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最近宣布,用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经济将在今年超过美国。但这远非中国全球经济地位的写照。
购买力平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不同国家的福祉,但它受人口规模影响很大。用卢比兑美元市场利率衡量,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若用购买力平价衡量,它是第三大经济体。此外,实力资源——如进口石油或先进战斗机发动机的成本等——使用与支付货币的汇率来衡量更合理。
诚然,总规模是经济实力的重要方面。中国拥有极具吸引力的市场,也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都是中国领导人不惮于利用的优势资源。
但是,即使中国总GDP超过美国(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两大经济体的结构和成熟度仍然大不相同。中国的人均收入——更准确的衡量经济成熟度的指标——只有美国的20%,赶超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此外,中国官员和研究者也承认,尽管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用贸易量衡量),但它尚未发展成真正的贸易“强”国,因为其贸易大多集中在低增加值产品,也缺少服务业成分。中国也欠缺美国和德国引以为傲的国际大牌,事实上,全球最顶尖的25个品牌有17个是美国品。
中国经济成熟度的落后还反映在金融市场上。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外国人只允许拥有中国债务的极小部分。尽管中国试图通过鼓励人民币国际化增强金融实力,但人民币计价贸易仍只占全球总量的9%,而美元占81%。
甚至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近4万亿美元,为世界之最——也不足以增加其金融优势,除非当局建立深化而开放的债券市场并放开利率和货币兑换。考虑到中美的相互依存关系取决于不对称性,这些储备也不会直接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谈判筹码。
中国持有来自其对美出口的美元,而美国通过向中国产品开放市场帮助中国提振增长、就业和稳定。诚然,中国可以通过甩卖其手中的美元重创美国经济,但它自己也会伤的不轻。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成熟度差距在科技领域中也存在。尽管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但其科技进步仍然更多地依赖复制国外发明而非国内创新。尽管中国申请专利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其中很少有突破性发明。中国人常常抱怨他们创造了iPhone工作岗位,但从来出不了史蒂夫·乔布斯。
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GDP增长将会减速,所有曾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经济体都出现过这一情况——通常是人均收入的某个水平(用购买力平价衡量),而中国正在接近这一水平。毕竟,中国无法永远依靠进口技术和廉价劳动力支持增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兰特·普莱切特(Lant Pritchett)和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指出,回归均值将导致未来二十年中国增长下降至3.9%。
但这一直白的统计估计没有考虑中国在未来几年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如农村和城市地区以及沿海和内陆不平等性的加剧。其他主要挑战包括臃肿低效的国有部门、环境恶化、大规模国内移民、社会保障网不完善、腐败、法治精神欠缺等。
此外,中国还将面临日益不利的人口条件。在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三十多年后,中国劳动力将在2016年达到顶峰,需赡养老龄人口将在2030年超过儿童。这引起了一些未富先老的担忧。
中国的极权政治制度在完成从建设高速铁路到创造全新城市等具体目标方面表现出令人瞩目的能力。中国政府没有做好准备的是有效响应与人均GDP的增加一同到来的日益升高的政治参与甚至民主要求。中国的政治变化会在其人均名义GDP(目前为7,000美元左右)接近10,000美元时到来,就像临近的韩国和中国台湾那样吗?
中国是否能够发展出一套管理日益扩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地区不平等性以及(在诸多地区)不安分的少数民族的模式还有待观察。其经济成熟度方面的落后可能让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无论如何,这意味着总GDP(不管用什么指标衡量)并不足以决定中国何时——以及是否——能在经济实力上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