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发改委专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经济新动能

  ●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环境下,在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通过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一体化的市场、开放的经济、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等,借助移植、承接、积聚、创新等手段,可以超越原有的经济结构而培育形成新经济新动态,而这使一些落后地区能够有效摆脱传统产业结构的羁绊,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建的制高点实现后来居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由主要追求财富向追求幸福的逐步转变,要素的流动不仅看重于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且看重于地区的社会、文化、安全、生态等的状况。

  ●对于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而言,当务之急是理念创新先行。因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仍然还习惯用传统思维和旧办法、老模式来推动创新发展,比如习惯依靠建园区上项目和投资的手法来推动创新,而对于技术开发和人才开发的投入不够,对人才的激励和包容度不够。双创时代的有梦青年是新动能的生力军,也是政府需要关心和扶植的重点对象。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国务院参事徐宪平等政府官员与专家表示,十八大以来,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政策举措,促进区域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形成了新格局,但也要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地区经济分化明显,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不平衡,为此应抓住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当前区域发展有八个特点

  近几年来,我国区域发展体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认识、把握这些情况和特点,对明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针对存在问题精准施策十分必要。

  概括地说,有如下八个方面的新情况与新特点。

  第一,地区经济超越传统区域板块呈多维分化状态。在国民经济总体上体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时,地区经济分化的迹象日益明显。这种分化既体现在四大区域板块之间,也体现在各大区域板块内部,还打破了四大板块的限制,呈现出南北差异的特点。这种分化反映了在整体转型转变环境下各地区从思想管理到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的现实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之间的差异。这种分化状态既对区域政策的制定也对区域板块的划分带来了挑战,不但要求细化区域政策指导的空间板块,而且要求对目前分属于不同区域板块的地区基于发展现状与潜力做更精准的甄别,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策。

  第二,城镇化发展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近些年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2016年底,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1.2%、57.35%,比2012年底各提高5.9和4.75个百分点。全国城市人口密度从2012年来的每平方公里2307人提高到2015年末的2399人。在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特别是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成为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应该指出的是,以各种苛刻条件限制农民进城或依法剥夺“三农”资源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是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逆动,而这些情况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同时存在。

  第三,新资源新环境条件下地区经济能够脱离既有基础重造而实现后来居先。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环境下,在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通过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一体化的市场、开放的经济、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等,借助移植、承接、积聚、创新等手段,可以超越原有的经济结构而培育形成新经济新动态,而这使一些落后地区能够有效摆脱传统产业结构的羁绊,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建的制高点实现后来居先。近些年来,湖北、安徽、江西、重庆、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积极吸纳、移植高端生产要素和先进分享技术,实现了新经济新动能的横向转移和无中生有,新型经济形态或产业的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基本上处在了同一发展水平线上。

  第四,要素流动越来越倚重于区域的综合品质或综合环境。从以往情况看,要素流动既依附于一个地区的综合环境,也看重于其某种特殊的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由主要追求财富向追求幸福的逐步转变,要素的流动不仅看重于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且看重于地区的社会、文化、安全、生态等的状况。一个值得重视的情况是,人口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重视地区的舒适感。例如,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气温水平成为人才流动或选择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

  第五,在区域联动不断增强的势态中隐性竞争日趋激烈。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等的要求和实现优势互补、排忧解难及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需要,过去一些年,各种形式的地区合作广泛展开,区际各行政区政府的联动日益增强,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但受发展理念、既有利益、攀比模仿心理及政绩考核体系、一刀切管理方式等的影响,各地区发展战略思路、规划基本趋同,导致了地区经济结构的同质同状,因而也带来了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和不合理竞争。不合理的隐性竞争的加剧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协同发展

  第六,支撑区域发展的功能平台得到广泛运用但作用弱化。近几年,自贸区等新型功能平台陆续建立。总体上看,功能平台仍然是各地积极争取或自主打造的一种战略资源和稀缺要素。但是,现实也表明,功能平台的作用在降低。从客观上说,随着改革向前推进、一体化制度逐步建立,功能平台所拥有的特殊探索空间不断缩小,与面上的政策落差逐渐拉平,政策与改革红利不再丰厚,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努力不足,一些地方往往依靠功能平台装门面、避矛盾、展形象,有些地方则把功能平台办成了一个普通的开发基地。总体上看,当前一些功能平台同质同构严重,试验探索功能薄弱,已经丧失了其本质特色和核心功能,难以形成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亟待调整转型。

  第七,认识偏差导致某些调控政策在区域指导中出现“一刀切”。这些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成就,是确立了分类指导、因区制策的区域调控原则。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特殊困难地区等的政策支持和其他形式帮扶的力度,并提出要缩小区域政策单元,以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与强化对特殊地区支持对立起来的认识。在“维护市场统一”、“保护公平竞争”的名义下,某些部门出台的调控政策忽视困难地区的特殊情况和试验园区的特殊需求,与总体层面体现为“一个样”、“一般齐”。这种实质上的“一刀切”政策直接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加快发展,也影响了一些重要改革事项的先行探索与试验。

  第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建设陆续展开但缺乏系统配套。过去一些年来,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各有侧重、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这个基础上,体制性机制性探索着手进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补偿机制、能源矿产等资源转出地和转入地利益平衡机制、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资源权属交易机制等的建设都已在重点区域、流域进行试点。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建立长效机制。但总的看,这种探索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浅层次和碎片状的色彩,在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相关价格改革等配套条件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中西部地区发展关键依靠创新

  面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推动区域创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应从五方面入手。

  第一,目前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态势并不平衡。高地在东部,已经开始步入快车道;洼地在中西部,有的开始在奋起直追。这里有三组2015年的数据可以说明一些情况:2015年研发投入占比全国平均水平是2.07%,东部地区是2.58%,中部地区是1.46%,西部地区只有1.19%,差距很大,只有西部的陕西达到了2.18%,是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按人均授权量,全国平均水平是12.5件,东部是21.4件,中部为5.86件,西部只有5.41件,差距更大,只有西部的重庆是12.9件,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全国平均水平是20.31%,东部是26.79%,中部为14.18%,西部仅有10.29%,东部远远地超过中西部的占比,也只有重庆达到了25.6%,是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从上述三组数据可以看到,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上,创新发展是严重滞后的。

  第二,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当务之急是理念创新先行。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推进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先行,最核心的是技术创新突破,最活跃的是模式创新推放,最紧迫的是制度创新引领。而对于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而言,当务之急是理念创新先行。因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仍然还习惯用传统思维和旧办法、老模式来推动创新发展,比如习惯抓大放小,眼睛老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对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扶持不够;习惯用选拔式的方式来圈定扶持企业和产业;习惯依靠建园区上项目和投资的手法来推动创新,而对于技术开发和人才开发的投入不够,对人才的激励和包容度不够。双创时代的有梦青年是新动能的生力军,也是政府需要关心和扶植的重点对象。

  第三,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要善于运用好互联网这一创新平台、创新工具。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的要素、创新的工具,它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使它拥有巨大的创造能量,创造空间。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低成本,便利化的服务优势,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型产业的基础平台,它打破了创新的时空、地域甚至是国界的限制,未来世界是无数的智能机器和智慧大脑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不要去纠结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把它看成是工具,既可以为产业、制造业服务,也可以为服务业服务。过去中西部地区因为区域条件、交通资源等制约,创新发展受到了限制,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一起,聚集分散的海量资源,推动开放共享,实现供需精准地匹配,提高资源的效率。

  第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载体作用。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创新平台,其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教育体系、高端的人才资源、现代的企业集成,同时城市中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不同思想会产生摩擦,催生出很多新的概念。

  最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上要在体制机制上多给一些自主权。中西部地区发展不仅要加大研发、技改、人力资本开发的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各部门应该给中西部地区一些创新发展自主权,多把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放在中西部,允许它们的先行先试政策可以覆盖所在地的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要成为创新高地,首先要成为改革高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能  动能词条  协调  协调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推进  推进词条  区域  区域词条  
智库

 对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几点认识

 我们最近对混改试点企业做了一些调研,深刻感受到混改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变化。以下是我们对混改重要性、积极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的几点理解和认识。  一、混改是长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