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不松不紧”

货币条件在之前5个季度连续趋紧后,今年1季度有较明显的放松。调整后的社融增速明显回升、而1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仅微升,明显低于以往4季度到1季度跳升20个基点左右的增幅。

报告显示,今年1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WALR)微升5个基点至5.69%。分项看,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行13个基点至6.04%、票据融资平均利率下降20个基点至3.64%;同时,房贷平均利率下降7个基点至5.68%。

然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经季节性调整后的1季度WALR其实环比下降——报告中专门列出过去几年季度WALR的走势,显示1季度WALR通常会环比4季度季节性上升20个基点左右。所以,去除季节性因素,今年1季度融资成本小幅下降。在融资“量”方面,调整后社融的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10.2%明显回升至今年3 月的11.2%,同期“准M2”同比增速也从9.2%回升至10.1%。

综合来看,今年1季度货币政策明显放松。同时,今年3月超储率从去年12月的2.4%季节性回落至1.3%,与去年1季度持平。

央行对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偏谨慎,指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且政策应对空间有限。对国内宏观的判断上,央行认为内需增长平稳,但外需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会对2季度以后的增长带来新的额外挑战。同时,国内通胀压力总体可控。虽然在近几期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一直在提示全球经济增长潜在的下行压力,但在1季度报告中是首次明确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已经走弱。

此外,央行认为,虽然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有所回暖,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能仍待回升。从基本面角度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均有所放缓——虽然其中美国经济表现相对稳健,但亦已开始放缓。此外,欧元区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英国经济受脱欧不确定性的影响持续低迷,而日本经济波动性加大。

在国内方面,央行对内需增长较有信心,表示消费增长平稳而投资增速回升。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导致外需不确定性上升,给出口、投资、就业和消费增长带来明显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央行提及生猪供应可能短缺,但认为总体通胀保持温和——国内CPI总体温和,而PPI回落。

往前看,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调整后的社融同比增速有望稳定在11%左右的水平。

政策立场上,央行的表述为“不松不紧”。我们认为,目前货币政策不会回到去年“实际趋紧”、去杠杆优先于稳增长的实际操作立场。

仔细研读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认为之后的货币政策立场还是会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信贷增速基本稳定。同时,我们相信货币政策会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进行灵活的逆周期调节。

在总结过去两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时,央行认为货币政策做到了松紧适度、广义货币扩张与国内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报告“专栏”的字里行间,我们总结,可能名义GDP增速落在M2和社融增速之间即构成较为“适度”的货币扩张速度。在“结构性去杠杆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专栏中,央行明确表示,虽然金融条件过于宽松可能会推高低效贷款需求,但融资环境过紧也会导致存量债务兑付压力过大、造成信贷、债券市场偿付紧张、不利于结构性去杠杆。

此外,央行解释道、大部分(约60%)票据融资用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这些解释性的陈述可能意味着对票据融资的监管或保持一个较为“平衡”和务实的立场,未必一味偏紧。

中长期看,央行可能会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人民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仍在途中。

央行在报告的“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一节中明确指出,需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预计央行会采取进一步的优惠措施,以激励金融机构向这些部门放贷,包括继续发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以及定向降准等。

此外,央行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预计央行将以2013年推出、试运行几年的贷款基础利率(LPR、类似“最优贷款利率”)作为贷款利率的锚,来统一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化无风险利率(如国债收益率、回购利率等)。由于央行明确表示仍有必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当前时点LPR的定价不太可能高于贷款基准利率。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央行重申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一贯立场,即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率/弹性。然而,央行也表示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基本稳定。此外,央行似乎并未受到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对金融业国际化前景以及今年接下来将加快推出对外开放措施保持积极的态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词条  央行  央行词条  立场  立场词条  
智库

 从审美教育入手改善文化生态

近来,政治生态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班子出现多名贪官,表明其政治生态存在明显问题。政治生态问题,说到底是文化生态问题。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