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8月11日电 今天下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生教授,在南京“广东山庄”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此处的“抗日粤军烈士墓”,是一处以前未进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者视野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墓葬。
“广东山庄”位于南京中央北路张王庙40号。树木葱茏的墓园深处,矗立着一块方尖碑,上书“抗日粤军烈士墓”7个鎏金大字,碑下埋有74具迁葬的遇难者遗骨。整个墓葬呈椅子状,“椅背”处碑文为繁体汉字,大标题是“先伤后亡,惊怒吾邦。无以厚葬,是为国殇”,文为:“一九三七年,爆发震憾(撼)中外‘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役。我粤健儿浴血奋战,伤亡甚为惨烈。伤者多留医南京城内八府塘后方医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医伤者均遭屠杀,其后由广东同乡会率人草草掩埋于山庄内。公元二○○○年七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后人,经广东山庄理事会研究,筹资重建烈士陵园以慰先驱。抗日粤军无名烈士永垂不朽。公元二○○○年十二月重建”。
记者在该山庄大门右侧,见到一块小石碑,上书:“本庄旧址在(南京)城内三牌楼。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记者注)被日本涡川部队征用,遂募资购地移建于此。迁墓理事会中华民国三十年十月日立”。
该山庄驻会副主任梁广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粤军伤兵,运抵南京后,住在八府塘后方医院,同乡会及各界都前往慰问。部分伤员治愈后出院,还剩一二百人继续治疗。日机轰炸南京,伤员遇难者有50多人,由同乡会义工收尸,并记下了部队番号、姓名,掩埋于时在三牌楼的“广东山庄”。
张生教授指出,史学界已将“八一三事变”后日机轰炸南京,归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范畴。
梁广生还介绍说,在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八府塘医院遭屠杀的广东籍伤兵又有近20人,与先前被炸死的那50多人埋在三牌楼的“广东山庄”。日军见该山庄依傍金川河,有山坡,有绿化,有围墙、祭堂、厢房、走廊,便霸占为日军伤兵医院。因山庄还埋有许多客死南京的广东人士,其后人祭祀非常不便,经广东籍人士据理交涉,“广东山庄”被迫迁到现址。当时殓有遇难者的棺木,也一道随迁来此。每年广东同乡会都举行公祭。抗战胜利后,粤军还曾来此祭扫,并立有“抗日烈士之墓”的碑刻。“文革”期间,遇难伤兵的资料被毁。1997年,山庄将遇难伤兵的74具遗骨清洗、消毒后,归葬在一起,建成现在的大墓。
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广东山庄”管委会主任徐立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在淞沪抗战爆发72周年和日本乞降64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山庄缅怀这些遇难者,为没能留下他们的英名而深感遗憾。为抢救史料,我们呼吁广东的传媒和海内外知情者,协助寻找遇难者的后人,留下遇难者的姓名,讲述遇难者的抗战事迹和遇难经过。
张生教授对本报发表见解说,日本有研究者认为,在南京一战中粤军已突围,因此遇难者不包括粤军人员。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在南京仙鹤门、“广东山庄”都埋有粤军遇难者。中国史学界对南京大屠杀中医院里中国伤兵命运的研究,也有待深入。南京还有不少南京大屠杀遗址,亟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