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这个60多年前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概念,随着APEC与G20峰会的顺利召开,在近期再度成为热门词汇,只是被重新冠以“新马歇尔计划”,又被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主角也从60多年前的美国变成了现在的中国。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实际上是智库机构进行战略研究的标准案例,安邦一直以来都在为此做着积极不懈的努力。安邦研究团队在一系列的研究报告中,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内涵与价值,如今看来依然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时隔4年,随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被重新提出,安邦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提出的战略构想,正在不断地被借鉴、接纳,最终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中。
基于对中国经济问题和非洲市场的分析,我们在今年4月举行的安邦“非洲风险主题论坛”上提出,未来中国走向非洲,应该以金融拉动战略为主。在此后的内部讨论中,我们进一步提出,中国应该针对非洲使用一个从未有过的战略—建立在金融资源基础上的、以消费品换生产资料的计划。我们将之称为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在内的美国援助计13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既是一个经济计划,也是一个政治计划。它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同时,美国通过施行该计划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前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
在我们看来,可以通过在非洲实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建立起长期的、全方位的、深入社会内部的中非经济关系,中国以金融资源为基础,推动对非洲的投资和商品输出,帮助非洲发展经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同时获得来自非洲的稳定的、长期的石油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资源供应。
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如果只停留在“想法”或“主意”的阶段,其价值无疑会大打折扣。要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政策,还必须进行相关联的系统政策设计。在我们看来,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需要关注如下关键领域。
1.中国可以考虑主要以发钞的方式,为非洲提供10年4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援助计划(非洲开发计划)。为确保该计划的成功,可以考虑该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在商品部分,以擅长制造、行销的民营企业为主体;在资源部分,以资金实力雄厚、直接背靠中国政府和银行的国有企业为主体。不过,对于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应该放开能源及资源开采、贸易的限制,鼓励它们将能源及矿产资源输向国内市场。
2.将大量的中国消费制成品输出到非洲市场。中国在外向经济发展中形成的生产制造能力,在中国国内已经过剩,可以考虑向非洲输出商品和制成品,让过剩的中国商品大量进入非洲,一方面能满足非洲老百姓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为中国过剩的制造能力找到新市场,搞活中国经济。在政策上,可以考虑推进中国的银行界进驻非洲,利用资金优势,为非洲市场购买中国商品提供一定的援助、担保或信贷支持。
3.中国与非洲各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逐渐让人民币在非洲实现通用,逐渐引导中国资本进入非洲市场。当然这其中有一个过程,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适合中国资本的进入,但先期进入的中国资本应该为其他非洲国家建立典范。中远期的人民币普及目标则定位在全非洲市场。实际上,自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已经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白俄罗斯、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1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合计8342亿元,非洲市场更不应放弃。
4.在中非贸易中,鼓励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2010年,中国的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逾5000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约48倍,但只占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2%。汇丰银行预计,到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将以人民币结算,达2万亿美元左右。迄今,中国已经与33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实行贸易零关税。中国应该推动中非自由贸易政策与结算政策的结合,鼓励中非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这对非洲来说也是有利的,因为非洲获得的是有长期升值前景的人民币,使其在获得贸易收益的同时,还能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5.鼓励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大量到非洲投资,并且沿产业链拓展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中国投资的到来,不仅会增加非洲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会衍生出物流、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终端产品的组装和生产等产业链条,甚至在非洲生产制造后再出口。这样会有效解决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上涨的问题,同时为中国的制造业资本找到投资出路。值得强调的是,民营企业对非洲的大量投资,可以有效避开国有企业对国内资源和市场的垄断,因为国企的垄断在非洲市场完全不管用。
6.通过大量的对非投资,以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将带动人民币大量流入非洲市场。这将有限缓解国内通胀的压力和可能性,实际上是通过人民币走向非洲,使得非洲市场成为中国通胀的“货币调节池”。
7.要特别强调和鼓励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非洲建立根据地,开展各种金融服务,这是金融资源战略的根本,没有这个就无法拉动其他产业,活化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存在。这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向非洲提供金融支持,还直接向非洲输出了金融服务业,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非洲市场的存量和流通。
8.从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角度看,加大对非投资和贸易,政府和企业都要坚持走“信息优先”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应该建立专项研究基金,提供给智库机构来加强对非洲的研究,利用智库大规模地在非洲组织信息搜集和研究,发展与非洲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实现政府所无法达到的价值目标。
9.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中国政府要极大地鼓励中国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与非洲各级政权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和接触,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对非国家关系。这样可以避免过去单一与执政者交好,但在非洲国家政权更替后陷入僵局的尴尬。鼓励在非洲实施软科学项目,尤其要鼓励技术援助,以便中国商品可以更加深入地进入非洲社会和市场。
10.中国政府要向非洲学生敞开大门,优先为非洲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教育贷款。中国过去对非洲的教育援助主要集中在精英阶层,今后应该显著扩大资助非洲学生的范围。一定要以政府和企业的名义提供资金,在非洲建立大学。国内苏州大学已经在老挝首都万象成立老挝苏州大学,独立举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成为在老挝取得该项许可的第一家外国教育机构,值得学习。在非洲开办大学与接受非洲留学生,二者可以结合起来,推动非洲受教育者对中国的认同。
11.中国政府要提供资金,在非洲建立红十字医院的基层社会网络。与大型医院不同,这类网络是指小型的、数量很多的基层社会医院,旨在为非洲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也是将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深入非洲社会基层、赢得普遍民意的一种方式。此外,中国政府还要加大对非洲的医疗合作与医疗支持,如对流行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领域的支持。
12.中国政府可以鼓励在非洲与中国之间做双边家庭移民计划,并且为此提供资金和领事协助。即允许非洲人家庭移民中国,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问题,同时也鼓励中国家庭有计划、有部署、有安排地移民非洲,为非洲提供经济、产业、教育和知识协助。如果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移民成为一种国际认可的趋势,中国移民在非洲的存在将会显著增加。这种双边的移民安排,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殖民”时期的移民,主要目的是产业化、私人发展性质的移民。
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的核心,实际上是借鉴美元货币在全球流通的经验,以人民币资本大量输出的方式,换回非洲的石油和资源。它起到的作用,实际是以继续大量印钞来刺激和推动国内生产,避免经济出现冻结,同时释放大量库存,产生盈利,有效地消弭通胀。因为中国生产的产品输出到了非洲,人民币发钞也通过投资方式输出到了非洲市场,实际上通胀被输出和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中东和北非新政策中,也表达了明确的经济支持计划意愿,奥巴马及八国集团愿意提供的金额约为400亿美元,这一新政策也被称为“新马歇尔计划”。虽然国际上有不少人认为,奥巴马的“新马歇尔计划”提供的资金有限,当前美国的相对国力也不同于二战后的美国那样强大,因此“新马歇尔计划”不一定成功。然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战略安排,以经济手段来推动实现经济与政治目标的计划,对于发达国家重塑国际局势,仍有很强的政策吸引力。对经济正在崛起、金融储备充足、国内经济问题仍多的中国来说,以非洲市场为目标来推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中国政府和企业此前的实践来看,还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认真思考这一战略,整合资源,推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在中非经贸中尽快实施,来缓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