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答记者问》一文,对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作出决定。
据悉,2011年5月-2015年3月间,央行一共发出了8批共计270张支付牌照,减去因违规被撤销的3张,目前市场上还有267张。此后,央行停发支付牌照。于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支付牌照转让变成了一桩水涨船高的“壳买卖”。
业内人士表明,支付牌照的业务类型共包含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六类。其中移动支付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以及互联网支付牌照最为抢手。目前,业务范围仅为网络支付的牌照报价为2.5亿-3亿元;经营范围为全国,业务范围又是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全牌照”的,报价为4亿-4.8亿元。
然而,在牌照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能够真正盈利且找准发展策略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却极少。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6第一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占比前10%的分别是:支付宝占比43.3%,财付通占比20.1%,银商占比11.1%,快钱占比7.0%,中金支付占比5.1%,汇付天下占比5.0%,易宝支付占比3.9%,京东支付占比1.5%,易付宝占比1.4%,宝付占比0.9%。整个市场份额中,前4支付巨头就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剩下约20%的份额由200家中小型支付企业抢食。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现在央行批了26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69家里面能有三四家真盈利,那就相当不错了,剩下的基本都在亏钱。”“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有上述十家支付机构的十张牌照就够了。”某大型综合金融机构人士表示,支付是一个利润较薄的行业,不上一定规模根本无法赚钱,正是如此,市场上大量拥有支付牌照尝试开展支付业务的公司至今仍处亏损状态。
那么,价格如此高昂的支付牌照到底为什么这么值钱呢?支付机构又如何盈利呢?
收取支付手续费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主要盈利点在于帮助商户收单和付款产生的手续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手续费不同。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待不同商户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例如除彩票、游戏、3C数码等部分特殊行业之外,蚂蚁金服向绝大部分小微商户(包括餐饮、航旅、数字媒体和金融等行业)收取0.6%的最低服务费率;非营利性机构(如公益机构、公共医院、公立学校等)接入支付宝免费(2015年11月16日数据)。而微信支付的最低服务费率也是0.6%,最高为2%,具体费率与交易产品类型有关。相比之下,银行卡刷卡的手续费也全部由商户支付,手续费主要由发卡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银行卡清算机构收取的网络服务费和收单机构收取的服务费构成。按照2013年“66号文”规定,刷卡手续费商户类别包括餐饮类、一般类、民生类和公益类四大类,费率分别为1.25%、0.78%、0.38%和0%。
对于商户来说,虽然与银行比较,第三方机构的手续费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蚂蚁金服等支付机构近期还向涵盖餐饮、快消、泛行业、医疗、教育等全行业商户推出了支付让利方案(针对单个 ISV 接入线下商户月日均小于 1000 笔、月日均大于等于 1000 笔两种情况,分别设定了 0.3%和 0.2% 的保底费率,保底之外的费率则全部无条件让利给合作伙伴,如果让利少于万五,则统一返 0.05%)。
但对于一些交易规模较大的电商等商户来说,手续费仍然是较大的支出。以京东为例,京东2015年第三季度GMV(网站成交金额)实现1150亿元,假设全部为线上支付,那么仅手续费京东需要缴纳3.45亿元。因此,京东在2012年通过收购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支付牌照。这使得一些零售、金融类企业认为,与其一年付几千万的手续费,还不如买一个牌照自己做,成本更低,因此他们对支付牌照的需求尤其大。
此外,微信支付还开始对用户收取提现手续费。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用户(以身份证维度)在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之外的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0.1%的手续费,每笔最少收0.1元。不过微信表示对提现交易收费,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用于支付银行的手续费。
对于商家来说,相对低廉的手续费让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支付作为收费工具,这也促进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向线下的扩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然而,2016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557号)》,降低了发卡行服务费费率水平,要求借记卡费率不超交易金额0.35%,贷记卡费率不超0.45%;降低网络服务费费率水平,取消商户行业分类定价,实施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费率水平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由发卡、收单机构各承担50%;还对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实行单笔封顶措施。新的费率将在2016年9月6日之后正式实行,这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了挑战。
沉淀资金利息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另一个盈利点在于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作为支付渠道,只要有钱通过,就会产生利润,比如沉淀利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集结海量的用户得到庞大的资金规模,从而可以在银行得到较高的利息收入。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托管银行要求银行把客户资金通过贷款的方式再还给支付公司或是允许其购买一定额度下的理财产品等。
支付信息——潜在的盈利
近年来,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不仅取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还出于经济上的原因。通过常规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不仅使企业可以判断趋势,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推动创新或解决方案出现,还可以使企业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消费场景。
作为直接连接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手中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消费数据。例如,当初京东停止使用支付宝,除了高额的手续费外,还有保护自己的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免于被竞争对手(淘宝)掌握的考虑。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曾向媒体坦言,“采用第三方支付不能掌控数据,如果推出自己的支付系统,用户在京东的购物行为就全部在京东的体系之中,京东就能获得更多用户信息,也更容易增强用户体验。”因此,京东在2012年收购了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渠道。
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可以通过对支付信息的收集获取额外的收益。例如蚂蚁金服通过对交易信息的收集,创建了芝麻信用,而支付信息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芝麻信用的构建,蚂蚁金服不仅推出了花呗、借呗等信用产品,还进行了相关服务的对外输出,因而可以进一步收取相关费用。芝麻信用各场景的合作伙伴已超过200家,90%和蚂蚁、阿里没关系。
促进大型综合金融机构形成与发展
有人说,支付渠道不只是一个支付渠道,它是盘活系统生态的基石。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和大型集团来说,拥有支付牌照有助于将钱锁定在自己的生态体系里,形成业务闭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取得支付牌照,比如万达通过并购快钱取得了牌照,那它就可以在全国的万达广场推广这个支付方式了,让钱沉淀在集团内部;星巴克也为中国会员推出了移动钱包,提供二维码支付、“余额保护申请”等功能。
目前,整个互联网支付市场的体量已趋于庞大,其业务增速将趋于稳定。而且,随着二维码地位的承认、网联的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续牌工作的顺利开展,整个行业也逐渐规范起来。加上蚂蚁金服、腾讯等公司不断扩充消费场景和推动线下消费,促使互联网支付渗透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