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京第四任期的俄罗斯发展走向与中俄关系前景

2018年5月7日,普京再次踏着红地毯进入了克里姆林宫,开始了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在总统就职典礼上,普京提出了未来从2018到2024年这六年间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可以看到,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普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上。那么,普京提出的战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未来俄罗斯的发展走向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俄关系应该秉持怎样的原则并走向何方呢?

一、普京第四任期的发展目标

在就职典礼上,普京提出:未来六年,俄罗斯的贫困人口要减半,要切实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与退休金,控制国内的通胀水平。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要成为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一。

为达成这些目标,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要超过全球平均增长水平,通胀率不能高于4%,在这个基础之上,要在加工工业和农工综合体等基础产业领域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高效出口导向型部门。普京强调,要加速数字技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应用,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要让俄罗斯的前沿科技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五。

从这些目标中可以看到,与以往相比,普京明显感觉到了技术革命对世界大国战略带来的影响。

二、有利条件与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个人认为,实现上述目标,俄罗斯还是具备一些有利条件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成普京所提出的发展任务。

有利条件是以下四点:

第一,当前的油价对俄较为有利。俄罗斯今年的联邦预算基准油价是40美元,而现在的油价已经冲破70美元,现行油价超过基准价30美元,这意味着俄罗斯的联邦预算盈余有极大的保障。

第二,俄罗斯有较高的外汇储备。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卢布贬值之后,现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又重新回到了4300多亿美元的相对高位,这就有利于保证俄罗斯汇率的稳定。即使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包括前一段时间西方对俄罗斯施压了新一轮制裁,导致俄罗斯汇率在几天内发生震荡,但是不会有大的汇率风险。

第三,相对较低的通胀水平。这几年,俄罗斯政府最主要的宏观政策目标是保持低通胀,维持物价稳定,保障民生。

第四,低失业。目前的失业率水平保持在6%,这相对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对维持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几点来看,普京总统提出的未来六年有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民生基本水平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对于维持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稳定和普京总统在选民中的执政合法性是一个重要保障。

三、经济增长:梦想与现实

同时也可以看到,普京提出来的一些经济发展目标非常宏大,但是实现起来难度很大,有的目标甚至是难以完成的。

比如说,普京提出俄罗斯经济要在2024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我们可以算一笔账。目前俄罗斯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12位,去年的经济增速只有1.5%,再往前几年都是衰退的状态。只有在俄罗斯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速每年达到12%,并且要在其他国家经济增速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才能在2024年相较于2017年翻一番,实现跻身世界经济第五强的战略目标。

但实际情况是,根据俄罗斯财政部、中央银行、经济发展部等官方机构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预测,未来在最好的情况之下,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率也只能达到2.5%到4%的水平。

而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达到了3%左右。就连美国这样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些年的经济增速也仅保持在2%到3%的水平,更不用说中国的7%了。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提出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目标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可以预见,在经济增速低于世界平均增速的情况下,俄罗斯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下降。

四、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创新困难

普京提出,要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但是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使俄罗斯很难摆脱对油气资源的依赖,也很难迅速实现以高科技引领的知识经济。

比如在2017年,俄罗斯油气出口占整个出口收入的比重仍超过一半以上,占联邦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仍超过40%。这说明俄罗斯的“荷兰病”很难短期内实现扭转。

尽管俄罗斯政府早就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宏大目标,但实现的情况很难让人对此保持乐观。2017年,俄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欧洲商业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中排名第45位,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名第38位,在彭博社发布的“世界最具创新性经济体评估报告”中排名第26位,与普京总统“以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从科技研发投入的绝对数值看,美国排名第一,为4630亿美元。中国位于第二,为3770亿美元,而俄只有152亿美元。

以如此少的科研投入来实现创新发展确实是非常困难。

五、普京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回顾普京从2000年一直到现在这18年的执政,我们可以发现,普京经济学有最三个重要的核心。

最重要的是保持国家对整个经济的控制,特别是从2003年将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大牢的“尤科斯事件”以后,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即加强联邦政府对整个经济的调控和控制。(霍多尔科夫斯基生于1963年,是俄罗斯前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2003年10月被捕,2005年5月,因窃取国家财产、欺诈、恶意违背法院裁决及偷逃税款等四项罪名获刑8年。后被追加罪名和刑期。2013年12月获释,之后前往德国。——编注)

第二,通过保持居民生活的基本水平,特别是低通胀、高就业率,来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政治上的需求。

第三,在不与上述两个要素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允许私人企业提升经济效率。在普京的新任期中,他仍然会推进这方面的一些改革。

未来六年,上述三个核心要素仍将在普京经济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六、俄罗斯的军事力量

现在,俄罗斯还是自称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仍然说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保持战略平衡。

但实际上,这些年来,美国的军费开支每年都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2017年,美国的军事预算达到了6100亿美元,2018年更是超过7000亿美元。中国这些年的军费开支平均增幅保持在6%左右,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17年中国军费开支达到2280亿美元。而俄罗斯2017年的国防预算只有663亿美元,2018年军费开支锐减到471亿美元。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只相当于美国的10%、中国的30%。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普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还是大篇幅介绍了俄罗斯的很多先进武器,但俄罗斯要和美国保持战略平衡是非常困难的。

七、俄罗斯面对的国际环境

这几年,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陷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冰点,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政治矛盾双向恶化。美国人甚至越来越担心俄罗斯干预他们的大选,这就加剧了整个西方对俄罗斯人的极度焦虑和恐慌。尽管去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排在了重要对手中第一位的位置,但美国最现实的对手仍然是俄罗斯

在与西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普京提出了“向东转”,提出要和亚太国家改善关系的政策诉求。但是在内心中,俄罗斯对自身文明和身份的焦虑感仍然是非常强烈的。不久前,俄罗斯政治的“灰衣主教”、普京的政治顾问苏尔科夫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标题就叫《俄罗斯的百年孤独》。其核心观点是,俄罗斯曾经有四个世纪向东行,四个世纪朝西走,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生根;两条道路都已走过,如今需要探索第三条道路。苏尔科夫的这篇文章突出反映了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的背景下俄罗斯政治精英的极度失望、愤懑与彷徨。俄罗斯对“我是谁”、“我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有什么样的利益”等身份认同问题是非常模糊的。正是在这些根本问题上的模糊,导致俄罗斯在政策上的摇摆。

在“后苏联空间”(这是俄罗斯自己最看重的地区),俄罗斯的影响力也呈现一个日渐下降的趋势。首先是,乌克兰前不久正式退出了独联体。其次,去年哈萨克斯坦开始实施文字字母拉丁化,这说明,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俄化”历程之后,哈萨克斯坦开始认识到,俄罗斯文明已不能适应哈萨克斯坦未来发展的需要。第三个例子是白俄罗斯。尽管白俄罗斯俄罗斯最紧密的伙伴、盟友,但是两国的矛盾仍然层出不穷。最近一个阶段以来,白俄罗斯明显地加强了与美国、欧洲国家的外交互动。

在中东,俄罗斯尽管在叙利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进展和风险是同时存在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不能认为,现在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胜利意味着它掌握了整个中东的主导权。在伊朗核问题、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等中东乱局之下,任何一个大国,包括美国,都不可能掌握中东主导权。

国家综合国力的衰退也导致了其外交政策工具上的有限性,除了军事力量之外,俄罗斯影响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的手段越来越少。在全球治理当中,除了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之外,俄罗斯在全球金融体系、全球气候变化、卫生文教等领域的参与度与影响力,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八、中俄关系:在历史中思考未来

这几年中俄关系仍然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两国领导人的个人关系非常紧密,中俄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着眼于未来,还需对中俄关系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中俄两国实力在发生历史性的分化。中国现在的GDP已经是俄罗斯的十倍,人均GDP基本和俄罗斯持平,军费方面,中国是俄罗斯的三倍。这在四百年以来的中俄关系中是前所未有的情况。这种变化且不说对中国影响如何,对俄罗斯人心理上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心理冲击又会对俄罗斯的对华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中俄在国际战略观方面有着重要的区分。尽管很多专家讲,中俄都是新兴大国、新兴经济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亚国家等,但是中俄在国际战略观方面的区分还是非常巨大的。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在不断参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但是俄罗斯对全球化的看法是非常悲观、非常负面的。俄罗斯认为,苏联解体以后这二十多年的发展,是俄罗斯国家利益不断受到侵蚀、全球和地区影响不断受到美国和西方挤压的过程,因此它并不非常情愿参与到全球的经济合作中来。

中俄两国的对外行为方式不同。中国的行为方式,用习主席的话来讲就是“两个构建”,即“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从俄罗斯近年一系列重要的对外政策和行为中(俄格战争、克里米亚危机再到叙利亚危机)可以看到,其基本上还是靠着强力的手段达到自己的政策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并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但俄罗斯因此失去的东西有很多。可以说,乌克兰危机让俄罗斯得到了克里米亚,但是失去了乌克兰,更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俄两国的战略思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是“和合思维”、“共赢思维”。俄罗斯是“赢者通吃”思维,这种思维的影响仍然是长期的。

中俄有着430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不能再重复冷战时期,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中苏军事对抗的局面。中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是中俄关系要往哪一步,我个人觉得应该更细致地谋划,而不是泛泛而谈。我们究竟是希望与俄罗斯结成同盟,结成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是更多地把资源和重点放在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上、放在现代化伙伴关系上,把两个国家的经济要素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两国共同发展?

中俄交往必须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任何双边关系都应该考虑成本与收益。在发展中俄关系过程中,我们究竟花费了多少钱,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具体利益?当然这里既有经济账、也有政治账,但是有的政治账仍然是可以用经济数字来衡量。中国的外交,更多是讲大局、讲政治,但是俄罗斯的所有行动都落实到了具体的数字、金钱上。

在中美、美俄关系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很多学者提出了中俄联手抗美的设想。但这种简单化思维不符合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当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的松散性表明三国之间还缺乏紧密的互动,实际上,中美、中俄、俄美三组双边关系各有各的价值、问题和发展逻辑,中俄联手很难帮助解决中美或者俄美关系中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中俄经济合作的加强并不能充分消除美国对俄制裁的影响;在安全领域,中俄之间的互动也无法解决中美之间的安全关切,美国对中国的安全担忧不会因此而减少,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压力也不会因此而放松。

可以说,传统的“二对一”对抗模式不符合中美俄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无论是从解决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维持国际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角度,三国都应探索构建起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通过三边合作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并承担起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任。

(本文据作者5月25日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校庆113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同题演讲整理而成,经作者审定。演讲文本由澎湃新闻实习生钟冰炜整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词条  俄罗斯  俄罗斯词条  普京  普京词条  任期  任期词条  前景  前景词条  
智库

 社会学的本土化没有止境

在中国的社会科学主干学科中,社会学是最早也是最重视本土化研究的。早自20世纪30年代,老一代社会学家吴文藻(费孝通的老师)、杨开道、许仕廉等就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展开)

智库

 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近年来在讨论“双一流”建设问题时达成的基本共识。“一流本科教育”既是一个应然性概念和实然性概念,也是一个建设...(展开)

智库

 我国城镇化的主推力

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城镇化这种普遍性现象的产生,而且这种现象似乎是不可逆的自然的历史过程?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汗牛充栋,即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