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对外开放,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这无疑为我国进一步吸收外资释放了重磅信号。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引资、引智国际竞争,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外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释放制度和政策红利,努力形成以开放的产业政策、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足的高端人才供给等为特征的营商环境国际竞争新优势。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另一方面,外资的来源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和区域布局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效将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呈良好态势
第一,实际使用外资稳步增长。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131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折7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3年下滑的形势下,中国吸收外资逆势增长,表明中国投资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较强。
第二,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基本保持稳定。今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有67.4%来自中国香港,7.5%来自英属维尔京等金融自由岛。主要投资来源地中,香港、澳门对内地投资分别增长4.8%、10.8%,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对华投资分别增长63.8%、10.5%、13.1%和81.3%;欧盟、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2.5%、7.2%和8.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但美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5.4%和18.9%,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税收改革刺激了美资企业将利润汇回美国,此举对欧洲各经济体的资金流动产生了很大影响等。
第三,外商投资继续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一般制造业和第一产业外资下降。今年1-6月,服务业吸收外资3372.1亿元,同比增长6.7%,占比70.5%;制造业吸收外资1346.7亿元,同比下降3.8%,占比28.1%。农林牧渔业吸收外资24.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占比0.5%。外商投资延续向高端产业聚集,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4.3%,占比达28.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其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8%和25%。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875.6亿元,同比增长71.1%。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68.1%、77.7%和62.7%。外资集聚高端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结果,也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改革制度红利的持续显现。
第四,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实现高速增长,中部地区小幅下降,外资地区分布失衡依然突出。今年1-6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49.6亿元,同比增长21.2%,占比7.3%。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占比为14.5%。东部地区吸收外资4119.3亿元,小幅增长3.1%,占比86.1%;但中部地区吸收外资315.8亿元,同比下降3.1%,占比6.6%。如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吸引外资战略与政策需要着力解决的题中之意。
第五,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依然比较传统。今年1-6月,我国利用外资77.0%为独资方式,22.4%是合资,而其他的投资方式,如并购、股权出资、合作、合伙、创业投资、技术入股、投资基金等方式较少。
下半年我国使用外资面临的形势
下半年,我国使用外资的形势应略好于上半年,如内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初步预计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左右,可达1418亿美元左右。
第一,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有利形势与条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有利于引智、引技、引才和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二是中国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稳定和增强了外国投资者信心。中国社会稳定、市场潜力巨大、产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良好等传统优势依然存在。近年来,中国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大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等。如,今年上半年颁布了《外商投资法》,当前正在积极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缩减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促进外资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投资的力度;向全国复制推广了自贸试验区第5批18项改革试点经验,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出台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的意见,进一步发挥经开区的引资平台作用。
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还在不同层面召开了外资企业座谈会,认真听取外资企业的有关意见,积极采纳相关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面临的实际困难,这些工作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积极评价。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华商会、协会2019年有关营商环境调查结果表明,外资企业认可过去6年来中国在简化行政管理、提高监管透明度、环保法规的平等执法、放宽参与标准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创新的支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62%的受访欧洲企业和67%的受访美国企业仍然将中国市场列为当前和未来排名前三的投资目的地,这表现了欧美等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以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跨国公司在华整体财务状况不错。欧美日在华企业约有六七成持续盈利且占比近年呈上升趋势,两成左右持平,真正亏损的只有10%左右。
第二,面临的制约因素、国际竞争与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给世界经济增长及国际投资复苏带来挑战。全球局势错综复杂,单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盛行,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我国外部经济环境风险因素明显增多。
二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虽然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有限,但是其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及企业家信心、消费者心理预期等都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企业,以及其产品出现在征税清单上的企业经营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和实际打击。2019年有1/4受访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表示,贸易摩擦正在推迟他们在华投资或将供应链调整到美国境外。
三是各国引资、引智热情高涨带来的压力。我国产业链面临“低端转移”与“高端封锁”双重夹击。
四是国内一些传统比较优势弱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等。
促进利用外资稳与进的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加快落实中央出台的市场开放新举措,并推进监管环境的配套改革,着力解决外商当前比较关心或者反映比较突出的营商环境问题。
一是发布《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的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说明具体的意见征询期限包括留出合理的意见反馈时间,让中外企业有机会参与立法,并明确法律中表述模糊的条款。二是进一步改善政府对所有企业的整体监管机制,重点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落实法律法规,提供透明、可预测的立法环境,消除不公平待遇等。三是降低个人税负和劳动力成本,加大高端管理人才培养。四是进一步治理空气、环境污染等,使中国始终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一是促进外资来源结构高端化和多元化。当务之急是要尽快与美国、欧盟达成平衡双赢的投资协定,早日签订高水平和互惠的中日韩自贸协议,增加欧美日发达国家企业在华投资的商机、意愿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对其他主要外资输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招商力度,并利用“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培育新的引资增长点。二是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推动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三是引导外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采取差异化招商战略,形成各有侧重、布局合理的开放型产业链、产业集群。四是探索多种利用外资的方式。鼓励各类外资以参股、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降低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等领域的投资门槛,并鼓励外资企业技术入股本土企业或与本土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等。
第三,进一步优化、盘活外资存量。
一是多措并举鼓励现有优质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包括降低税费及用电、用工、用气、办公、行政等成本,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重点外企大走访,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等。二是促进传统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包括技术升级、功能升级、产业链升级等。三是搭建东部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合作的平台。鼓励中西部地区建立产业转移承接基地,设立一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带有中西部鲜明特色的自贸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如培育特色农业区、绿色农产品加工,加快建设国际黄金旅游带等。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纵向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不断提升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