对教育者来说,固然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这样的教育者将自己超然于道德之外,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伦理割裂开来。在这样的师德下,又怎能谈得上德育。
重智育轻德育后果是很严重的,让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负面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到学习,还会引起学生暴力事件等,所以说需要及时的调整好教学模式,对怎样防范和处理校园暴力进行避免,多去本站,多关注这些校园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