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复兴战略》与引进外国劳动力
日本政府于6月24日通过了2014年修改版《日本复兴战略》,改革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为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建设和造船行业发挥外国人才的作用、在国家战略特区引进家务人才等都写入了该战略中。在技能实习制度方面包括扩大对象工种、延长技能实习时间(从最长3年改为最长5年)、扩大引进外国劳动力的名额等。
像这样完善引进这些外国劳动力的环境,据认为可以促进扩大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就业(注1)。当然,外国劳动力的引进不仅受引进国的影响,而且也有可能受输出国的影响。
本文使用劳动力输出国、中国的数据,分析劳动力的国际移动,提供若干个视点。
输出劳动力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全年移民流量来看输出国,在2010年中国继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之后居世界第四位(约188万人)(注2)。
中国输出劳动力的方式主要分为“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两种。
所谓“对外劳务合作”方式,就是中国国内企业与可以雇用外国劳动力的外国企业及个人之间签订合同后,根据该合同派遣中国劳动力。劳动者按照合同规定的工种、业务内容、期限等从事工作,领取规定的酬薪,履行合同后回国(注3)。
所谓“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中国国内企业或团体向外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建设工程提供承包、出口设备或技术所需的劳动力。承包建设工程的内容包括调查、设计、施工、购买和安装设备和原料、咨询、管理等。
图1显示了从1984年至2012年劳务输出的变化,人数为年末时滞留海外的劳动力人数(下同)。以“对外劳务合作”输出的劳动力从1990年代起急剧增加,进入2000年代以后,增长率曾一时减缓,但2012年又达到大约51万人。与此相比,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承包工程”也急速扩大,2012年劳务输出达34万人左右。
集中于亚洲和非洲的劳动力分布
劳动力的分布很不均匀(参见表1)。“对外劳务合作”在1992年时,有大约64%的劳动力分布在亚洲,到2012年时增至80%以上。从地理上来看,劳动力有向亚洲集中的趋向(注4)。其原因在于,在日本、中国、韩国以及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东亚地区,自1990年代以来,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得到加强。
另一方面,“对外承包工程”带来的劳动力转移显示出不同于“对外劳务合作”的情况。在1992年时,劳动力的约40%分布于亚洲,约30%分布于非洲,约20%分布于欧洲,但是到了2012年,亚洲和非洲的比例增加至45%左右,而欧洲的比例下降到3%,尤其是非洲引进劳动力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近年来为确保能源资源和向非洲出口基础设施系统,使劳动力输出有所增加。
重力方程式与劳动力移动
在重力方程式(gravity equation)中,两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贸易额也越大,两国的地理距离越远,由于各种成本增加,贸易额就变得越小。实际上,重力方程式不仅可以解释物品的贸易,而且可以解释所有的越境资本、服务和人员移动(注5)。
在最近的研究中,Lewer and Van den Berg(2008)的实证研究表明,使用重力方程式可以解释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间的移民情况。
本文使用Lewer and Van den Berg(2008)的重力方程式,对1992年至2012年从中国向186个国家移动的劳动者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推算。
表2是把从中国向各国输出的劳动力作为因变量时的推算结果。在“对外合作劳务”方面,当引进国的人口规模(劳动市场规模)扩大时,中国的劳务输出也出现增加的倾向。引进国离中国越远,从中国引进的劳动力也出现减少的倾向。此外,向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和地区输出的劳动力也较少。引进国的人均GDP越高,劳动力的移动就越多。另外,以中文为公用语的国家及中国移民网络对劳动者具有吸引力。虽然向和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包括服务贸易)的国家输出劳动力较少,但实施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日本引进了许多中国劳动力。
另一方面,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首先,与重力方程式的预测相反,即使远离中国,统计上也没有观察到劳动力输出减少的倾向。对外承包工程的劳动力向迄今移民数量少的地区(例如非洲)移动较多。此外,向成为促进对外承包工程政策对象的国家输出劳动力较多(注6)。
政策意义
劳动力跨国移动有其各种各样的决定因素,受输出国和引进国的人口规模、两国间距离、相对工资差、移民组织网、政府政策等影响。另外,由于工种和行业不同,劳动力移动的决定因素也可能不同。例如在表2中,与“对外劳务合作”相比,“对外承包工程”的引进国人口规模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是用两国间距离和相对工资差则很难解释。鉴于此,日本要想修改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在建设和造船行业发挥外国人才的作用,就需要根据工种和行业制订和实施政策。
此外,如表2所示,实施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日本虚拟变量的系数和促进海外工程承包政策的虚拟变量的系数具有很高的统计显著性,可以做出非常强有力的解释。输出国和引进国对海外劳动力的政策及双边协定也非常重要(注7)。在近年日本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签订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中,规定引进护理部门的人才。如果在考虑日本国内劳动市场需求和相对高工资等因素的基础上,完善引进外国劳动力的政策和环境,就可以期待更大的政策效应。
脚注:
1、根据厚生劳动省的《外国人雇用状况申报情况》,截至2013年,外国劳动者有大约72万人。从国籍来看,中国人最多,有30万人,占外国劳动者总人数的42%。从滞留资格来看,“技能实习”的外国劳动者总共13.6万人,其中从中国来的研修生占70%。另外,“专业技术领域”人才有大约13.2万人(中国人大约7万人)。
2、数字来源于The World Bank,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DI)。这里的所谓“移民”是指出生国与居住国不一样的人口。因此,拥有永住权的外国人、暂时外出打工挣钱的劳动者、外国人配偶及其家属、难民等也包含在内。只限定于劳动的国际统计,目前还非常有限。本文以暂时移动的劳动者为分析对象。
3、通过日本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来日本的中国劳动者分在这一类。
4、2012年在汇集于亚洲的外国人劳动者中,日本约占33%(大约17.3万人)。
5、关于重力方程式的概要及其基本推算方法,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等,请参阅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助手田中鲇梦的“国际贸易与贸易政策研究笔记”。http://www.rieti.go.jp/users/tanaka-ayumu/serial/index.html
6、为了促进海外工程项目的承包,中国商务部于2008年和2010年公布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在包括28个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内的6个领域实施《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7、关于双边协定和东南亚各国的劳动力海外移动政策,请参阅佐藤、町北(2013)。
参照文献:
厚生劳动省《外国人雇用状况申报情况》
http://www.mhlw.go.jp/stf/houdou/0000036114.html
佐藤仁志、町北朋洋(2013),第4章“劳动力移动”;黑岩郁雄(编著)《东亚一体化的经济学》,日本评论社/li>
田中鲇梦“国际贸易与贸易政策研究笔记”,经济产业研究所
http://www.rieti.go.jp/users/tanaka-ayumu/serial/index.html
Lewer, Joshua J. and Hendrik Van den Berg. (2008) "A Gravity Model of Immigration," Economics Letters, 99(1): 164-167.
中国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c/2009-03-10/691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