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一月九日电 上海究竟有多少见证国共两党早期历史的老建筑?台盟上海市委最新提出,完整版的建筑名录及景点地图仍待研究者填补空白。
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日渐热络,此间台盟盟员、民革成员及黄埔老校友纷纷呼吁:针对国共两党早期历史研究,上海当尽快全盘梳理“有故事”的老房子。
“十里洋场今胜昔,梦回江湾两岸情。”连战在二00五年首次返抵上海即兴所赋诗句,已成为专家反省历史建筑保护的一条珍贵线索。
受两岸“三通”鼓舞,台盟上海市委今年初研拟一份书面建议,吁“定期开放部分景观,迎接更多台湾客”。其中提及的保护建筑有:连战赋诗的江湾地区历史建筑,包括继承晚清建筑遗风的上海“特别市办公大楼”、“市府图书馆”、江湾体育场及“飞机楼”等;毗邻衡山路的蒋宋“爱庐”,位于淮海中路的蒋经国寓所等。
据了解,由于这些“年龄”跨世纪的老建筑,产权、管理归属权相当复杂,致使建筑梳理、修缮、定期开放等程序难以一步实现。调查显示,目前一部分老建筑已列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范畴,也有一部分仍“散落各地”,由上海相关行业部门、区县政府、学校或私人使用。
研究人员还发现,上海依然存在鲜为人知的历史建筑待发掘,如蒋经国、蒋纬国就读的学校、张学良的上海寓所等,不胜枚举。
年逾八旬的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蒋术热衷于梳理此类老建筑。他较早提出了“保护上海市南昌路一百八十号民宅”的倡议。据知,此地当年为法租界环龙路四十四号,是见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建筑”——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海执行部所在地。
学者分析,上海昔日的“环龙路”对于国共早期历史研究意义非同寻常。就在今年一月,位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展出部分珍贵馆藏档案,包括披露毛泽东当年薪资的档案,就出自当年“环龙路党部”的“环档”。一九二四年前后,毛泽东等中共人士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曾在此负责招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据知,上海市人大早在二00二年就颁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上海市府也先后公布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共二千一百三十八幢,以及四十四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台盟上海市委表示,拟向即将开幕的上海“两会”提交的书面建议将更注重细节,涉及整合相关资源、编纂建筑名录、定时开放部分建筑、开发两岸旅游新产品等。专家期待,上海更多“有故事”的老房子显现人文价值,不再“养在深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