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主办的2009年第三届“SEE.TNC生态奖”将举行颁奖典礼。然而昨日,关于这次网络投票的公平性却在“NGOCN发展交流网”上展开了激烈争论。由于不满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在网上撰文所说的“有少数项目的投票有明显刷票嫌疑”,云南生态网负责人陈永松发表了“给阿拉善SEE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说:“请不要用‘涉嫌’、‘恶意’、‘不诚信’等字眼来侮辱NGO”。
主办方公告:个别项目存在严重涉嫌恶意刷票行为
产生于2005年的“SEE生态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民间环保团体设立的生态环保奖。奖项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日益兴起的环保运动,推动中国民间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该奖项的简介中称:“‘SEE.TNC生态奖’以其广泛的社会参与、严谨的评审程序,以及中国企业家阶层与草根环保组织的密切合作为明显特征,在中国社会尤其是环保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环保奖项。”
从去年12月开始申报的2009年“SEE.TNC生态奖”奖金总额为人民币110万元,其中环保项目奖60万元(一等奖奖金为8万元),环境报道奖项20万元,“绿色领导力”培训奖学金30万元。
经过第一轮预审和第二轮的网络投票,截至3月12日,云南生态网参评的“农村沼气环保乡村教育”项目以156284高票名列第一。然而3月19日,云南生态网的工作人员发现,在“新浪公益”上组委会发布的获奖项目公示里,30名入围项目中,他们的项目不在其中,另外在3月12日获得10万以上票数的“保护七里海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光伏系统废弃蓄电池治理方案”、“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环保教育”、“黑嘴鸥环境教育项目”也不在其中。
与公示同时刊登的还有一份来自组委会的奖项评审公告,公告称:“在网投和评委评审过程中,主办方发现有个别项目存在严重的涉嫌恶意刷票行为,即雇用投票或利用非法软件进行高频率自动投票。”“涉嫌恶意刷票”是指:“根据新浪网提供的投票后台数据,凡有连续1个小时以上,每分钟票数增加超过30票(实际情况有每分钟100票以上的)的情况,被主办方视为涉嫌恶意刷票”。
公告称,“因软件刷票在技术上可以不停变换IP地址,无论是主办方还是新浪网都无法查证确切的刷票源头,且不排除第三方恶意刷票的可能,因此主办方未撤销涉嫌恶意刷票项目的参评资格,而是将全部真实资料以及新浪网提供的涉嫌恶意刷票的部分后台数据递交和发送给了全体评委,以供评委在打分时做关于申请人诚信度的参考。综合网投和评委分数后,严重涉嫌恶意刷票的项目均无缘任何奖项”。
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网站上刊登的消息,“刷票”一词最早来自3月2日一位浙江网友在网络投票的评论中。这位网友由于“发现有些项目在短短5分钟之内有几百票的‘收入’,而怀疑有人在‘刷票’”,于是呼吁“生态奖应当拒绝‘刷票现象’”。
此帖在几天内引来了不少网民的支持。一些人表示“刷票可耻!请主办方认真对待!”还有一些人把他们认为有“刷票嫌疑”的项目编号贴在了网上,但并不讲为什么这些项目有嫌疑。而面对来势汹涌的“声讨”,另一些网友也不退缩,纷纷支持那些被认为有“刷票嫌疑”的项目,并将支持的理由和项目成果发在评论里。
当3月19日组委会的公告出来后,一直保持沉默的陈永松在网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投票造假?”然而,这个问题至今无人回答,此前喧嚣的议论声消失怠尽。一位网友说:“奖评完了,来留言的人也忽然全部不见了……”
对于公告中所说的,“在此期间,主办方对涉嫌恶意刷票的项目申请方进行过劝告,但往往是劝告当时刷票停止,但之后又重新开始刷票行为”,云南生态网的项目官员刘丽波表示,他们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样的通知。
“刷票”能否作为诚信的参考
4月10日,NGOCN发展交流网上发表了杨鹏的一篇文章《NGO的喜与忧》,他在文中说:“2009年第三届‘SEE.TNC生态奖’评审工作结束了,我的心情可用一喜一忧来形容。‘喜’在什么方面呢?从申报项目来看,自2005年4月22日我们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办生态奖以来,中国民间环保NGO的数量在增加,机构素质明显提高,项目的专业性有了很大进步,可见中国民间的环保参与能力在增强,中国公民社会在成长,这是极可喜的方面。”
“‘忧’在什么方面呢?我们这次遭遇了网络投票环节中的软件刷票现象。因有网友在网上批评一些人的刷票现象,我们向合作方新浪网要来了所有网络投票的后台数据,找专家进行了技术分析,有少数项目的投票有明显刷票嫌疑,这让我们感到了忧虑甚至悲凉。”
杨鹏认为:“刷票现象的存在,使这种道德光环受到了污染”,而且这“让我们想到,任何一种工作领域,都有高尚与卑鄙,都有真诚与虚伪,并非只要从事NGO工作,就会成为圣人。职业似乎不能与某种道德品质挂钩,商人中的诚信者,也许并不比NGO中的诚信者少。”
他还说:“我们在讨论评比规则的时候,有人提出评比过程中网络投票要占40%的权重,当时就有些人不同意,认为网络投票造假太多。但我们认为,给予网民投票40%的权重,这是我们追求公民环保参与的价值的体现,为了保证这种价值,我们愿承受相关的麻烦或成本。而且,我们相信,多数人是诚信的,不诚信的只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害怕网络造假而干脆放弃网民参与”,“我们的评审专家也根据他们的判断,给不同的项目进行了评分。看来,我们决定给予网络投票40%权重的选择是正确的。两年后下一届的生态奖评选,给网络投票以高权重仍然是我们的选择。”
看了此文的陈永松感到强烈不满。
他说:“主办方把网络上少数人的网络语言‘刷票’、‘投票造假’作为依据,来进行正式的公示,是给申请者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这种做法十分不谨慎。”
他认为,网络投票是主办方与参与方的一个契约,主办方既然选择了网络投票,就应该在投票前明确规定投票规则。但是,主办方从一开始就没有制定这样的规则,只注明“本次评选活动一切解释权归‘SEE.TNC生态奖’主办方”。如果主办方没有设定投票规则而又选择了网络投票,那就必须尊重投票结果。与现实中的投票不同,网络投票不是实名制,投票不能反映投票参加人数,只能反映票数结果。主办方如果否定网络投票结果,只能表明主办方没有诚信,是对契约的不尊重。
他说,拉票是一个古老的游戏,现代网络拉票不可避免。网络投票给了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张扬自己的机会,通过拉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组织所做的事情,使更多人来关注这些项目背后的千千万万个环境问题和弱势群体,这样的拉票又何尝不可?
“主办方仅仅依靠网络上得来的数据,便用司法机关使用的语言,给一批无辜的一直兢兢业业从事环保事业的民间组织打上‘涉嫌恶意’的标签,并据此来参考他们的‘诚信’,完全没有道理。”他说:“科学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使用者必须清楚如何道德地利用网络。否则,网络也会伤人。”
对于评比过程中网络投票占40%的权重,陈永松认为“不公平”。
他说:“许多民间环保组织的项目基本上是在人烟稀少的湿地或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目标群体都是贫困的村民、大中小学生。他们既没有足够的信息,也没有电脑,不知道如何投票。因此,网络40%的投票权重对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或者说,网络投票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参与投票的权利。”
网民建议改进生态奖的评奖方式和流程
在给阿拉善SEE写的公开信中,陈永松说:“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不容乐观,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广大的城市社区需要进行环保宣传,广大的农村和山区需要获得保护环境的信息和帮助。没有这个活动,NGO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有了这个活动更好。”
他说:“是的,NGO参加这次活动,直接是奔着这点可怜的钱,但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身后的无数个困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是为了千千万万个需要环境觉悟的民众。”“那些被无情刷掉的入围NGO,他们绝大多数面临生存的困难,他们参加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能到一个舞台上来展示他们的慈善理念,展示他们的道德精神”。“我们几乎所有在昆明的高校环保社团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的时间,走到社区、农村,用他们理解的环保理念给孩子们做游戏、讲课。他们不计报酬,不计名声,甚至不惧闲言碎语,付出了很多”。
陈永松的公开信很快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样一个多元的声音是值得肯定的”。
一名网友说:“‘刷票’行为当然是不值得推崇的,因为它损坏了其他NGO同仁的公平竞争环境。但阿拉善SEE的确应该面对‘如何制定网络参与规则,不然反被网络给刷了’的困境。”他认为,“也许我们可以把话题转为,如何改进生态奖的评奖方式和流程。”
而另一名网友则说:“难道中国的NGO的路还不够艰难吗?中国的NGO还在不断地艰难行进,没有标杆儿,没有必要再互相指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