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红色记忆我们来说说地道战,一部电影《地道战》让大家把地道战跟河北省清苑县冉庄联系起来,其实在我省的定襄县也有一个地道战遗址,那就是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它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户一起并称为“全国三大地道战遗址”,在这里,定襄人民多次击退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伴着耳熟能详的旋律,记者来到了这一让人惊奇而又神秘的定襄县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纪念馆院内一间平房,从外观上看这些小土房无任何独特之处,然而房间内土炕下的一个地道入口却让我们知道了这间民房与村里其它房屋的不同之处。
据介绍,西河头地道全长10里,三条大干线东西贯通,50多条支线纵横交错,目前,对游人开放的地道只是南线地下一层长约1000多米的一段,在地下4米多深、一人多高、宽不足一米的地道里,有出入口、出击口、卡口、翻口、“迷魂阵”、迂回枪眼、暗枪眼等等作战设施。地道里除了有隐蔽的射击工事外,还有能防水防烟防毒的陷阱、翻板、地堡以及高房工事等装置。
在地道的密室里甚至还可以开几百人的圆桌会议,现在这个密室成了周边中小学生进行入队、入团、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场所。那么这个当年让来犯敌人胆颤心惊的地下城堡是如何挖成的呢?今年58岁的西河头村地道战义务讲解员刘秀林介绍,最初的地道主要是为了藏人,只有简单的地洞,没有作战的功能。到了后来,随着地道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道的功能也开始逐渐完善。后来地道网挖得越来越大,并且挖到了定襄城,这些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样,有的修在房内墙根,有的则利用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同时村民们在地面上修建了地堡,还利用小庙、碾子、墙角等地形地物,修筑了一些工事,地道和地面工事相配合、各种火力相交叉,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刘秀林介绍,与河北冉庄从路面往下挖,然后再封顶的办法不同,西河头的地道通常都是从两边开始掏着挖,地道的干线都在房屋的墙根下,沿着墙根每隔几米挖一个坚井,地道挖成后,竖井的口子也要封上,用土坯垒好,而地道挖成之后,立刻就显现出让敌人无可奈何的威力。
如今西河头硝烟虽已远去,但是地道战的故事及地道战纪念馆却成了人们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自1964年开放以来,这里已接待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万人次的参观学习,是华北地区极具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