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材料是我们工作中运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文书,如何写好事迹材料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们一些同志一提起写事迹材料便十分头疼,不知从何下笔,写起来更是不得要领,常常会把先进事迹材料写成工作总结,把先进个人事迹堆砌起来做成“流水账”。
近日,笔者在收集“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材料时发现,不少乡(镇)党员干部将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与先进事迹材料并为一谈;有的将个人曾经获得过的荣誉称号等同于先进事迹;还有的将事迹材料写成汇报材料等等,以致写出来的东西泛泛而谈,平淡无奇。笔者认为,写先进事迹材料亦有“窍门”,唯有把握好以下三要素,方能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调研要细,莫要走马观花。很多时候,我们写出来的事迹材料之所以平淡无味、缺乏温度,不是因为我们文字表达能力有多差,而是我们对先进事迹掌握不多、了解不深,说直白点,就是调查研究不够细致。有道是,调查研究,贵在细致。党员干部只有深入一线调研,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询问了解,才能获得准确详实的事迹,才能增强典型材料耐读力、感染力。然而,现实中,有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时坐不住冷板凳,收集事迹素材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更有甚者搞起“摆拍”等等。不仅违背了调研的初衷,更滋生了形式主义之风。对此,广大党员要以积极负责认真的态度投入调研工作,着力在“细”字上下功夫,全面掌握先进事迹的背景资料以及全貌,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其中关键环节和重要过程,一定要深入挖掘,知深知细。唯有如此,写好先进事迹材料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事迹要真,切忌人为拔高。先进事迹材料的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事迹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然揆诸现实,人为拔高的事迹几乎成为我们现在典型宣传的一个通病。例如: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民警全力破案、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等等,这些本属于分内工作,是职责所在,但在某些地方却成了先进事迹,被树为典型宣传。这样不切实际的拔高宣传,不是夸赞和表扬,而是吹嘘,是先进贬值的表现,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反而让人感觉别扭,遭人诟病,很容易把人们的价值观搞乱带偏,让人们无所适从。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拼凑或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切口要小,避免泛泛而谈。写先进事迹材料时,切口一定要小一点再小一点,格局要大一点再大一点,这样既能从一个小切口切出一个大问题,又能有助于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增强材料的触发力和感染力。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情、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写事迹材料时切口过大,观点不集中,以致形神俱散;还有的同志写先进事迹材料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等等。俗话说:找到小切口,才能深挖掘。一篇先进事迹材料要想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并非靠立意“大而泛”来取胜,而是通过“小而精”出彩,只有大胆取舍,才能使事迹材料立意集中。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委组织部 冯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