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中,中国与俄罗斯都被视为重要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欧洲发生了乌克兰危机,结果俄罗斯把克里米亚“纳入囊中”。当前,俄罗斯发动军机对叙利亚的IS进行打击,借机“修理”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甚至因此与土耳其、西方剑拔弩张。中国由于与邻国的主权争端,一些岛礁建设也被西方视为“咄咄逼人”的行为。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俄两国正在“结伴”挑战西方秩序吗?2015年11月22-23日,在上海社科院与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淮海论坛“失序还是权力转移:乌克兰危机后和南海紧张局势下的大国关系”上,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对此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美国,还是世界的领导者
自从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菲德尔·沃托洛夫斯基教授看来,俄美关系的问题在于,尽管俄美之间有很多安全上的对话,但这种安全合作对话没有经济基础去支撑。所以,对俄罗斯来说,最大的危机就是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没有一个经济合作的基础,可以推动俄罗斯像中国那样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安全对话。
“危机之前,俄罗斯和欧盟的贸易合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乌克兰危机之后一年内的贸易量就降了30%,这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金融业和贸易业。不仅仅是因为欧盟对我们制裁,而且还因为一些环境因素。当然,俄美之间关系的不稳定也同样的严重影响了俄欧关系。”
但是,面对俄罗斯当前由于西方制裁面临的经济困局,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学者、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项目经理叶莲娜·阿利克辛科娃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她指出俄罗斯具有应对危机的如下优势:第一,从地理上来讲,俄罗斯和很多国家都有边界交界线,在交通和其他领域很有合作的潜力。第二,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是很有吸引力的市场,可以对地区经济项目发展作出深远的贡献。第三,尽管与西方关系不好,但在俄罗斯经济项目的安全性有保证。第四,俄罗斯的教育潜力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丰富,其文化多元化且有着与其他国家与人民进行文化互动的广泛经验。第五,俄罗斯也表现出实现庞大基础建设项目的能力。
不管如何评价这些年来中俄的发展动向,学者普遍认为美国仍将占据领导地位。菲德尔·沃托洛夫斯基援引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表示,美国、欧盟、俄罗斯对世界GDP的贡献越来越少,而中国越来越多,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了20年。到2030年,俄罗斯对世界GDP的贡献会有所增加。但是,尽管全球经济危机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领导地位,长期来看,所有的数据都告诉我们,美国仍然在技术、军事、科技、金融上都有领先地位。虽然世界秩序变得越来越复杂,美国并未丧失其领导地位。
当然,美国不会高枕无忧。事实上,对于中俄这些年的动向,美国“忧心忡忡”。正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特·吉·裴佩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很担心亚太地区、太平洋地区以及俄罗斯的事务。当前的世界秩序很难维持,美国已经做好了面对世界秩序变化的准备。他指出,对于俄罗斯,美国担心其领土“扩张”和势力范围扩展。对于中国,美国的着重点是邻国外交。美国当然还关注中俄间的一举一动,但对美国来说,问题是不清楚两个国家有哪些交往是战略性的,哪些仅仅出于“技术考虑”。
中俄是国际秩序的共同维护者
面对西方学者的担心,与会的中国学者均认为:尽管中俄关系一直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事务中发出一致的声音,但两国是一个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是同盟。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指出,中俄双方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没有必要再追究中俄之间是不是结盟的问题。即使面对当前与未来可能的变化局势,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鸣研究员也认为,中俄之间不会推进同盟关系,因为这会让美国感到担忧。
而且,中方学者十分明确地强调,中俄都是国际秩序的遵循者、维护者、改良者,而不是破坏者、革命者。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教授指出,中国伙伴关系与国际秩序作为一个对立的概念是不确切的,因为中俄关系是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之内,而不是之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与现行国际秩序不是一种背离的关系,两国还是在现行国际基本规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在严重破坏这种规则。两国意识到,现行国际秩序有不合理的部分,但不是说都不合理。
当然,中俄关系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会起到作用,赵华胜对其后果进行了概括:第一,政治上多极化。第二,国际结构变得更加平衡。第三,利益结构相对来说更加合理。第四,国际事务的民主化。
他强调,在许多双边国家关系当中,中俄关系还是比较保守的,尊重并维持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总的来看,赵华胜对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他也强调这种关系有灵活的一面。例如,他更倾向于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看成一种工具的选择,而不是一种价值体系的选择。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尽管中俄合作非常密切,中俄关系显然比美俄关系更加坚定,但是总体来讲中国还是在政治关系中保持比较独立的角色。
这种独立性与灵活性也造就了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顾炜博士所提到“网状伙伴外交”。2014年5月普京访华时,中俄签署的文件中提到,双方支持开展网状伙伴外交,目标是建立伙伴合作的灵活机制。顾炜博士注意到,中俄声明版本当中有个差别,俄文版本用的是“网状外交”,而不是中文用的“网状伙伴外交”,中文当中加入了“伙伴”。她认为,正是伙伴二字,把网状外交区别于同盟体系特点突出了出来。
“网状伙伴外交是内向性的,不针对第三方,是为了自身的成长,为了巩固双方和更多方的合作关系。还有就是多元性和包容性,即网状伙伴外交可以在更多的领域进行伙伴合作,愿意参加合作的国家,满足这些条件都可以参与其中。”
龙与熊:如何做伙伴?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无疑有着坚实的基础。如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菲利波·法苏洛指出:中俄关系不仅仅在于军事的战略伙伴关系,还基于相互经济合作基础。俄罗斯不会怀疑中国真的渗透到西伯利亚地区,在中亚地区中俄也没有竞争关系。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遭受的西方制裁无疑也加强了中俄合作。叶莲娜·阿利克辛科娃指出,与美欧关系的恶化切断了俄罗斯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主要动力来源,制裁限制了西方金融资本市场,也限制了许多关键技术,这使得俄罗斯继续探索新的增长源泉。这就是俄罗斯外交政治中欧亚地带为什么变得很重要的原因,现在俄罗斯推动现代化与经济增长的唯一道路就是亚太国家以及独联体国家合作。
她因此得出结论,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中俄存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俄罗斯更愿意提供的是合作框架的建立,包括技术输出、协助制度的建立等等,而中国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工程项目。当然,中国是否决定好去接受这些已经由俄罗斯建立起来的规则制度?她觉得这是一个互相理解、互补有无的过程。
中俄之间的密切合作,并不意味着前路就一定会一帆风顺,学者也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顾炜提到,所谓的网状伙伴外交中的“网”到底会是真正的网还是虚假的网?最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第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性和高度运行能不能延续。第二个方面是双方在利益重合地区如何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如何看待对方在本国传统优势地区的影响力增强这一现象,是中俄网状伙伴外交能否构建成功的重要的因素。
赵华胜则认为,现在中俄关系比较大的议题是“一带一路”和“一盟”的对接问题。但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技术性的,中俄关系出现的问题都与技术或者商业谈判有关,这并不意味着中俄关系政治上出现大的问题。包括远东中国移民问题,赵华胜也认为没有我们想象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