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怀抱希望 坚定前行 ——刘小钢和她的里约

 

       时间:2012.8.16

  地点:阿拉善生态协会办公室

  采访嘉宾:刘小钢

  约稿人:苏智

  采访记者:王青山、杨永

  文字编辑:苏智、杨永

  企业家投身公益事业,这种在西方世界早已不是新闻的事情,在中国却愈演愈烈。当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称作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们陆续退居二线、转而积极投身慈善行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曾经只在国外企业家身上出现的转型正在以中国的特色演绎着。中国企业家们开始了从追求“物质财富”到追求“精神财富”的实践。

  转型意味着取舍,意味着痛苦,也意味着重新学习。如何去回应公众因还未适应这种过程而产生的诸多质问,如何去管理纷繁复杂的慈善事业,成为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小钢是这种转型的亲历者,也是这个时代浪潮的见证者。曾经是一名企业家的她,选择在47岁“高龄”进入哈佛大学进修“非营利组织管理”,似乎早已规划好了自己的新事业。现任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阿拉善生态协会秘书长的她,今年第一次参加里约地球峰会这样的国际性环境大会,对于她而言,“学习”和“感受”的成分更大于对会议产出的“预期”。

  王青山(以下简称王):您在参加里约峰会之前对于里约峰会是怎么期待的呢?当您参加完之后您又有了怎么样新的看法?

  刘小钢(以下简称刘):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气候谈判的会议,虽然没有全程参与,但是还是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中国青年组织的一些边会,感觉他们都很有想法,做的活动很有意义,真的看到了很多未来的希望。

  王:现在针对峰会,不管是媒体的声音还是网络中民众的评论,地球峰会的结果和成效都饱受质疑和争议,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刘:我觉得在现在这个世界要想达成某个共识是非常难的。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背景,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诉求,他们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那些国家内部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诉求能够被这种国际性的会议出台的文件所包含。这样一看,这份文件就很难能够高度的协调好所有的声音,也就不可能不受到争议和质疑了。

  王: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NGO组织出现,为NGO行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结合您在里约的观察和自身经历,您认为这些青年组织应有的眼界和视野应该是什么?

  刘:当然首先是一个全球的视野,因为现在很多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所以如何站在一个更加广视野上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觉得他们还要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不断地去充实自己,不断地去向一些优秀的NGO组织和NGO工作者学习。我觉得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里约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个青年组织的边会,当我看到那么多英语流畅、逻辑思维能力强的青年学生坐在上面,分享中国一些优秀的NGO组织在环境议题中所做的项目的是时候,我就特别有感触。包括我还和一些自己筹款来到里约会场的青年学生交流,我就能感受到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在不断的努力参与到这个话题之中,在用切实的行动改变这个世界的环境。我觉得其实这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王:这次里约峰会,中国的NGO组织联合企业开展了“绿色中国 竞跑未来”的活动,SEE基金会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基金会的愿景中有一句话:希望推动并形成一个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健康的”、“多元的”民间环保公益行业生态系统。您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三点的?

  刘: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我们的环保公益行业和我们的经济发展完全不匹配,比如美国每年对于环保公益行业的投入大概是60亿美元,但中国只有5000万人民币,美国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10万,但中国只有3000-4000左右,所以在数量上是严重不对等的。在质量上来说,我们做的很多事情还是比较初级,研究的能力和影响力也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在质量上还达不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民间环保生态系统还不够健康。从整个行业来看,我们做的事情涉及的范围还没有那么广,没有达到“百花齐放”,不够多元。所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SEE做的事情不是赞助一两个NGO,我们希望要做的是推动整个环保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我们知道您之前是经商的,那么从商场到职业与NGO打交道这个过渡,您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刘:其实这个问题之前也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从商场转行去做NGO,在他们看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情。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一个过渡,也是听从内心召唤的结果。在我看来,生命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要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我已经在商业圈工作了20年,我希望用我的经验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就转行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这么复杂。当我真正在这个NGO圈子工作之后,我觉得我特别的充实和快乐,这种感觉是非常切身的,无法掩饰。

  王:我们知道您曾经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这一段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对您选择在NGO工作有影响么?

  刘:2003年的时候我开始决定转行做公益事业,但毕竟那个时候大家对这个都不是很懂,我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就决定去美国学习相关的专业。攻读非营利机构管理的硕士学位,学习了很多公共管理的课程,也让我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我现在的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其实还有一点比较深刻的体会是,通过学习这样的课程,反倒使我对于政府、市场、社会和NGO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多的认识,让我更多的去理解这种可持续的关系。

  王: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在NGO行业工作,但同时也暴露出NGO行业无法留住这些年轻人的问题。您对此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刘:其实从现在的情况来看,NGO这个领域毕竟还年轻,肯定是发展得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完善,资源也比较贫乏,所以青年人在选择进入NGO就业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认识到这个现实情况,参与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但其实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这个领域还没有发展得这么好,所以她预留给青年人发展的机会更加多,空间也更加大,但是会比较艰苦,青年人应该借助现有的空间去好好的自我学习。

  王:假设 2032 年将举办里约+40 地球峰会, 您会对这次里约+20的参会者,尤其是青年,说些什么呢?

  刘: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资本,因为他们年轻,他们有时间,有活力和创造力。那么首先他们需要对未来抱有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慢慢的改变世界。然后就是要坚持,这也是目前的年轻人缺乏的一点,很多人都是一时的热情来做环保公益,不能够坚持不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先放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我认为目前的世界上没有哪个问题像环境问题这样复杂,因为它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政治的、经济的、几乎所有问题都跟环境有关。所以这里面真的需要青年人的力量。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满怀希望,然后就去勇敢的、坚持的去做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里约  里约词条  前行  前行词条  怀抱  怀抱词条  坚定  坚定词条  希望  希望词条