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进化论中有一条“重演律”,是讲脊椎动物繁衍时,从胚胎形成到幼体出生,重演该物种进化发展历史,即“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奇妙的是,我们在朝鲜核问题上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观察第三次核试前后朝鲜的谋划和实施,有关国家的应对和事态发展,几乎重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朝鲜核问题演进的全过程,极具标本价值。
(一)从“和平利用”到“非和平核试”的桥段设计
现在大概没有人再怀疑朝鲜决心拥核的真实性。因为三次核试说明了一切。其实,朝鲜此前曾多次明示,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核武器,它的目标就是“做永久核大国”,2012年4月,朝鲜已将“拥核国家”的表述写进宪法。朝鲜多次声明它要“不惜一切代价,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朝鲜的“核遏制力”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子弹”,即可实用的核弹,二是“枪”,即可把核弹投送出去的短程、中程和远程导弹。
朝鲜中短程导弹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列装成军。但自1998年8月第一次发射“大普洞1型”到2012年4月发射卫星失败,其远程导弹试射屡屡受挫,已成为其整个核计划的短板。朝鲜已进行两次核试。为了实现核武器小型化、轻型化,以便装到导弹上去,朝鲜需要进行新一次核试验。但是,无论是试射远程导弹还是进行核试验,这都明显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危及周边国家利益,故必遭到世界各国普遍反对,甚至会遭到严厉制裁。
因此,朝鲜既要坚决地推进其核武计划,又要避免遭到“伤筋动骨”的制裁,这不但要运用智慧进行工程设计,巧妙周旋,还要利用大国矛盾,借力发力。事态发展证明,朝鲜是这方面的高手。
2012年适逢金日成百年冥诞,朝鲜准备试射导弹和核试同时进行。导弹试射可以以发射卫星的方式进行(4月13日发射,不幸失败),但核试却无所掩饰,必须看风向。于是,一向被认为代表朝鲜立场的旅日朝桥报纸《朝鲜新报》,在2012年4月4日的一篇报道中放风说,若美国反对朝鲜发射卫星,朝鲜将进行核试验,在这里朝鲜为其核试设置的前提是“美国反对其发射卫星”。这一设计相当高明:一是给美国等国家施压,迫使他们不得反对其发射活动;二是如美国坚持反对立场,朝鲜核试就成了“反击”。无论美国做何选择,朝鲜都是赢家。
当然,美国及其他国家对朝鲜发射坚持“反对”立场,并推动安理会通过了一项谴责声明。于是,朝鲜便“名正言顺”地开始准备进行第三次核试。2012年4月,美日韩侦察机构发现,朝鲜新一次核试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俄国方面甚至判定“朝鲜最早可能在一周内进行核试验”。但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可能促使朝鲜改变了主意。这似乎也证明,朝鲜在推进其核计划时有既坚定不移,又灵活处置的特征。
一件事是这年4月17日美国太平洋军司令缪尔·洛克利罕见地明确表示,“如果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美军)可能对朝鲜核试验基地进行精确打击。”另一件事是这年5月3日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在维也纳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武力打击”,“五常共识 ”,这意味着什么朝鲜是清楚的。
这样,5月22日和6月9日,朝鲜外务省两次发表声明,否认它有核试计划,并指责有关朝鲜将进行核试的说法“目的是使朝鲜同周边国家关系紧张化”。这与5月10日其“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表的声明形成对比。
2012年被人称作为“选举年”。这年年底,许多国家领导层面临更迭换届。11月,中国召开中共十八大,党的新领导集体亮相,但到2013年3月两会召开,新政府出台,中国才算完成国家领导层交替。12月美国大选,奥巴马即使连任成功,他在第二个任期开始之前也忙于调整工作班子,国务卿、防长等重要岗位要挑选新手。12月韩国大选,2013年2月有一位新总统入主青瓦台,这之前韩国肯定存在一个交接班的混乱期。日本政局动荡,12月发生政党轮替,政治地震在所难免。
对朝鲜来说,这绝对是个机会。朝鲜判断,有关大国忙于内部事务,专注于权力交接,不太可能就朝鲜的核动作做出重大政策调整和重大决策。于是,2012年12月1日,朝鲜宣布,它将在12月中旬发射卫星。
这是一个巧妙的桥段设计。因为发射卫星可被解释为开发太空技术,服务于建设,是“和平”的。一旦有关国家对此进行反对和谴责,朝鲜就可以将之宣布为敌对势力扼杀之举,于是以“非和平”的核试验进行“反击”,似乎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和正当性 。
果然,国际社会大都认为朝鲜利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卫星,目的是试射远程导弹,这是其核计划的一部分,因此表示反对和谴责。美、日、韩称之为“严重挑衅”,多方施压力阻,并派出舰只准备在发射物犯境时进行拦截。中国和俄罗斯也力劝朝鲜“慎重”。朝鲜不为所动,2012年12月12日进行了发射。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朝鲜此举违反安理会1718号和1874号决议,理应受到谴责和制裁。2013年1月22日安理会通过一个“温和”的制裁决议2087号。该决议保存了美国所主张的“制裁决议”形式,重申了前两个制裁决议的内容,扩充了制裁对象,但采纳中国主张,未增加制裁措施。
但朝鲜对此反应异常激烈。1月23日和24日,朝鲜外务省和国防委员会先后发表措词严厉的声明,除拒绝、谴责安理会决议外,还宣布六方会谈“9·19”文件作废,收回弃核承诺,半岛无核化“终结”,今后拒绝一切有关这一议题的讨论。
最后,朝鲜点出主题:朝鲜“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远程导弹,将进行高水平的核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声明中朝鲜不点名地对中国进行了尖锐指责,称之“自欺欺人”、“懦夫卑鄙”。朝中社编发的署名文章则进一步点名批判。有分析认为,朝鲜此举虽然反映了它对中国投票支持安理会决议不满,但更主要的是对中国进行警告,钳制中国将对其核试验所采取的主张和态度。此后其核试准备工作不再掩饰。1月26日和2月3日,朝鲜罕见地公开报道金正恩主持的两个重要会议,宣称会议决定“采取实际的,更高强度的国家级重大举措”,“做出重大结论”。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已箭在弦上。
美、日、韩对朝提出严重警告。1月31日三国国防部门在日本举行局长级会议,2月初韩美在东海举行军演,韩美甚至商讨制定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中国领导层也认识到朝鲜第三次核试的特殊意义和对中国利益的严重威胁,对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明确态度。有报道说,中国外交部门曾多次召见朝驻华使节。据称,朝方回应称,核试是其“自主权利”,他国无权干涉。2013年2月12日,正值中国人欢度春节时,朝鲜在距中国边界不足百公里的地方,引爆了其核装置,制造了4.9级的地震。中国环保部门紧急出动,对东北环境安全进行监测,启动辐射环境应急预案。
如同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朝鲜核问题成为国际议题以后,对朝鲜拥核意图和决心充满误判和误导一样,朝鲜第三次核试前后也出现类似现象。朝鲜就利用这些误读和误导,稳步推进其核计划。
朝鲜何以不顾世界各国普遍反对坚持进行这次核试验?朝鲜自己的说法是,由于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冒犯了其尊严,朝鲜以核试“反击”之,核试是针对美国的。我国也有人认为,安理会决议“刺激”了朝鲜,“核试”是其对“刺激”的“极端反应”。这种“反击”论或“刺激”论,说白了,是想表明朝鲜本不愿进行核试,是有人在“逼良为娼”。这种解读多少有为朝鲜推进其核计划找理由、打掩护的味道。假如此说成立,其实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因为,只要今后不再“刺激”,朝鲜的核计划就自然地偃旗息鼓;或者,为彻底解决之,那就多“刺激”它几次,让它把已拥有的40多公斤核材料一股脑炸光,朝鲜核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可能吗?
还有人解释说,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目的是把美国逼上谈判桌,并且提高自己谈判的位势和筹码。这是流行已久的“佯攻”论。它似乎想说明,朝鲜发展核武器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另外什么目的而采取的借用措施,是一种手段。其实这种说法早已为朝鲜数年来坚持不懈、不惜一切代价、不受外界干扰地推进核计划的事实所否定,也为朝鲜“做永久核大国”的明示所否定。就在朝鲜宣布将要进行新一次核试验的同时,朝鲜还宣布永久退出六方会谈,今后不同任何人讨论朝鲜核问题,彻底关死谈判大门。谈判都不要,何来筹码?
还有人对朝鲜这次核试提出“节点”论。称朝鲜之所以选择2月12日进行核试,是因为奥巴马在这段时间发表国情咨文,朴槿惠将就任韩国总统,甚至还有人把朝鲜这次核试同美国的一场球赛挂起钩来。这种解释有点浪漫,把核试当成了放鞭炮,高兴就点一个。核试是要花很多钱的,弄不好会倾家荡产,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具有极大事故风险。对任何一个执意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来说,不到积累了足够的技术难题,并且已初步找到解决之道,必须通过一次试爆进行检验时,是不会轻易进行这种昂贵且危险的“大动作”的。朝鲜不傻,它怎么可能为上述这些一过性事件贸然举事呢?
从根本上来说,朝鲜进行这次核试验,是其推进核计划的需要,与外界“刺激”与否或其他事件无关。走有核道路,做核国家,是朝鲜既定国策,不受外界干扰,也不同外界谈判。为达此目的,必须进行核试验。
决定核试的主要因素是其核计划进度和技术准备情况。如果说有“节点”选择的话,也仅仅是指在既定的“窗口时间”内根据政治和外交需要做极为有限的调整。只要朝鲜不放弃核计划, 它今后必将会进行多次核试。朝鲜东北角靠近中俄边界的那个小小核试验场,不把山体炸酥,大概朝鲜是不会罢手的。朝鲜第三次核试标志着朝鲜核问题已发生质的变化。
回顾朝鲜核问题发展历史,观察分析朝鲜言行表态,不难看出,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其目的和追求大致有二:一是军事上的,即通过这次核试推进其核弹小型化、实用化进程,检验完善铀弹制造技术,为氢弹研制做准备。二是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即通过核试把朝鲜核问题推向极端,迫使有关大国摊牌,彻底结束“朝鲜核问题”,使之不再成为“问题”。
关于前者,许多人已经论及,关于后者,则有进一步说明的必要。2012年12月25日,反映朝鲜主张的《朝鲜新报》在一篇报道中称,朝鲜半岛局势 “维持现状”不会久,2013年局势变化将会加速,朝鲜实现其目标的时间也有可能缩短。朝鲜的目标就是迫使国际社会承认其核国身份,或许还有统一问题。
为实现既定目标,朝鲜首先要实现“朝鲜核问题根本不存在”。“不存在”化的最大障碍就在于仍有人执著地坚持维护半岛无核化,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使朝鲜核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
为此,在第三次核试验以前,朝鲜再次明确声明,今后“绝不会有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对话”,正式宣布“六方会谈和‘9·19’共同声明都不复存在”,击碎一些人企图继续对话,通过谈判促朝弃核的幻想。
然后,朝鲜毅然核试,迫使有关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中国进行“二中选一”:或是承认维护半岛无核化努力失败,承认朝鲜拥核现实,并从此闭嘴(若想谈就只能谈如何“援朝”,如何从自身做起进行“核裁军”),或是坚持“半岛无核化”,对朝拥核“零容忍”,那么就请动武,除此之外朝鲜排除了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朝鲜的基本判断是,当今世界只有美国和中国有能力置朝鲜于绝境。
美国拥有军事手段,中国拥有断绝石油等援助釜底抽薪的手段。但是,美国目前没有动武的决心,即使有此念头,也必遭中国阻止,朝美矛盾转变为中美矛盾,中国成为“挡风墙”。在中国,保持冷战时期传统思维的人将会极力反对调整对朝政策,中国领导层将难以做出断援决定。
这样,美中最后的选择必然是,在发表一番反对声明之后,不得不无奈地默认朝鲜拥核现实。朝鲜认为,只要美中等大国对朝鲜第三次核试没有采取实质制裁行动,选择了容忍和退让,这种选择便有了最终选择的性质。今后朝鲜在推进其核计划时不必理会他们的任何言论和主张。这就是《朝鲜新报》所称的2013年半岛局势变化加速,朝鲜提前实现其目标的含义。 朝鲜将其第三次核试视为朝鲜核问题的“收官之战”。
(三)朝鲜推进核计划的“双轮战法”
朝鲜的核战略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稳步推进核武器研制,真正拥核;二是在前者基础上改善国际关系,争取国际社会对其核国地位的承认。但是,这两项内容是相互牵制的:推进核计划必遭国际社会反对和制裁,恶化其国际关系,欲改善国际关系就必须停止其核计划。
朝鲜决意鱼和熊掌兼得。其办法就是“双轮战法”。一个车子两个轮子。推车上坡受阻,人们常用的办法就是让一个轮子暂停,集中力量先把另一个轮子推上去,然后再推另一个,交替推进,最终达到目的。
2009年以来,朝鲜在推进核计划时多次采用此战法,而且屡试不爽。2013年上半年,朝鲜中心任务是推进核弹研制进程。这包括发射导弹和卫星,提高“枪”的性能,进行第三次,或许还有第四次核试验,解决“弹”的问题,把朝鲜的核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过程中,它完全不理睬外部反应,只以战争恐吓住对手使之不敢“妄动”即可。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前,有关大国虽厉声反对,但核试后安理会却迟迟拿不出制裁决议。
正如朝鲜所设想的那样,朝鲜第三次核试激发中美之间激烈搏斗,突出它们之间在朝鲜半岛追求的对立。具体地说,美国追求的是维护半岛无核化,朝鲜必须弃核;中国追求的是半岛局势稳定,朝鲜政权不能垮。这种追求差异重要体现,就是在制定一个新的对朝制裁决议时,要不要把武力制裁列为一个可能的选项。
美国认为应写入,非如此不足以令朝鲜冷静思考,正确选择;中国主张不能写,不能对朝鲜政权有伤筋动骨的损伤,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武。争议涉及对制裁功能的定位,美国认为制裁是压朝弃核的重要手段,中国认为制裁无效,它仅具表态性质。其实,中美主张并不完全对立,甚至有点殊途同归。美国认为制裁可以促朝弃核,是因为它把武力打击计在制裁措施之内。中国认为制裁无效,是因为中国为制裁做了限定,即不能让朝鲜伤筋动骨。
就这样,自朝鲜第三次核试以后,中美之间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对朝制裁决议展开激烈博弈和艰苦磋商。20多天后,双方妥协,达成折中协议。2013年3月7日,安理会终于15票一致通过2094号决议,对朝鲜核试进行谴责和制裁,决议仍把制裁措施局限于经济、金融和政治范围之内。决议公布以后,朝鲜外务省立即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表示完全拒绝和谴责安理会决议,宣布“朝鲜的核国地位和卫星发射国地位永久化”。朝鲜虽然反应激烈,内心却应该是暗中高兴的。因为决议中并未写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朝鲜进行制裁,实际上排除了对朝鲜进行武力打击的可能性,亮出了底牌,朝鲜已经获得安全保障,解除了其今后采取任何行动的后顾之忧。在这一轮较量中朝鲜得分。 按以往做法,朝鲜下一步要推动另一只轮子。
朝鲜推进另一只轮子最可能的做法是,在2013年下半年某个时候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宣布一项经济发展计划,给人以“工作重心转移”的感觉。为增强效果,它甚至会宣称要学习外国经验。于是,立即会有人为此兴奋不已,马上忘记此前朝鲜的核试验,朝鲜核问题也被“清屏”。为示“鼓励”,加大援助。于是朝鲜鱼和熊掌先后到手。此后,朝鲜将会对美展开媾和攻势,争取在保有核武器的前提下与美签订和平协定。朝鲜对日外交也将有大的推进。在绑架问题上略作让步之后,朝日将会重启建交谈判。不过,就在安理会通过2094号决议前后朝鲜所采取的一系列激烈措施使不少人感到困惑。如,就在中美达成妥协、安理会开始讨论决议草案的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突然以韩美举行代号为“秃鹫”(3月1日至4月30日)和“关键决心”(3月11日至21日)的联合军演为名发表声明,宣布三条:朝鲜将采取“重大措施”,《朝鲜停战协定》作废,撤除板门店代表处并切断联络电话。3月7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声明,表示将对美韩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3月8日朝鲜宣布废除同韩国签订的关于互不侵犯的一切协议,废除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关闭南北联络渠道等。
与此同时朝鲜领导人频繁视察前线部队,平壤举行激昂的群众集会,表示要通过一场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业内人士对朝鲜此举的解读是:1.给有关大国继续施压,使他们彻底放弃要求弃核的幻想;2.为进行新一次核试做准备;3.不排除朝鲜在放卫星、核试以后自认为自己真的已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对武力统一产生了信心。因为自2009年第二次核试以后朝鲜开始频繁使用一个新词:“圣战统一”。
二、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中国是最大受害者
有一种说法,认为苏东剧变、中韩建交,特别是2001年小布什把朝鲜定为“邪恶轴心”,朝鲜安全受到威胁,所以朝鲜被迫走上有核道路。于是,或是出于冷战时期集团政治思维,或是对朝拥核动机作出过度简化判断,许多人并没有把朝鲜核问题与中国安全联系起来,甚至有人主张“朝鲜拥核不是坏事”。如果对朝鲜核武开发历史作一了解,人们的看法也许会有所变化。
(一)发展核武器是数十年来朝鲜坚持不懈的追求
朝鲜开发核武器的努力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早在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不久,金日成在一次非公开的会议上明确表示:“朝鲜虽然国家小,但别国拥有的东西都应该有,包括原子弹。”[1]1967年金日成在民族保卫省会议上进而宣布“我们己在研制核武器”。[2]1970年朝鲜副首相朴成哲向来访的日本代表团承认“我们努力在1972年制成可以爆炸的核武器”。[2]1979年朝鲜大幅扩充了其宁边核研究所,着手建设第二座核反应堆。
2006年10月和2009年5月先后两次核试验,正式宣布朝鲜已是“拥核国家”。2006年11月,朝鲜核外交的关键人物、第一副外相姜锡柱明确表示,朝鲜“研制核武器不是为了放弃”,意朝鲜不是在打“核牌”。此后,朝鲜方面多次宣布“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2011年12月金正日去世后,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2012年1月5日发布文告,以更直白的语言宣布,“我们已是世界公认的堂堂核国家。我们的核遏制力(指核武器)是用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换取的革命遗产”,该文进而有所指地说,“如果有人企图用‘援助’之类同我们的革命遗产做交易,那就是愚蠢的痴心妄想。”
(二)朝鲜发展核武器动机复杂
认真分析朝鲜开发核武器的历程及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其发展核武的动因是多重的,并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其赋予核武器的使命是逐步叠加的。朝鲜将之进行“单一化”表述,只能说这是一种应对国际反核扩散压力的战术和计谋。
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启动核武计划,应该说的确主要是针对美国的。朝美关系始终对峙对立,对抗、阻遏美国的攻击,便是朝鲜核武器的重要使命。70年代初南北对话,关系趋缓,但朝鲜在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且无望逆转,产生危机感。特别是到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朝鲜危机感日重。核武器便成为恢复朝韩战略平衡,进而重获统一主导权的决定性手段。朝鲜核试并宣布自己已是“拥核国”以后一再宣称对韩国“打全面战争 、打核战争”,就是这种动因的表露。
朝鲜发展核武器有两个层次的目的追求,即阶段性目的(或叫过程性目的)和最终目的(或叫结果性目的)。其最终目的是:1.掌握一种制约周边大国的战略手段。2.恢复朝韩战略平衡,确立对南军事优势,确保北南统一主导权。
其过程目的是:1.满足国内政治需要。通过开发核武器,显示“先军政治”和“强盛大国”的成就,昭示领袖治国功绩,克服失败情绪,增加社会凝聚力,巩固权威,强化领袖体制。2.阻遏美国有可能的武力打击,提升诱美谈判媾和的资本,反制国际制裁,制造人质心态。3.用作外交筹码,提高谈判位势,并通过核计划中某些有限让步换取经济的、外交的、安全的、政治的多方面好处,让核计划成为“无定额支票”。4.通过输出相关技术直接获取外汇,以核养核。
六方会谈久谈无果,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有关国家没有看到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动因是复杂的和多项的,而是简单地将之视为“美朝关系问题”,企图以促进朝美“增信释疑”解决之,判断失误,开错药方,糜饷劳师,无果而终。
(三)朝鲜拥核各方皆输尤以中国为甚
朝鲜核问题是一个危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核扩散问题,不是国际关系问题,更不单纯是朝美关系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包括朝鲜人民在内,有关各方都是输家,均被其害,而其中最大受害者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首先对朝鲜人民来说是祸不是福。
1.朝鲜经济有待发展,耗尽财力去发展核武器,必使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
2.在反对核扩散已成普世价值的情况下闯关制核,必遭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和制裁,陷入外交孤立。这绝非民族和国家之福。
3.朝鲜无核,美国虽不喜欢它,但没有对其发动打击的必要和理由。一旦朝鲜拥核,美必视之为直接威胁而不容忍,朝鲜便晋升为核打击目标。朝鲜没有战略纵深,美对其打击基本不存在后顾之忧。故拥核使朝鲜处境更加危险。有人说,萨达姆、卡扎菲就是因为手里没有核武器而被打丧生。如果这一逻辑成立的话,那也只适用于萨、卡一类人士。越南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它就不担心美国攻击。苏联有核,但不攻自垮。故,核武器绝不是长生不老药。
4.朝鲜国土狭小,人口密集,本不具备核试条件,但朝鲜强行一试再试,一旦失手,将造成空前灾难,朝鲜民族将如何生存?据专家判断,由于研制核武,朝鲜主动或被动地与世界先进核技术隔绝,技术落后又强行推进,朝鲜的核设施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核设施,迟早会出大事故。因此,凡对朝鲜人民怀有友好感情、真正关心其现在和未来的人,都应切实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 维护半岛无核化,就是维护朝鲜人民根本利益。
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对世界,特别是对半岛周边国家,都是一件无可置疑的坏事。
1.自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造成空前伤亡以后,人们便开始认识到人类开发核武器是个错误,因为它的破坏力是人类难以承受的。因此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产生《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反对核扩散已成人类共识。朝鲜是当今世界唯一为走有核道路先加入后退出这一条约的国家。它不顾世界各国普遍反对悍然核试,进而宣布“拥核”,挑战当今禁核的国际法体系和世界核秩序,如不能及时制止,处于核门槛上的国家起而效尤,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核武器无政府状态。
2.朝鲜奉行“以核养核”政策,可能造成危险的核扩散。朝鲜国小民穷,为维护其核计划,或出于突破核秩序等政治动机,朝鲜有可能向其他国家扩散核技术、核设备、核材料甚至核成品。有关这方面报道屡见报章。如果极端组织由此获得核武器(他们手中不缺美元),这个世界就危险了。
3.朝鲜拥核刺激东亚军备竞赛。和平与发展已是东亚主流,故有“21世纪是东亚世纪”之说。但朝鲜核问题激化以来,特别是朝鲜核试以来,东亚局势紧张。如今东亚地区已出现军备竞赛,有关国家开始大量增加军费。韩国和日本都在大力升级武器装备,引进预警机和导弹拦截系统,研发侦察卫星,连俄罗斯也加强在远东军事力量,在朝俄边界地区部署拦截导弹。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朝鲜核问题不能尽快获得解决,日本有可能放弃“无核三原则”,走上有核道路。若此,韩国也必随之。这样,东亚地区有可能成为核武最密集、最可能发生核战争的地区,中国周边环境急剧恶化。
4.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失去和平与稳定。朝鲜核试后宣称自己已是“世界军事强国”,其对外政策日益呈进取性,“打全面战争、核战争”、“一片火海”之类激烈言辞已成其常态。“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国加强与美军事合作,为向朝施压联合军演不断。美舰进入黄海激化了中美矛盾,东亚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近年来朝鲜重提“武力统一”、“圣战统一”,朝韩关系持续紧张。2013年3月5日,朝鲜正式宣布《朝鲜停战协定》作废,朝鲜领导人频繁视察一线部队,并罕见地举行大规模军演。半岛局势一触即发。
除去上述有关各方共同损害外,中国作为朝鲜的近邻还将蒙受特殊损害。
1.中国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今世界有核国家都是在无人沙漠或无人海岛进行核试,只有朝鲜是在人口密集区进行。朝鲜核试验场距中国边界不足百公里,其核设施大都建在北部山区,其新建远程导弹发射场距我国丹东50公里。朝鲜一旦出现核事故或战争,对我国东北地区,对我国京津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都是致命的。对一个国家来说,风险决策考虑因素是“风险概率×风险后果”。[3]而朝鲜核安全指数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环境安全面临着空前严重威胁。此外,韩日科学家都在关注朝鲜多次核试是否会激发长白山活火山的喷发。这种担忧似乎也不是杞人忧天。
2.朝鲜拥核使中朝关系走向具有相当不确定性。朝鲜外交传统是利用大国矛盾上下其手,其行事风格是“以超强硬对强硬”和“战争边缘政策”。朝鲜拥核成为事实以后,朝鲜将获得绑架挟持其他国家的重要手段,中朝关系走向不容乐观。
三、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处于成败岔路口
朝鲜实施核武计划全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上个世纪5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是其“匍匐前进”期,只干不说;1992年至2005年是“伪装行军”期,“王顾左右而言他”;2005年至2009年是“突击闯关”期,实施“先生孩子后报户口”策略第一步“生孩子”;2009年以后是“握手公关”期,为已生的孩子“报户口”,寻求国际社会承认其“核国”身份。这其中2009年是转折性一年。因为从这年开始,朝鲜推行旨在做“永久核大国”的“C计划”,从而使维护半岛无核化面临失败的危险。
(一)朝鲜的“C计划”
朝鲜半岛局势向来云谲波诡,尤以2009年为甚。这年年初朝鲜宣布与韩国处于“全面对抗状态”,废除与之签订的一切协议。4月5日发射卫星,宣布“永远退出六方会谈”,5月25日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此后连续进行导弹试射,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但刚刚进入下半年,半岛局势突然风和日丽。8月初,朝鲜盛情邀请克林顿访朝,朝鲜领导人与之坦诚长谈;韩国现代财团会长被请到平壤,朝鲜最高领导人在举杯谈笑中“答应其所有要求”;10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朝,双方签署几个重要经济合作协定。这种戏剧性局面的出现,源自朝鲜核战略的阶段性战术调整。而这种调整又源自与中美有关的事件演变。这年3月,朝鲜抓获2名美国女记者,随后将之判重刑。美国要求朝鲜放人,朝鲜则指名美应派重量级人物赴朝谈判领人。这样克林顿被钓到了朝鲜。美国虽称克氏是出于人道主义以私人身份访朝,但朝鲜却认定克是美国特使,朝美间可重演上个世纪70年代基辛格访华打开美中关系的故事。这年7月,朝鲜虽然刚刚进行核试验,但中国对朝政策却出现了变化。自2002年10月以来中国所坚持的“维护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这一政策,在某些人的表述中次序出现颠倒,把“稳定”放在了“无核化”前面,一种新提法“不战、不乱、不垮”被描述为中国半岛政策的原则。这样,在朝鲜因推行核计划而使自己陷入外交困境的时候,中国决定大力援朝。于是,总理赴朝签约,随后有了租港口、开发黄金坪岛等一系列的大动作。
朝鲜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事态新动向,于是决定推行一项重大计划。这年10月14日,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刊发一位旅日朝鲜学者金明哲(原编者按:金明哲是朝鲜社会科学院博士,常常被称为金正日和朝鲜的“非官方”发言人)的文章“朝鲜启动‘C计划’”,该文摘文如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分别于8月初和本月访朝。这两次访问在改变联合国对朝实施的无意义制裁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还促使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考虑实施把朝鲜作为永久性核大国的“C计划”。“C计划”设想美国最终会学着与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和平共处,通过签署一项和平协议来结束两国间数十年的敌对状态, 并建立全面外交关系。该计划还包括,承认朝鲜作为一个核大国的负责任行为,承认朝鲜希望与美国—道实现全球核裁军的愿望。……对北京来说,应当欢迎拥有核武装的朝鲜、将其视为值得信赖的盟友,因为北京再无其他盟友。
这一永久性核大国之间的新缔约联盟必定会大大有利于东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克林顿访问平壤带来的最大礼物是美国默认了朝鲜的核国家身份。有迹象表明,奥巴马政府目前正考虑接受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就像当初对待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这是因为奥巴马政府几乎没有希望在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政府失败的问题上取胜。金正日将接受奥巴马的要求:即朝鲜作为核大国应以负责任的方式行事,并承诺不向海外转让核技术。”[4]
(二)简析几种主张
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朝鲜推行“C计划”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必须承认,“C计划”的成功就是“维护半岛无核化”的失败。朝鲜“C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流行一时的某些主张“功不可没”。
———“朝鲜核问题是朝美间的事”。持此论者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唯一动因是遭美国敌视,安全有虑,否认其他动因。因此他们认为朝鲜核问题是朝美关系问题,中国不是“当事者”,不要介入太深,更不应替美“解套”。他们否认朝鲜拥核危及中国利益,把主张“维护半岛无核化”视为“与美帝国主义站在一起施压兄弟国家”。笔者认为,此论失者有三:一是对问题的实质判断失准,没有看到朝鲜核问题是核扩散问题,危及地区安全,与朝美关系有关,但本质上不是朝美关系问题。二是否认其他国家参与其事表达关切的正当性,否定了六方会谈的法理依据。三是没有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对中国现实的安全利益给以必需的关切。
———“朝鲜半岛问题很多,核问题只是其一,不要让核问题影响中朝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的确很多,如朝鲜的发展与稳定问题,半岛统一问题,朝鲜同美日关系问题等等,但朝鲜核问题却是最紧迫、最危险,可以颠覆其他事物性质的核心问题。其他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以等待,唯有朝鲜核问题不可等待。因为,第一,核武器是毁灭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武器,其破坏力是人类难以承受的。在核武器面前人们只能追求绝对安全,不能心存侥幸。 朝鲜半岛复杂的国际关系决定了,维护半岛无核化,唯此为大。第二,朝鲜仍在积极推进其核计划,其核武库在一天天膨胀,危险性在增加。拖得越久,解决起来就越困难,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惨重。第三,朝鲜核问题具有让一切事务具有相反价值的特殊功能。如,经济合作,友好援助,这本是好事,但给予致力于核计划的朝鲜,则变成为其制核提供支援。相反,制裁、封锁一类对抗行为却成为维护半岛无核化的积极举动。故,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之前,一切行为都失去正常的评判标准。
———“通过谈判解决朝鲜核问题是唯一可接受的选择”。谈判解决是“最佳”,但不应是“唯一”。“最佳”后面还有“次佳”、“不佳”等选项。讲“唯一”就是拒绝其他选择,就是没有选择,实际上是承认“黔驴技穷”。在这种窘态下,朝鲜会进行谈判并认真考虑弃核的可能性吗?在朝鲜关死谈判大门之后仍做此坚持,作为外交辞令是可以的,但要将之视为政策追求,就未免有点“宋襄公”了。
(三)可能的前景
今后朝鲜核问题将如何发展,这取决于朝、美、中三家“智斗”中各家政策选择以及三方选择的配伍状况。由于朝鲜已把走有核道路成为核国家定为国策,故其政策选择的变数最小,若说有变化也仅仅是为实现其既定目标而调整斗争策略和战法。中国坚持多年的主张,即“维护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前两项已因朝鲜核试、退出六方会谈并关死谈判大门而实现无望,剩下的就只有“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一项了。但是,由于一些人未把朝鲜推进核计划看作是对半岛和平与稳定的最大破坏,仅仅把“稳定”解释为“不战、不乱、不垮”,中国在半岛问题上也就没有了政策选择。不论朝鲜做什么,中国只能反复弹奏“三部曲”:不满,容忍,援助。
与中朝相比,美国的选择余地最大。“不排除任何选择”是美国的“制式”表述。这是真的。它有能力和条件做任何选择。美国的选择决定着朝鲜核问题乃至整个半岛问题的走向。从大的方面看,美国在朝鲜核问题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即(A)坚持并决心采取行动维护半岛无核化,和(B)放弃维护半岛无核化主张。美国有办法在这两种选择中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当美国做(A)选择时,即它决心采取行动阻止核扩散,维护半岛无核化时,这里又有两种情况:Al.当中国也坚持维护半岛无核化并同意采取实际行动时,中美之间维持了反核扩散统一战线,安理会通过一个“不排除任何选择”的决议。
如朝鲜畏于现实的严厉制裁而放弃核计划,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当朝鲜坚持推进其核计划,拒绝六方会谈,关死谈判大门时,美国以落实安理会决议为名或采取行动封锁窒息朝鲜,或对之实施军事打击,朝鲜核问题获得解决,美中等国合作处理善后事宜。A2.当中国把“维稳”置于“无核化”之前,反对对朝鲜实施“伤筋动骨”的制裁时,安理会无法通过有实际效能的决议,美国绕开安理会,纠集多国对朝鲜采取行动,中国被完全排除在半岛问题解决进程之外。
当美国认为中国在维护半岛无核化方面“缺乏合作”时,美国有可能做出(B)选择,即放弃维护半岛无核化努力,默认朝鲜拥核现实。这也有两种情况:B1.美国放手不管,把朝鲜核问题抛给半岛周边国家。美国认为,既然半岛周边国家不愿在维护半岛无核化方面采取认真行动,那就让他们去同一个拥有核武器、以战争边缘政策为行为特征、信奉“以超强硬对强硬”对抗哲学的朝鲜做邻居吧。反正朝鲜距美国遥远,其核试验不会造成美国地震,或威胁美国的环境安全。短时期内朝鲜的核导弹威胁不到美国本土,即使其远程导弹技术有了进步,美国也有能力通过设置多道防线保证美国本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有可能向朝鲜明示一条红线,在触及红线以前放任朝鲜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
B2.美国与朝鲜达成媾和协议,实现朝鲜核武器“无害化”处理。自2002年以来,朝鲜就多次探寻在拥核前提下与美国达成媾和协议的可能性,但均被美国所拒。2010年11月美国核科学家赫克应邀访朝,双方曾认真地讨论了朝鲜以“不进行核武器的水平扩散(不把核技术、核设备、核材料出售给其他国家)和垂直扩散(不制造更多、更先进的核武器),并放弃可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为条件,换取美国默认其拥核的问题。不过当时美国政府未将这种交易作为政策选项。
但是,当朝鲜核问题陷入僵局,朝鲜拒绝谈判,中国拒绝“伤筋动骨”时,美国不排除与朝鲜单独媾和和交易的可能性。这也是其“不排除任何选择”题中之义。这种媾和虽然对美国“反对核扩散”基本政策构成很大冲击,但这种交易使朝鲜核武器变成了只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的单刃剑,既能报复中国,又实现朝鲜核武对美国的“无害化”处理,对一向有机会主义传统的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这种结果,也是朝鲜所追求的。但是,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结果。
参考文献
[1]吴德烈.半岛局势责任在谁见[J].世界知识,2009(8).
[2]〔韩〕李基铎.韩半岛统一与国际政治[M].三英出版社,1991:289.
[3]何祚庥.坚决反对在内陆建核电站[N].环球时报,2012-02-08.
[4]金明哲.朝鲜启动“C计划”[N].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09-10-14,参考消息2009-10-16转载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