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们认为支前的重心是运输问题。在八年抗战中,由于我们的队伍装备很差,人数不多,又是分散的游击战争,这个问题是易解决的。但在这次战争中就起了基本变化。首先,我们的队伍已有近代化装备,有些野战军装备,并不亚于蒋之精锐部队。
战争年代的陈毅(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陈毅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二日讲话,原题:《支前与生产结合的经验总结》
关于支前与生产结合问题,我们总结山东、华中二年来的经验教训,有如下几点意见:
一、我们认为支前的重心是运输问题。在八年抗战中,由于我们的队伍装备很差,人数不多,又是分散的游击战争,这个问题是易解决的。但在这次战争中就起了基本变化。
首先,我们的队伍已有近代化装备,有些野战军装备,并不亚于蒋之精锐部队。
其次,战争性质是近代规模,是高度集中的运动战,经常十几万人几十万人在一个地方作战,粮弹消耗、缴获与伤员之多,都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但我们却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一直到今天除了北线攻点部队外,南线野战军还是流动不定的,常常数天之内变化数次。
再次,我们部队却无辎重兵组织,缺乏近代运输工具与交通干线之控制。就是有了部分汽车,又因公路太坏逐渐损坏,运输效能也很低。因而我们的运输工具,主要还靠马车、牛车、独轮车以至驮马、挑担,伤员则靠担架来转运。
由于上述三个待点,就使运输问题成为此次战争中最大的困难,也是与生产发生矛盾的主要关键。此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常常要影响到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影响到生产,影响到军民团结,甚至出现对立状态。在我们没有完全控制与利用交通要道以前,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注意与妥善解决。
二、两年来我们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开始是动员临时民工,供应部队之粮弹运输与伤员转运。战役一个接连一个,常常头一个战役民工已复员,而后一个战役民工未赶上,因此发生部队临时拉夫或与地方政府吵架现象(这是难免的),因而影响军民关系,也影响战争。以后我们采用半年为期的常备民工制,比临时民工好一些,但由于北方农民抬担架不惯,又是供给制,运输效能异常之低(一副担架是八个人抬,小车每辆载重二百斤)。从动员到部队,又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常常行军数十天,名为半年,实际服务时间不及四个月。此种民工数量影响很大,初期是一兵一伕,后来是二兵一伕,农民初离家乡,未经训练奔赴战场,即遭飞机大炮之威胁,逃亡很多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